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斯塔纳,中哈青年聊出这些火花
8月12日,当飞机落地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时,机场的电子时间屏跳动到“00:22”,雨丝正斜斜掠过玻璃幕墙。我攥着采访本站在入境通道前,忽然想起出发前读到的句子:“丝绸之路从来不是平行线,更不是单行线。来自不同地域的文化,在丝绸之路上相互激荡、相互借鉴……”作为陕西省青联委员与一名记者,这趟行程要交流和记录的是两国青年如何在发展电子商务、物流及数字经济等领域加强合作,实现共赢。走出航站楼,12℃凉风扑面而来。半小时车程里,这座城市的轮廓在雨雾中渐次清晰。我注意到窗外恰好驶过一辆国产理想牌新能源车。造型前卫的现代建筑与充满草原韵味的传统穹顶不断闪过。随行翻译告诉我们,不远处是由中国承建的轻轨项目。我在心里暗暗想着——这不是简单的技术合作,而是“一带一路”上的“新表述”。
这次的行程一共4天,在第二日的哈萨克斯坦—中国青年企业家论坛的开幕式上,哈萨克斯坦青年企业家联盟主席梅尔哈特说,陕西作为中国西部数字经济高地,在跨境电商、人工智能等领域与哈萨克斯坦合作潜力巨大,“期待与陕西青年共同挖掘数字丝路的无限可能”。哈萨克斯坦总理顾问图格扎诺夫表示,青年是数字经济的主力军,论坛搭建的合作平台,将推动中哈技术、资本与市场资源高效流动。
哈萨克斯坦青年企业家联盟主席梅尔哈特在演讲中三次提及“长安号”,我触摸到历史与当下的共振——两千年前张骞持节西行的古道,如今正延续着绵绵不断的往来。值得一提的是,位于西安国际港站的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自去年投运以来,通过数字化平台,业务办理更加便捷高效。今年一季度,陕西对哈萨克斯坦进出口额达7.1亿元,同比增长1.3倍。
我在会上展示了两份特殊“名片”,也寻求更多的合作机会:作为陕西农村报社的青年记者,我们如何联手讲述中国与哈萨克斯坦拓展农业合作的故事;我们打造的汇集了地理标志产品的金口碑电商平台,能否与哈萨克斯坦的相关农业企业产生更为密切的联系。
茶歇时,当地大学的计算机博士扎里娜指着她手机背面的华为标识说:“你们有硬科技,我们有广阔应用场景——比如草原牧场的无人机巡检,你们的技术能不能适配?”她给我展示了她的平板电脑里存着详细的需求清单,从羊群计数到草场监测,每项都标注着“急需解决方案”。
合作是此次出访的关键。论坛上,陕西省青联常委、省青年电商联合会会长陈炳先详细介绍了中欧班列“长安号”、西安跨境电商综试区的枢纽优势。作为落实中国—中亚峰会成果的具体行动之一,双方签署了两项协议:共建“中哈丝路青年数字经济联盟”,将联合实验室的技术创新延伸至农业、能源领域,并通过每年一届的数字创新大赛孵化优质项目;成立“哈中电子商务青年创业创新中心”,在西安设立创业创新中心孵化基地,助力“哈萨克斯坦国家馆”入驻中国电商平台,让驼奶粉、优质棉织品等特色商品博得中国消费者的青睐。
论坛期间,我们走进了阿斯塔纳国际金融中心、国家科技园,13名青年企业家与哈萨克斯坦相关企业签订了合作备忘录,计划年内推动10个联合创业项目落地。回国的前一天,哈萨克斯坦对外贸易商会商务活动部经理乌丽盼说:“无人机、农业和基础设施是中哈合作的重要方向。从我的角度来看,这次论坛的意义在于让中哈两国青年在国际舞台上展示自身潜力。我们期待在未来的合作中,不仅仅是学习,更是共同创造。”
两国青年加强交流合作 增强相互了解 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新表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