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秦岭保护 发表于 8 小时前

俯身护绿者 昂首环保人

作为碧水蓝天的守望者,他们不畏艰辛,俯下身子“揪住”每一处污染源,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用汗水守护城市的安全和美丽,肩负着筑牢生态环境安全屏障的责任与担当。8月15日是全国生态日,让我们走近他们,聆听那些守护一座山、一条河、一座城的动人故事。
8月的秦岭植被茂密,绿意正浓。早8点,秦岭北麓尚有凉意,西安市长安区大峪国有生态林场(以下简称大峪林场)库峪管护工作站站长李全利、护林员张林波已和往常一样在整理装备。佩戴好记录仪,背起装有镰刀、雨衣等简单装备巡护包,两人手持铁锹踏上巡护之路。

李全利和张林波检查树木病虫灾害进行记录
见垃圾就捡,通过“生态卫士”APP拍摄定位;沿途检查树木是否有病虫害;遇到游客向其发放防火宣传册……一口气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李全利甚至没有歇息的机会。

李全利和同事们检查树木病虫灾害进行记录
据了解,近年来,大峪林场加大“人防”力度,组建专职护林员队伍,开展常态化巡查和普法宣传。今年以来,他们已出动巡护人员300余人次,开展清山查套行动,共清查峪道5条、沟道33个,总面积9.8万余亩,确保野生动物生存栖息地安全。
下一步,林场将对智慧化管理平台进行升级,进一步提高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提高监控传输途径,有效扩大监控监测面积。“通过在林区架设前端监控设备,逐步扩大国有林区监控范围,将破坏秦岭的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侯秋实说。
城市一线环保人:烈日灼身 步步逼近污染源头
通过简易铁梯,晏紫良上到被烈日炙烤得滚烫的楼顶,核查楼顶冷却塔和油烟机噪声。哪怕鞋底被烫得滋滋作响,也要确保排放和噪声都符合环保标准。高温之下,生态环境执法人员的工作显得尤为艰辛,但他们从未抱怨过,每一次3个多小时的巡查中,脚步从未停歇。

高温下,晏紫良在平台处检查管道
高温下的执着坚守,源于一份份沉甸甸的责任。在烈日下检查废气处理设施管道时,晏紫良的后背早已湿透,他笑言:“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是常事。但看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这点辛苦算什么?”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所有基层环保人共同的心声:他们的汗水与蓝天相连,他们的疲惫与万家呼吸相通。
“生态环境执法容不得半点私情,必须以铁的手腕维护法律的尊严。”这是晏紫良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一次,针对辖区一工地连续两次夜间违法施工问题,晏紫良带领执法人员日夜监测、蹲守,依法依规固定证据。面对项目负责人的软磨硬泡和各种说情,晏紫良毫不动摇,严格依法对该项目两次违法行为分别作出了行政处罚,并责令其限期整改。“只有让违法者付出应有的代价,才能形成有效震慑,倒逼企业自觉遵守环保法规。”晏紫良坚定地说。
“噪声污染防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常抓不懈。”为了从源头上减少建筑施工噪声污染,晏紫良积极推动项目开展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改造,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今年同期,辖区建筑施工噪声投诉明显下降,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清晨7点,当城市仍在沉睡,西安市李家河水源地环境应急科负责人杨宇乐已驱车从西咸新区启程,前往90公里外位于蓝田县辋川镇的李家河环保站上班。
为倾力守护安全优质的原水,杨宇乐和同事们日复一日地穿梭于总面积达362.32平方千米的水源保护区,徒步沿岸巡查、排查风险隐患、劝阻垂钓排污等违规违法行为,用双脚在山路中“磨”出年轮。

杨宇乐巡查中制止违规违法行为
为守护好一库碧水,杨宇乐和他的同事们,年复一年重复着看似单调,但却至关重要的工作,从建站至今,每天记录李家河水库水质变化数据,他们的行程已累计超过15万公里。“看到监测数据达标,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杨宇乐说。
站在李家河水库,可以看到,不远处的山上有像小风扇一样的设备。据介绍,这个“小风扇”是网桥传输中继站,主要是整合保护区各监控系统信号,相当于一个智慧大脑。
“虽然科技进步了,但每天的人工巡查依旧不可或缺。”杨宇乐说,巡查中不仅要关注水库本身的安全,还要时刻留意库区周边的环境,及时发现制止库区周边群众在水库钓鱼、电鱼、下河游泳等行为,制止砍伐树木、乱采乱挖、破坏水生态环境等违法违规行为。
“在水源保护这场‘战役’中,孤军奋战难赢,同心协力必胜,希望有更多人加入生态环境保护队伍,用点滴行动构筑守护绿水青山的坚固防线。”杨宇乐说。来源:西安日报

江柳烟云 发表于 8 小时前

保护秦岭

风中的百合花 发表于 5 小时前

爱护环境,人人有责,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俯身护绿者 昂首环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