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民生保障122.23万城乡低保对象 养老床位达24万张
月7日,记者从陕西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全省民政系统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着力推进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提升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社会治理工作水平,全省民政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全省现有养老服务机构944个构建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在困难群众帮扶方面,全省持续保障122.23万城乡低保对象、13.25万特困人员基本生活,累计实施救助12.4万人次、医疗救助326.5万人次、教育救助152.65万人次、住房救助67.1万户、就业救助1849人次,为1.6万人次临时遇困的流浪流动人员提供了救助帮扶。持续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制定《“五床联动”医养融合整合照护试点方案》,民政厅与省卫健委、省医保局联合推动在相关区县先行先试。全省现有养老服务机构944个(含医养结合服务机构350个)、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440个、城市日间照料中心2538个、农村互助幸福院9419个,养老床位24万张。累计完成4.7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建成老年助餐点4929个。会同公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核对全省高龄老年人信息,今年已为403万名7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发放高龄补贴16.2亿元。不断提升社会福利水平。儿童福利方面,市级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实现全覆盖,县级和乡镇站点覆盖率分别达到83%、95%。今年下达中省补助资金1.08亿元,持续保障全省近1.1万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开展“孤儿助学”项目,累计帮助845名孤儿圆了大学梦。残疾人福利方面,抓好残疾人“两项补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落地落实,共发放资金7.05亿元,惠及全省107万困难和重度残疾人。在82个县(区)开展“精康融合行动”,为4.2万精神障碍患者提供精神卫生社区康复服务。慈善事业方面,全省427个慈善组织,接收慈善捐赠款物8.68亿元,实施慈善帮扶项目2254个,受益群众76.57万人。今年以来,销售福利彩票48亿元,同比增长3.24%。婚姻登记服务实现“全国通办”全面优化社会事务管理服务。婚姻登记管理方面,全省121个婚姻登记处全部实现规范化、电子化,全部设立婚姻家庭辅导室(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室),开展婚恋辅导、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和矛盾调解。今年以来,全省共办理结婚登记10.5万对,离婚登记3.4万对。5月10日开始,婚姻登记服务实现“全国通办”。殡葬服务改革方面,减项降费优服务成效明显,全省殡葬服务机构累计取消或降低收费1499项次,群众人均治丧费用降低1000元,惠及群众4.39万人。积极创新社会治理。社会组织管理方面,截至目前,全省登记社会组织3.1万家,备案社区社会组织5万家,从业人员超过33.3万人。区划地名管理方面,稳步推进我省《实施〈地名管理条例〉办法》修订工作,及时、准确掌握各类地名命名更名情况,截至目前,全省按程序规范备案、公告地名1135个。完善“四个体系”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据介绍,下一步,全省民政系统将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加快完善“四个体系”,推动陕西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完善政策制度体系。推动《老年人优待办法》《陕西省实施〈慈善法〉办法》修订,出台我省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和加快发展银发经济等政策文件。完善服务保障体系。加快推进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尽快出台高龄老年人保健补贴发放办法,实现高龄补贴“免申即享”。开展“五床联动”和“两院共建”(乡镇卫生院和乡镇区域养老中心)试点。办好第三届西安国际养老产业博览会。完善监督管理体系。全力整治民政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纵深开展全省殡葬、养老服务、社会救助和公益慈善“四项整治(行动)”,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完善社会参与体系。深入开展社会组织服务高质量发展市县行活动,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乡村振兴“合力团”品牌效应,广泛动员社会组织参与民生保障与公共服务。推进银发经济“产学研医养”深度融合,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 记者
来源:西安晚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