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秦岭保护 发表于 11 小时前

秦岭故事系列(139)| 夏日揽胜探赤峪

本帖最后由 西安秦岭保护 于 2025-8-4 11:52 编辑

https://mp.toutiao.com/mp/agw/article_material/open_image/get?code=NzFlMDBjMjM2NjlhOGQ1YTUwMGYxNjQ5MTllNDU1NmMsMTc1NDI3OTQ1NzExNw==
《夏日揽胜探赤峪》作者:常晓军https://mp.toutiao.com/mp/agw/article_material/open_image/get?code=ZmUzMTk0ZGIxMjIzZWE0MGQ4OGUzNjM3ZmNjMzU3NDEsMTc1NDI3OTQ1NzExNw==
赤峪突然觉着,秦岭72峪原来个个都别有洞天,像极了《西游记》中孙悟空的72变。一如眼前这寂寂无闻的赤峪,人还未到跟前,内心却已洋溢出夏日一般的火热,难道是因了这读起来有感觉的“赤”字吗?奔赴途中就想,到底是漫山遍野的赤色呢,还是霞光辉映下生出的红色山岩?
01
沿着环山路一路向西,窗外是看不尽的油油绿意,层层叠叠的绿,从低处朝着高处不断蔓延过去,随着山势高低起伏。不由得让人对赤峪充满遐想,似乎那蜿蜒的峪道全然因着“赤”色让人心驰神往。
赤者,火色也。《说文解字》中云:“大火”为赤。火,岂有不热之理?不知道赤峪是否有着火焰山的恐怖?
为了要见它,我驱车抵达地处周至集贤镇以南的秦岭北麓。现在看来,所有峪口都带有自然的属性,深深浅浅的褶皱中,不仅有着巨大突兀的山岩,而且还长满着形形色色的村庄,就如这赤峪口村和金凤村。放眼望去,始终没见到火光冲天,反而是郁郁葱葱好一片翠绿,密密织染着这古老的大山。赤峪河从山中缓缓穿过,苍凉而又激情,虽然不时地会发出浪涛拍岸的景象,交错着人来人往的欢快。
https://mp.toutiao.com/mp/agw/article_material/open_image/get?code=MGRhNmRhN2M1MGVjOTdiZGUxZjJiNmVlNWUxYTM2YTgsMTc1NDI3OTQ1NzExNw==
赤峪沟牌坊
带着对大山的深情和留恋,赤峪河依依不舍揖别生养自己的赤峪谷道,从苍茫绿意中呈现出自然的律动。水是清冽的,裹挟着草木的清香,以生命的激越不断冲撞着,在与河床上的石头接触的瞬间,在轻软侬语式的柔软中迸发出特有的蕴涵。看似那么有力,却又充满着缠绵,最终不着丝毫痕迹轻轻流过,流过了林林总总的大小石块,也流过了每位观赏者的心田。
人在河边,看的是大气,守的是温婉,怀的是明媚。站在这里,回想起时光中的那些往事,充盈心头的皆是知足。无论是树的安静,花的灿烂,还是桥与水的遥相辉映,影影绰绰的斑斓中,并不缺少一道道天然而成的俊美景致。如果只是景观也就罢了,但从景中映出的却是漫然历史流淌的盛世,一如流水诗意、如赤峪河悠远。
现在看来,不论是陶渊明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还是杜甫的“天寒霜雪繁,游子有所之”,有山有水有情调,这样的意境才值得人去玩味、去品读。我常想,生活在山水边的人是何等幸福,时时刻刻在享受着缓和从容,享受着烟雨缥缈,享受着大山文化独有的厚重。
https://mp.toutiao.com/mp/agw/article_material/open_image/get?code=NzY3NWY3ODZiMTc5ZTIxMzk5MWNkNDcyNTQzOGVkY2EsMTc1NDI3OTQ1NzExNw==
“七石一间庙”
集贤镇是中国鼓乐之乡,华夏财神故里。既是集贤,自然为集纳群贤之地,由此可见这光华夺目的赤峪,注定要非同一般。
有驴友说,赤峪经历了千万年的风雨之后,只在世间留下了各样神奇的传说。但是,在杜甫眼里,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诗意的、浪漫的。
唐乾元二年(公元759),诗人杜甫来到赤峪说是游山玩水,实则心中充满忧伤。此时的他,刚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回首这类经历,几乎都是漫游、求官、被贬后漂泊的经历,见到这不为人知的赤峪后,欣然写下一首《赤谷西崦人家》:“跻险不自喧,出郊已清目。溪回日气暖,径转山田熟。鸟雀依茅茨,藩篱带松菊。如行武陵暮,欲问桃花宿。”
从这诗句的意思来看,杜甫是慕集贤古镇之名而来的。他们一行在谷内行走着,感受着山谷的幽静,拜谒着甚为壮观的庵山庙,游览着迎阳洞、黄纪沟、短刀沟瀑布,山风习习,很快拂去了心浮气躁,让他在灵魂的释放中感受到内心恬静,在溪水和鸟鸣的渲染下,对山巅的白云生出无限遐想。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让所有急切的期待,顿时逃遁得无影无踪。离开赤峪没多久,杜甫便弃官携妻子杨婉和孩子,沿山路去了秦州,很快又失意归隐蜀州。等他再次来到赤峪,仍然是诗意盎然。
千年之后,面对这幽幽峪口,我也像诗人那般深沉地凝望,似乎有些明白了杜甫的心境。果然,诗人很快又写下了《赤谷》:“天寒霜雪繁,游子有所之。岂但岁月暮,重来未有期。晨发赤谷亭,险艰方自兹。乱石无改辙,我车已载脂……”时至今日,已无法考证杜甫的踪迹,可他的诗句依然让人充满想象,那潺潺不息的流水、交错缠绕的绿意,足以涤去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幽幽渴盼,这也是诗词为何千古传唱,赤峪为何让人向往的原因所在吧?
上午的山中十分凉爽。我们循着花香朝前行走,直至过了河,才发现人越发稀少了,山路却不断盘旋起来,也曾想象着那里一定有着空谷幽兰般的风景,有着丹霞地貌般的热烈色彩,越是好奇,水声在耳边越发响个不停,溪流却只能时而见到,要不是淹没在草丛之中,就是潜伏在密密麻麻的石头之下,只见草稞的枝干在来回晃动着,直直地铺陈开来,那情形似宣纸上的丹青,敷色层层渲染,细节刚切入微。适才的喧闹逃遁了,恍然中仿佛来到传说中的世外桃源,再放眼过去,高矮不一、粗细有别的枯枝,被当地的村民斜斜竖竖交叉着别成篱笆,沿着河岸齐齐整整排成了一溜,装扮着田园风光,而从空隙中探出头的草色、花朵却成了性情花海的点缀,透露着一种别样的闲情逸致。
https://mp.toutiao.com/mp/agw/article_material/open_image/get?code=ZjFjMzZlYmJmNzQ1YzM3MTY3Y2NmMWRmM2ZiMzI1ZWIsMTc1NDI3OTQ1NzExNw==
太白庙
花语吟风,云起赤峪。不论是光的滋润,还是风的清新,云分明是悠远的梦,在蔚蓝天际纯澈着灵魂。一个人静静看着,恍若步入了一场意外而至的恋爱。为此停留,为此守候,为赤峪的绝美景色所吸引。
02
穿过赤峪村,路就开始变得窄了起来,弯弯曲曲的山路似乎是人为踩踏,又像是被风雨冲刷,反正坑坑洼洼的路面上不再平坦,任大大小小的石头沙砾交错在一起。
越是往前走,路就越窄,几乎要被路边的草木占据了。有的草木胆子大,全然不顾地让身躯舒展在路中央,就那么肆意着生长;有的草木干脆伸出缠绕的枝叶,很快就和路对面的草木勾连在一起,于是路不再是路,而成了草木恬然搭建的廊道,可以想象出雨后的情景,草木越发葳蕤,若人要从此路过,就必须得在草木中穿行才可。慢慢的蜂鸣声就大起来,蜂也越来越多,直接往人身上扑,不时能听到惊恐的叫声。原来,树下有养蜂场,密密麻麻的蜂箱在地上排列着,蜂在辛勤劳作着。一旁有人在收割着蜂蜜,看不清楚他的脸庞,但在光线照耀下的剪影却如山一般刚毅。只见他默默无闻地忙碌着,也不在乎旁边有没有人驻足观看,有只黑色的小狗温顺地趴在一旁,不停地玩着自己的尾巴,还有几只鸡在草丛中啄着食物。若不是有人询问蜂蜜价格,相信那人才不会停下手中的活路走过来,或许他已经习惯了与大山为伍的生活。
https://mp.toutiao.com/mp/agw/article_material/open_image/get?code=MjllNzE4Y2JhZDUyMTliZGQ4MDlhZWY1ZTQwYzM0ZjMsMTc1NDI3OTQ1NzExNw==
赤峪口村旧景
继续前行,远处依然是山,偶尔会有间茅草屋出现在眼前,就那么孤独地身处丛绿之中,屋主人早已经搬离,也听不到鸡鸣犬吠,破败得只剩突兀的外形,一如刚才路过的老子墓,也是鲜有人来,只有那些草木陪伴,感受着老子大自在的精神魅力。
或许受到了“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影响,赤峪似乎也很低调,平静而又安稳地朝着秦岭山脉蔓延,山势如黛,却禁不住点点翠绿的渲染,有风拂过,绿意顿时变得无边无际,仿佛连流淌的水都要溢满了。
于是有朋友好奇地问,为何要称此为赤峪呢?原来是三国时蜀军西出岐山,为夺得关中地利,进攻长安时在赤峪遭到曹军阻击。一场大战结束,双方死伤无数,惨不忍睹的尸体压着尸体,各种兵器横七竖八扔满山谷,血水很快汇流成河,染红了方圆数里的草木和山岩,数日里竟然不褪色,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刺眼,后人因此称之为赤峪,又叫赤峪沟。
而今,峪道的山石都被草木严严实实遮住,无法看见是不是通体染红,行走中也在想,哪怕是从中见到一丝的血丝,也算是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可是几乎看不到路,或者根本就没有路,到处都充满着按捺不住的色泽来回摇摆着、交错着、叠映着,像极了这个季节里盛涨的溪水,传递着季节到来的最新讯息。花宛如生命,白的清纯如水,粉的灿然似黛,红的激情胜火,一朵朵一簇簇地盛开在枝间杈头,一棵棵一丛丛地渲染着苍山如黛。即便是风中徐徐飘落的花瓣,优雅着身姿,静默地和土地融合在一起,似乎只有用虔敬的心情来观望这些生命才行。
https://mp.toutiao.com/mp/agw/article_material/open_image/get?code=ZGZkMThiYzZkYzExODJhMTJlNmYzMTM0OWU0NDgzYjUsMTc1NDI3OTQ1NzExNw==
赤峪河
这些年,我一直喜欢穿梭于各个峪沟,不管在哪个季节里游览大秦岭,都有清爽扑面的感觉。枝叶在簇绿,花开放不败,蕴含着季节的香息时时处处都好像按捺不住,借着风力徐徐散布开来,很快冲破了被谷道封闭的氛围,让满山遍野都遍布星星点点的温柔,连鸟儿也忍不住啼鸣,用婉转动听呈现着人间的美妙。眼前这座大山,不就葱茏得像一首长诗吗?把赤峪的天然凝重,都写进了宁静和惬意中。
在赤峪,郁郁葱葱的绿是少不了的,这是秦岭峪道的特产。于赤峪而言,无法在宏大气势上同其他峪口作比较,只能在细节上想办法,没有曲峪的万瀑壮观,也没有耿峪风景如画,要说奇妙,可能就只有这些山石了。所以来赤峪,石是不能不看的,无论你喜不喜欢。山映着河,河盛满石,石头又弯弯曲曲绕着山。石头实在太多了,多得无法数清楚,不但山上有,山下也有,眼光所到之处都是,望过去隐隐约约,在氤氲的雾气中像山、像云、像千姿百态,像一切可以想象出的事物。这才明白,当初见到赤峪河时,为何那浅浅的流水中堆满着石头,难道都是溪水从山中带出来的吗?
这才明白,作为见证者的石头虽然无语却最多情,它是大自然生出的苍凉,是亿万年里周而复始的永恒。风里来日里去,静静的溪水上便多了几许古朴,俨如一条蜿蜒爬动的长蛇,在险峻丛林中留下千万年幻变的风景。
水流过处,是久久为功的生机,尤其是那些造型怪异的石头,无论光滑平展,还是圆润悦目,都像女娲当年炼石补天之处,大大小小铺陈着,凌乱而又繁多,奇妙而又单调。若是对山水有兴趣的旅行者,相信行走在奇形怪状的石头堆中,保不准能在一脚高一脚矮的探寻中,琢磨出这些普通石头的个性与灵魂,去除掉旅途中的寂寞。阳光映照其上,纹路清晰可见,“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朗然入目的是受尽磨砺的历史,其中也透彻着冰雪雨霜的气息,瞬间让人明白了石头的质朴。
从小长在大山里,即便到城市工作后,还是喜欢闲暇时结伴爬山。凡来赤峪的人,自是不愿错过看石头的机会,都会信步来到河滩上。
石头在山里人看来实在常见,但游人却以为发现了宝藏,反复不停地挑拣着,神情严肃而又认真,像极了野外的探宝者,似乎闻着山风都能做美妙的梦。人各自忙碌着,一摇一晃走在闪烁着水花的河床上,仿佛在找寻属于赤峪的遗落时光。
赤峪河肆意流淌着,石头散漫地躺在河的四处,这自是个好去处,有清澈柔情的水,有自由自在的鱼,有娇艳的花木,有各种颜色的石头,红的、蓝的、紫的、白的、绿的、灰的。散乱的石头就像花儿一样多彩,显露着奔放与恬淡,连接着过去与现在。无论是美与丑、大与小,从这些沾满沙砾的石头上,能感受到色彩迷离的时光记忆,能在苍凉中营造出如梦如幻。
再顺手向河面打个水漂,随着一片片水花溅起,留下一堆堆无尽感叹。阳光照在河床上,石头仿佛就是一盏盏的灯,把河面映得多彩多姿,看不出任何单调和无趣。因为河的存在,面对着一块又一块的石头,让人们日复一日的悲欢与记忆,逐渐变得淳朴而简单。
在山峦起伏的曲峪之中,小石头也是大自然的造化,有着属于自己的特性,更不要说鬼斧神工的梁峁,刀削斧劈高大的山峰了,无论形状是什么样都不重要,关键是灵性中透着质朴、真实和愉悦,安静而又恣意地躺在大山的怀抱中,感受着如涛的山风,听着长流不息的水声,用无欲无求诠释着当地人的精神世界,讲述着赤峪人与大自然相依的故事。
突然就好奇起来,有人隐身,有人隐名,有人隐乐,然而这些修建于山间的寺庙,却甘愿在寂寞无为中静心修行,按照自我的意愿超然独立,在莽苍蔓延的雾气中听云海涛声,在岁月变幻中念佛修行,完全与物质世界隔离开来,全身心享受着与大自然之间的约定。
也不知道走了多久,被眼前的庵山庙挡住时,才知这深山之中竟然也还有人间烟火。重修于明万历年间和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的庵山庙,也是历经数次劫难,终究在这里保存下来。
闲来无事洗心处,志在深山听绝响。能在杂乱的丛林当中,发现僧侣清净的生活,确实让人非常安慰,于是暂停了继续攀爬,围绕着寺庙细细观瞻起来。可以想象,在这清静无为的时空里,这些人就是终南山里的修行者,信仰成为支撑他们生活下去的勇气。
https://mp.toutiao.com/mp/agw/article_material/open_image/get?code=ZjQxNzcyZWMyYTVjOTVhMjY3MjA2NWE5NzEwYjgyZTQsMTc1NDI3OTQ1NzExNw==
金凤山
寺庙与草木一起装扮着大山的空寂,用自己的诗意创造着大山的辉煌,这些常年居住在大山里的人,也早已把这些石头视为了朋友,或垒墙、或盖房、或铺路,把烟火的味道慢慢注入内敛与豁达中。不知是被刺骨溪水滋养了情怀,还是被多情云朵感染,这些石头在世俗中袒露着灵魂,让人感叹、让人敬仰、让人折服,也让人深思。再近前扣之,轰然有声,仿佛山涧急流,似松林涛声,气势甚为不凡。
细细玩味,没有任何的狂放和细腻,却不失清流浸淫下的浑然,引起人无穷的幻想。这是实实在在的美,没有丝毫的做作,甚至连沉稳的呼吸中,也有着一颗处事不惊的心;这是袒露无遗的心情,没有人为的自私,甚至在不起眼的渺小中,一如既往地享受着孤独。现在想想,是不是不经意地禅悟更能净化岁月流迁中的精神呢?
心之所往,唯有一山自在。只是没想到赤峪除了石头多之外,沿途还有着十几处庙宇,二郎庙、太白庙、老爷庙,还有着紧紧相连的巩二洞、佛祖庙、迎阳洞,它们或壮观、或不起眼,但都让人心怀敬畏。听同行的人说赤峪还有一奇,相传为“独独檀木林,一架柏树山;七石一间庙,三石一鼎锅”。面对着这些庙宇,这些数量之多的人文景点,赤峪的奇观之妙,无疑在终南山各峪中首屈一指。

03
从石头到寺庙,不失的是赤峪的梦想,就如同刚破土而出的生命,记录下漫长岁月里的沧桑。这是一种心情,是一种存在,来来回回为人踩踏也无所谓,只要身在大山的怀抱,这些石头就习惯心态平和地生活。这时候,赤峪又有了另一种美,在心迹坦然中蕴含各样的生命滋味,让人觉着这一切是修行,是继续,也是另一种开始。
受复杂地质构造影响和风化原因,赤峪的地形地貌奇异独特,但那彻骨的态度,饱含大山气象,铭刻时光痕迹,充溢神秘质感。有时也会想,人们为何喜欢用石头来表现生活,把一块块奇形怪状的石头移到庭院。太湖的假山石天生就是善于表现的,它的身影多出现在园林、院落,以其姿态造型的丰富供人观赏。而眼前这些石头多是漫不经心的,在恣意的水流中彰显着永恒。
确实,有人喜欢“心远地自偏,而无车马喧”的生活,有人喜欢“云深不知处”的深邃,也有人喜欢“一日看遍长安花”的豪迈,而静默着的石头,更应该喜欢笑看一切。
https://mp.toutiao.com/mp/agw/article_material/open_image/get?code=NTFjNzU1N2IwMjNhNjEzNTIyOWM0OTc1NDE0MWVjYmYsMTc1NDI3OTQ1NzExNw==
上世纪60年代的集贤镇
说到迎阳洞,就酷似从容大笔下的走墨,在刚硬中松松散散点染着诗意的赤峪,颇为奇特的是它天生有两个“眼”,每“眼”内竟然可以容纳下二十余人,看到的第一眼不是恐惧,却是有所渴盼的醉意,顷刻间就将饶有情趣描绘成一个多彩的意象世界。那种若有若无的简单,那种挥毫中的恬静之美,浑身都透着秦岭大山的优雅和神秘,而这正迎合了洞口上方“迎阳洞”三字,字为咸丰三年刻制,每字一尺见方。
据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周至县志》载,该洞是道教八仙中汉钟离的成仙修炼之处。传说谁到此地,即染仙气。
顷刻,顿觉浑身凉意透彻,旋即被裹挟着雾气的风景感动。没有云起大漠的风尘,没有烟波湖海的浩渺,有的只是无法言说的大美。这美,是天上飘过的云朵、是林中鸟儿的鸣唱、是浮水游鱼的悦动,被春风、清明、谷雨等节气贯穿在郁郁葱葱中,被春夏秋冬轮回在蔚为壮观中。烦躁的心绪一旦沾染上了露珠和雾气的清新,兴致勃勃的心绪很快就在冲撞中平静了下来。不论是从哪里来的人,只要置身于此,就会被这里原生态的古老所吸引,这种近乎原汁原味的样子,始终在想象中张扬着,让人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与它相关的往昔。现在看来,赤峪不属于任何人,它更多存在于人们的言谈中。
叶绿水暖,流香生烟。苍莽群山因人的到来活泛起来,快意的灵魂不断起伏着,涌向了眼花缭乱的远处,把秦岭渲染得精彩绝伦。对待惯城市的人而言,这漫山繁复的色彩变化,分明诠释着最初的心动,闪烁着季节里最美的灿烂,承载着生命中最暖的记忆,漫远着岁月里最真的情怀,装扮着时光里最静的纯真。不难想象,当一个个生命在惊蛰声中抽枝发芽时,安然中孕育躁动,飘逸中有了迷离,风声中有着自在,就连婆娑绿意中流淌着的时光,也在平实而精致中散发出淡淡的灵动。
金凤山仰天池元始台风景宜人,赤峪谷八卦炉财神庙传说神奇。赤峪及其附近有着太多的传奇,让人听不够、看不完、猜不透,这样的赤峪,现实而又多彩,吸引着人在故事中独自感受风光独好。
在这个自由奔放的季节,它的变化更像是怒放的花,每天都有着不同。
https://mp.toutiao.com/mp/agw/article_material/open_image/get?code=YTQ3ZjdjZTBjYWE0NjM1OWExOGI0MzlkZWY5ODQ3OTgsMTc1NDI3OTQ1NzExOA==
赤峪瀑布
生命的成长,其实不就是这样么?在烟火红尘中可以淡若清风,可以云卷云舒,可以荣枯有序,可以零落成泥。当岁月被季节更替,即便一朵不经意盛开的花,入眼那刻也让人生出诸多遐想,从而在新鲜的生命底色上,写出不同的风景和旖旎。就像这眼前的赤峪,不论从前经历了何样的辉煌与衰败,面对络绎不绝的游客时,数百年秋水长天中的传奇依然延续。
作为旅游者,这样的行走只是一种可以随时和心灵对话的生活方式。只有这种幻真幻实,才能够体验到不同的快乐与美丽,与其说通过旅游追求新奇,倒不如理解为这是一种人生的彻悟。

人潮里 发表于 6 小时前

看着不错的样子

人潮里我很好 发表于 6 小时前

看着不错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秦岭故事系列(139)| 夏日揽胜探赤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