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早知道 发表于 3 小时前

在瀛洲小学,我“看见”→


今日主题:“看见”。在西咸新区泾河瀛洲小学(西咸新区泾河第五小学)的校园里,教育的本质正从“教”的静默走向“见”的澎湃,一场关于“看见”的交响正在发生,掀开了习以为常的日常幕布。
推开校门,每一寸建筑都在诉说着教育的隐喻。这所2022年投用的公办小学,由泾河新城管委会投资建设,占地面积达4.37万平方米。其教学核心矩阵由36间智慧教室与20余个专业部室构成。




而更深层的匠心,藏在“诗书熏陶·礼乐育人”的基因里。特级教师赵雪芹校长以38年教育沉淀为底色,带领青年教师以“单元共案、节节研究”的教研锐度,让古诗在音乐中翩跹,让数学借情境故事重生——当学生脱口而出“数学好玩”的同时,砖瓦间沉睡的诗礼文化也被唤醒。“看见”育人的


若空间是教育的骨架,校园活动则是奔涌的血脉。瀛洲小学,这所以“诗礼文化”为基因的校园,通过“6节”与“8载体”的经纬交织,让教育真正渗透进每个成长缝隙。



数学节上,百变魔尺拧转逻辑迷宫;红歌节里,童声穿透时空与英雄共振;茯茶镇研学中,指尖揉捻千年茶香。孩子们在“诵数学·玩科技·展艺术·强体魄·放纸鸢”的宣言中,将平凡日子折射成棱镜之光。瀛洲小学以“6节”为框架,构建了学生多维成长坐标系。

而德育的熔铸则依赖于“8载体”的实践脉络:青年师资以创新驱动,让品德修养渗透多维场景——劳动苗圃中,作物生长数据跃动为折线统计图;心理咨询室内,沙具轨迹破译心灵密码。经典诵读蕴德、社会实践修德等八大载体,让品德化作茶艺课的雅韵、义卖活动的暖流,更化作架子鼓社团中,那个从握不稳鼓棒到奏响自信交响的少年。“在瀛洲小学,“看见”的本质是让隐形显形。“我曾对架子鼓一窍不通,连鼓棒都拿不稳。如今却能不看曲谱,在家人面前流畅地敲上一段。看到亲戚们为我鼓掌点赞,我开心极了,整个人也变得自信又勇敢。”害羞腼腆的同学在架子鼓社团找到了自信的“节奏”。

陶艺室是疗愈焦虑的土壤,创客空间是想象力的熔炉,苗圃则是数据与生命对话的田野......20余个专业部室由此超越技能工坊的边界,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围墙”,探入那些曾被忽略的成长细节。
不限于年级不限于场景不限于时光瀛洲小学的这些“看见”里、这些细节处都填满了孩子们蜕变、成长的痕迹这份“看见”的力量将持续生发图片来源:西咸新区泾河瀛洲小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在瀛洲小学,我“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