散文:一盏心灯照两界
本帖最后由 司马君 于 2025-9-8 16:57 编辑中元节的夜,是一年中最柔软的时光。
当第一盏烛火在窗棂上苏醒,天地便悄然放缓了呼吸——风声拉长了尾调,月光凝成了蜜色,空气里浮动着潮湿的暗香。
那簇跳动的暖黄照亮了生与死的界河,原来中国人早已将生命的奥秘,藏在这明灭的光影之中。
火柴划亮的刹那,记忆如惊鸿振翅。
旧时灶台前忙碌的身影,夏日藤椅里安详的轮廓,中秋月下分饼的温情……那些本应褪色的时光,却在烛光中淬炼成永恒。
死亡从来不是终结,而是将瞬间封存为透明的琥珀,在光阴深处熠熠生辉。烛火哔剥作响,恰似故人在云端的低语。
所有未尽的牵挂、未竟的承诺,都在夜色里绽开璀璨的花。
原来阴阳相隔的帷幕,从来挡不住爱的流淌——它变成月光铺满窗台,凝作晨露栖息衣襟,总在某个不经意的转角,与我们温柔重逢。
中元夜的墨色愈浓,星光便愈发明澈。
立于天地之间,忽然参透了生命的偈语:我们皆是借光前行的人。年少时的引路明灯,中年时的相伴灯火,晚年时的温暖余光。
当某盏灯熄灭时,不是黑暗的胜利,而是生命在教会我们:既要借光而行,更要自成光明。
记得旧宅深处,见过九旬长者点燃清香。
火焰在苍老的手背起舞,却让浑浊的双眼重新亮如辰星。
“人走了,香火不能断啊。”这声低语穿透时光。
忽然懂得:中元祭奠的本质,是对生命链环的虔诚确认——我活着,因我记得;我存在,因我被记得。
烛泪沿着铜盏蜿蜒,在桌面绘出金色的河床。
这多像生命的轨迹:从炽烈燃烧到静默沉淀,最终化作孕育新生的土壤。远处传来新生婴孩的啼哭,窗外银杏正飘落今秋第一枚金笺。
生与死在此刻达成庄重的和解,如昼夜交替,似潮汐往复。想起道家真言:“死是生的另一种开始”。望着河灯逐波远去,忽然了悟其中玄机。
那些先我们而去的人,或许已化作春风中的花香、冬日里的暖阳,以另一种形态参与着我们的悲欢。就像眼前摇曳的烛火,既是谢幕,亦是开场。
当烛火渐微,我轻呵一口气令其重燃。
这个充满仪式的动作里,藏着中国人特有的生命智慧:面对消逝,我们从不被动哀悼,而是主动延续。
将思念转化为前行的力量,让教诲在血脉中奔流,才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窗外有孩童举着莲花灯跑过,灯影在青石板上碎成星河。
这景象令人想起敦煌壁画中的“燃灯菩萨”——千年前画师用朱砂石青描绘的,不正是这种超越生死的光明传承吗?
最深的怀念,是带着祝福认真活着;最美的传承,是让爱在新生中焕发光彩。
烛火终将熄灭,但月光愈发明亮。那些随青烟升腾的纸灰,此刻正化作银河倾泻人间。
我知道有些爱永不消散——它藏在每份家常滋味里,嵌在每件旧物印记中,亮在每个中元夜自动点燃的窗台前。
生命如烛,死亡似风。
真正的光明从不惧风吹。当我们学会在黑暗中自成星辰,便是给了所有逝者最永恒的归宿。
此刻仰望苍穹,漫天星子皆是他们温柔注视的眼睛,亘古明亮。
2025年9月6日写于中元节 图片来自网络 侵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