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西望安 发表于 8 小时前

老厂房“活”出第二春 西北第一印染厂“变身”国际艺术区



西安半坡国际艺术区由西北第一印染厂改造而成,是集休闲、娱乐与办公功能于一体的艺术街区(8月2日摄)。 本报记者 田芳昕摄本报记者 陶玉琼8月2日清晨,西安半坡国际艺术区,西北第一印染厂退休女工高悟文和几位老姐妹在红砖墙旁的一处树荫下,伴着悠扬的旋律翩翩起舞。几十米外,她们曾挥洒汗水的车间依旧矗立,只是再也听不见日夜不歇的机械轰鸣,取而代之的是茶室飘出的轻音乐、游人的欢声笑语、孩子们的嬉闹声……20世纪50年代,西北第一印染厂在西安市灞桥区拔地而起。作为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座现代化印染厂,这里创造并见证了陕西纺织业的繁荣。进入新世纪,这座曾号称“亚洲第一”的印染厂逐渐沉寂。“18岁进厂,青春全在这红砖青瓦里了。”望着斑驳老旧的厂房,高悟文红了眼眶。一座载满年代记忆的老厂房,曾见证这片土地上跳动不息的工业脉搏。一砖一瓦,都是时代发展史诗的鲜活注脚;一草一木,都在讲述那段激情岁月里的奋斗与荣光。“历史是一本书,不能断章缺页,要留住时代记忆,留住‘工业乡愁’。”灞桥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局长吴小进介绍,2012年,灞桥区政府充分挖掘特色,按照“政府支持、企业主导、传承艺术、繁荣文化”的思路,引进社会力量对西北第一印染厂的老厂房进行保护改造和提升利用,在保留原厂区独特风貌的同时,巧妙融入文旅创意,打造公共艺术广场、艺术创意区、综合艺术区、艺术主题街区及配套商业街区等5个区域,形成一个集文化艺术、住宿餐饮、培训办公、文娱潮玩等于一体的现代化艺术园区——半坡国际艺术区。植入多元业态,培育文旅看点,老厂房在城市更新的巧思中获得新生。工业“锈带”变身发展“秀带”,被“唤醒”的老厂房不仅吸引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参观打卡,还点燃了创业者的热情。成立于2000年的陕西德润文化广告有限公司,是一家业务涵盖文创、微短剧、直播、数字文化等的综合性文化产业运营体,如今就安家在半坡国际艺术区。“工业遗址的粗粝感富有艺术张力,很有文化氛围。”该公司负责人龙泽告诉记者,2022年,公司与灞桥区文化产业发展服务中心联手在半坡国际艺术区打造的“灞桥区文创会客厅”,是区县融合城市文化和IP品牌形象配套完善的文创主题矩阵,也是全面推广全区丰富文化资源最重要的集中展示平台和服务全区文化企业发展的合作交流平台。“目前有121家机构签约入驻半坡国际艺术区,其中文化艺术类的有65家。”吴小进说。曾经机器轰鸣的车间,“长”出文艺的潮店;锈迹斑斑的旧设备,成为年轻人镜头追逐的艺术焦点;被岁月侵蚀的砖墙,披上斑斓的涂鸦新装……如今,漫步在西安半坡国际艺术区,每一步都仿佛踏在时光的交错带上。“熟悉又陌生,没想到能以这样的方式和这些‘老伙计’重逢。”刘娜是西北第一印染厂的退休女工,曾经奋斗过的厂区如今是她晨练遛弯的地方。和老伴一起路过中央通道里一台早已锈蚀的梭织机时,她笑着说:“当年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仿佛就在眼前。”老一辈追忆往事,年轻人则追逐着潮流。“看到网上有很多人推荐,今天特意约朋友过来逛。整个园区有一种怀旧复古的美,拍照超级出片。”“00后”女孩刘逸辰将眼前新旧交融的景象定格在手机镜头里,“你瞧,满满工业风,多潮!”工业遗产是记录历史、书写时代的珍贵“底片”,也凝结着自立自强、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有了它们,城市的发展编年史才得以接续。从西北第一印染厂到西安半坡国际艺术区,一座与新中国的工业脉搏同频跳动、铸就无数辉煌的老厂房,在“工业+文旅”的深度交融中拥抱新时代,持续释放新活力,书写着城市发展更新的无限可能……

来源:陕西日报

三步 发表于 5 小时前

说的好!我会持续关注你的作品

西安文丰 发表于 3 小时前

已经是三四春了!

haoxinqing 发表于 2 小时前

翩翩起舞的是当年的下岗职工吧,女的退休早,男的还苦逼的当牛马

大耳将军 发表于 2 小时前

留下工业记忆

森格瑞拉~房 发表于 2 小时前

挺好的

森格瑞拉~房 发表于 2 小时前

不错不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厂房“活”出第二春 西北第一印染厂“变身”国际艺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