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上山下乡51周年
1974 年4月16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无可阻挡。51 周年后的今天,回望那段岁月,青春的激情与汗水挥洒在广袤大地。把最好的青春年华留在了穷乡僻壤,一无所获。这是一段特殊的历史,见证了青春的祭奠与悲惨,永远值得铭记与怀念。很高兴的样子 上个世纪50-70年代(除3年自然灾害)中国人口爆发式增长, 城市里吸纳不了大量的人口就业,自然村有先天的抵抗危机能力 但是缺少文化支撑,知识青年到农村去 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锻炼 得到人民认可的知识青年被推荐上大学。
这才是真相。 奉献和立足人民需求 是那个时代的标志。 脑子有病 当时城市一片混乱,厂子不招工,学校不招生,大批学生无所事事,所以送到农村安置 这一举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为后来的改革发展锻炼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有水平的优秀人才。
今天是上山下乡 51周年纪念日
1974 年4月16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无可阻挡。51 周年后的今天,回望那段岁月,青春的激情与汗水挥洒在广袤大地。把最好的青春年华留在了穷乡僻壤,一无所获。这是一段特殊的历史,见证了青春的祭奠与悲惨,永远值得铭记与怀念。知青都不是一般人家的子弟,官家孩儿返城后保荐读大学,步入21世纪开始当大官。 我妈妈就下乡过 当年的下乡,今天的考研,缓解就业压力 既然铭记怀念,怎么能一无所获呢?正是那段艰苦的岁月,才成就了今天坚强的严先生您自己,为何一无所获?诚然,大多数知青没有谱写出邢燕子候隽的著名事迹,也没有演绎出如歌曲《天边》背后的美丽故事,但绝大多数知青在艰苦的环境中成熟成长,为自己的人生之路添上浓重的一笔,为何一无所获?冒昧了!抱歉! 现在的高学历知识分子早已脱离群众了。 静的思语 发表于 2025-4-16 22:59
知青都不是一般人家的子弟,官家孩儿返城后保荐读大学,步入21世纪开始当大官。 ...
此话怎讲? dt527 发表于 2025-4-16 12:47
上个世纪50-70年代(除3年自然灾害)中国人口爆发式增长, 城市里吸纳不了大量的人口就业,自然村有先天的 ...
朋友也当过知青吧?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