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龙 发表于 2025-3-21 10:59:14

今年1-2月,陕西汽车总产量接近30万辆,同比去年增长将近百分之五十,汽车产量大爆发

本帖最后由 金龙 于 2025-3-21 11:10 编辑

2025年初的中国汽车产业,正经历一场静默而深刻的变革。传统制造强省增速放缓,中西部省份异军突起,这场以新能源为轴心的产业重构,不仅改写着区域经济格局,更折射出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供应链变局中的战略转身。




https://m.toutiao.com/is/YBQm1RjSkwY/

2025前2月中国汽车洗牌,重庆、广东跌出巅峰,陕西引领西部崛


传统强省阵痛:从“制造高地”到“转型十字路口”广东、上海、重庆——这些曾撑起中国汽车工业半壁江山的省份,在2025年的开局季集体遭遇滑铁卢。

2025年1-2月汽车产量前10省市排名
2025年1-2月部分负增长省市情况
广东省汽车产量同比骤降28%,广汽集团产量下滑8.23%,即便比亚迪以109%的增速狂飙,仍难抵消传统车企转型的阵痛。上海特斯拉工厂产量下降33.5%,上汽集团虽以35.64%的增速托底,却难掩燃油车市场的持续萎缩。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
重庆长安汽车产量同比减少6.88%,赛力斯更是暴跌47.14%,昔日“山城汽车王国”的光环渐显黯淡。这并非简单的产能衰退,而是一场主动与被动的双重调整:比亚迪将产能向西安、长沙等地迁移;特斯拉放缓上海超级工厂的扩张节奏;长安汽车加速向智能电动化转型。东部沿海地区正经历从“规模优先”到“价值重塑”的阵痛,传统燃油车产业链的收缩与新能源供应链的重构交织,成为时代更迭的注脚。中西部崛起:新能源“黑马”的狂飙逻辑当东部强省增速放缓,中西部省份以惊人的增长曲线撕开产业格局。2025年1-2月汽车产量增速前10省市
贵州以505%的产量增速一骑绝尘,湖南、陕西分别以235%、46%的增幅紧随其后——这场“西进运动”的背后,是政策红利、成本优势与新能源产业链的共振。贵州凭借“新能源产业特区”的定位,吸引吉利、比亚迪落地建厂;湖南长沙、株洲集聚比亚迪、广汽三一,打造出从电池到整车的完整生态。

陕西西安借力比亚迪第四超级工厂,单城贡献全省90%以上的新能源产能。中西部不再满足于承接低端产能转移,而是以“新能源产业带”重构价值链话语权。地方政府通过税收减免、用地支持、研发补贴等政策组合拳,将区位劣势转化为“后发优势”,形成对东部产业链的“精准截流”。全球变局下的中国答案:从“单极辐射”到“多极共生”这场区域经济的“乾坤大挪移”,亦是全球供应链重构的缩影。欧美市场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加征关税的阴影下,广东、上海等出口导向型省份承压,而中西部省份凭借内需市场的深耕逆势崛起。

特斯拉上海工厂减产的同时,比亚迪西安基地年产百万辆的产能直指“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广东车企遭遇反倾销调查,湖南三一重工的新能源重卡已悄然打开东南亚港口物流场景。中国汽车产业正告别“沿海制造、全球出口”的单极模式,转向“内外双循环、区域多中心”的新生态。

东部强省以技术研发和品牌高端化巩固竞争力,中西部则以规模化制造与成本优势开辟新战场。这种“多点开花”的格局,恰恰是中国应对全球产业链脱钩风险的韧性所在。一场没有终点的革命2025年的开局季,或许将被历史标记为中国汽车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节点。传统强省的暂时减速,是产业跃迁必须支付的代价;中西部省份的狂飙,则是新能源革命释放的结构性红利。

当比亚迪的电池生产线在贵州群山间铺开,当长安深蓝的智能工厂在重庆两江新区点亮数字孪生系统,中国汽车产业的故事早已超越“产量排行榜”的竞争,指向一个更宏大的命题——如何在新能源的浪潮中,重构全球制造业的权力坐标系。

这场变革没有绝对的赢家与输家,只有敢于转身的勇者与固守旧秩序的徘徊者。而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注定要在这种动态平衡中,书写属于新能源时代的国家叙事。

金龙 发表于 2025-3-21 11:00:57

今年1-2月,陕西汽车总产量接近30万辆,同比去年增长将近百分之五十

本帖最后由 金龙 于 2025-3-21 11:10 编辑

2025年初的中国汽车产业,正经历一场静默而
深刻的变革。传统制造强省增速放缓,中西部省份异军突起,这场以新能源为轴心的产业重构,不仅改写着区域经济格局,更折射出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供应链变局中的战略转身。






https://m.toutiao.com/is/YBQm1RjSkwY/

2025前2月中国汽车洗牌,重庆、广东跌出巅峰,陕西引领西部崛


传统强省阵痛:从“制造高地”到“转型十字路口”广东、上海、重庆——这些曾撑起中国汽车工业半壁江山的省份,在2025年的开局季集体遭遇滑铁卢。

2025年1-2月汽车产量前10省市排名
2025年1-2月部分负增长省市情况
广东省汽车产量同比骤降28%,广汽集团产量下滑8.23%,即便比亚迪以109%的增速狂飙,仍难抵消传统车企转型的阵痛。上海特斯拉工厂产量下降33.5%,上汽集团虽以35.64%的增速托底,却难掩燃油车市场的持续萎缩。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
重庆长安汽车产量同比减少6.88%,赛力斯更是暴跌47.14%,昔日“山城汽车王国”的光环渐显黯淡。这并非简单的产能衰退,而是一场主动与被动的双重调整:比亚迪将产能向西安、长沙等地迁移;特斯拉放缓上海超级工厂的扩张节奏;长安汽车加速向智能电动化转型。东部沿海地区正经历从“规模优先”到“价值重塑”的阵痛,传统燃油车产业链的收缩与新能源供应链的重构交织,成为时代更迭的注脚。中西部崛起:新能源“黑马”的狂飙逻辑当东部强省增速放缓,中西部省份以惊人的增长曲线撕开产业格局。2025年1-2月汽车产量增速前10省市
贵州以505%的产量增速一骑绝尘,湖南、陕西分别以235%、46%的增幅紧随其后——这场“西进运动”的背后,是政策红利、成本优势与新能源产业链的共振。贵州凭借“新能源产业特区”的定位,吸引吉利、比亚迪落地建厂;湖南长沙、株洲集聚比亚迪、广汽三一,打造出从电池到整车的完整生态。

陕西西安借力比亚迪第四超级工厂,单城贡献全省90%以上的新能源产能。中西部不再满足于承接低端产能转移,而是以“新能源产业带”重构价值链话语权。地方政府通过税收减免、用地支持、研发补贴等政策组合拳,将区位劣势转化为“后发优势”,形成对东部产业链的“精准截流”。全球变局下的中国答案:从“单极辐射”到“多极共生”这场区域经济的“乾坤大挪移”,亦是全球供应链重构的缩影。欧美市场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加征关税的阴影下,广东、上海等出口导向型省份承压,而中西部省份凭借内需市场的深耕逆势崛起。

特斯拉上海工厂减产的同时,比亚迪西安基地年产百万辆的产能直指“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广东车企遭遇反倾销调查,湖南三一重工的新能源重卡已悄然打开东南亚港口物流场景。中国汽车产业正告别“沿海制造、全球出口”的单极模式,转向“内外双循环、区域多中心”的新生态。

东部强省以技术研发和品牌高端化巩固竞争力,中西部则以规模化制造与成本优势开辟新战场。这种“多点开花”的格局,恰恰是中国应对全球产业链脱钩风险的韧性所在。一场没有终点的革命2025年的开局季,或许将被历史标记为中国汽车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节点。传统强省的暂时减速,是产业跃迁必须支付的代价;中西部省份的狂飙,则是新能源革命释放的结构性红利。

当比亚迪的电池生产线在贵州群山间铺开,当长安深蓝的智能工厂在重庆两江新区点亮数字孪生系统,中国汽车产业的故事早已超越“产量排行榜”的竞争,指向一个更宏大的命题——如何在新能源的浪潮中,重构全球制造业的权力坐标系。

这场变革没有绝对的赢家与输家,只有敢于转身的勇者与固守旧秩序的徘徊者。而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注定要在这种动态平衡中,书写属于新能源时代的国家叙事。

长安不长偏居中 发表于 2025-3-21 11:57:48

希望比亚迪给西咸新区再来一家30万产能的整车厂。

风中的百合花 发表于 2025-3-21 12:06:03

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大秦小雍 发表于 2025-3-21 13:01:05

小米,小鹏这些互联网车企来几家

六元!! 发表于 2025-3-21 13:29:44

这东西每年幅度都比较大,还是取决于市场。

骊山菩提树 发表于 2025-3-21 20:04:03

再接再厉

人潮里我很好 发表于 2025-3-21 21:15:21

加油吧

亲爱的路人幸福 发表于 2025-3-21 21:15:25

加油吧

斯纳维 发表于 2025-3-21 21:33:28

比亚迪占了大头

徐建林 发表于 2025-3-21 21:38:49

好消息

莽原渭水 发表于 2025-3-21 21:42:00

七星级店小二伺候好比亚迪、吉利、陕汽!

他山之石 发表于 2025-3-21 22:17:59

厉害了

石川河 发表于 2025-3-21 22:47:25

加油加油

firstlove 发表于 2025-3-23 12:20:57

加油吧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今年1-2月,陕西汽车总产量接近30万辆,同比去年增长将近百分之五十,汽车产量大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