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西安将推进“校园餐”专项整治 确保学生吃上“放心餐”
3月4日,西安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深化六个改革’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系列新闻发布会,西安市教育局副局长李萌、市人社局副局长潘皓亮、市文旅局副局长王晓,介绍有关情况。力争50%的区县建立“教联体”市教育局副局长李萌表示,2025年是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关键之年,更是面向十年建成教育强国全面布局、高位推进之年。全市教育系统将努力打造公平优质、人民满意的西安教育,推进教育强市建设迈出更大步伐。以教育强国建设为统领,制定《西安市贯彻落实教育强国陕西教育强省建设规划纲要建设教育强市的实施意见》及系列配套文件,筹备召开全市教育大会,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增强“双减”实效,深化招生入学改革,扎实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打造德育“西安品牌”。广泛开展中小学生“护眼护心护身”行动,促进学生强健体魄、健康心理、全面发展。将持续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积极应对学龄人口“梯次达峰”变化趋势,加快构建与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持续巩固公办幼儿园扩容提升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规范提升成果,深入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升行动,深化集团化办学,支持县中发展,推进数字化赋能教育,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推进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以“双示范”为引领,推进优质中职学校和优质专业建设,支持市属高职学校推进双高建设,推动职业学校向产教园区集聚发展。支持文理学院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城市大学,支持西安开放大学创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开放大学。将持续加强教师队伍。优化教师编制管理和使用创新,加强心理健康、思政、科学、体音美等紧缺学科教师补充配备。实施教师队伍提升工程,制定紧缺学科教师专项培养培训方案,完成全员轮训一次。营造更加良好的育人环境。抓紧抓牢意识形态、校园安全等关键领域,强力推进“校园餐”专项整治走深走实,让“校园餐”成为“放心餐”。巩固深化校园周边安全综合治理成效,多措并举为学生减负,持续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力争50%的区县建立“教联体”,打造良好育人生态。将提供市场化岗位10万个市人社局副局长潘皓亮表示,2025年将继续聚力打好稳就业促增收硬仗,帮助广大市民群众好就业、就好业。把就业政策用好。落实中央高质量充分就业意见,用好用足减税降费、担保贷款、资金补贴等政策工具,全力支持经营主体减负稳岗。把就业服务抓好。针对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将举办高校专项就业创业服务活动100场以上,为1000名有创业意向的青年人才提供“一对一”创业咨询辅导,强化供需对接,提供市场化岗位10万个;针对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困难群体,将通过苏陕协作、跨区域劳务交流和乡村振兴产业项目等渠道,提供外出务工和就近就业的机会,让困难群众就业有渠道、生活有保障。把招聘活动办好。加大招聘活动的频次,继续组织好“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就业服务活动,全年举办就业服务活动600场以上。此外,还将升级“家门口”就业服务,打造标准化就业服务驿站50个、高校服务驿站30个以及零工驿站20个,让人社就业服务更加规范、更加便捷、触手可及。把就业培训搞好。紧贴产业发展需要和群众就业需求,重点围绕康养托育、文旅数字、先进制造、现代服务、新职业等行业领域,大力开展“岗位(产业)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项目化培训,让广大市民群众具备更好的就业能力,推动技能成才、技能就业。把群众权益维护好。持续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强化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加强各项劳动者权益保障指引指南的落实。重点抓小雁塔历史文化片区改造等项目市文旅局副局长王晓表示,2025年主要从8个方面入手。将突出文艺院团体制机制和公共文化设施运营管理,推进国有院团引入市场化机制、民营院团增强自身造血能力,形成分布均衡、各具特色、供需匹配的公共文化新阵地,让市民游客共享改革成果。抓好产业升级。聚焦广告传媒、文化创意、演艺演出、出版发行、影视动漫、节庆会展等重点文旅产业链,评定链主企业、实施优质服务,大力培育数字文旅、微短剧、汉服经济、银发旅游、低空旅游等新业态。抓好项目建设。重点抓好关中书院改造提升,小雁塔历史文化片区文物保护和展陈改造,碑林博物馆改扩建,汉长安城遗址博物院和保护展示工程等“两重”项目,以及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华夏文旅、兵马俑VR影视等“两新”项目,不断扩大有效投资。抓好市场主体。聚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重点支持一批发展前景好、成长潜力大的骨干企业,切实孵化一批“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推动规上文化企业、限上旅游企业、营收过亿企业以及高A级景区数量实现新突破,构建梯次合理、竞争力强的文旅企业集群。抓好消费赋能。实施“文旅+百业”,联动市级有关部门,力促“产品、营销、政策、场景、指标”5个融合,持续推出文商旅、文旅体、农文旅等消费综合体。抓好文化惠民。推动公共文化直达基层,在易俗街区、幸福林带等群众聚集区设立惠民演出点位,常态化开展惠民演出,打造西安市东、西、南、北、中文化惠民“新布局”,组织戏曲进乡村、文化进社区等惠民演出1500场以上,提升基层综合文化设施利用率,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抓好对外交流。组织国际旅游批发商来西安市采风采线,深化与香港西九文化区交流合作。用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提升支付便利化水平,加速恢复和发展入境旅游。抓好市场秩序。持续整治文旅市场乱象,坚决打击不合理低价游、欺诈游客等违法违规行为。推行旅游投诉先行赔付机制,维护游客合法权益。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任婷
做饭的地方开启直播,让大家都可以看看制作过程 大力支持 民生值得关注 现在学校餐是越来越难吃了,每顿12元,但是价格对不上质量
导致学生浪费严重
应该把学校食堂 ,承包给知名餐饮集团,比如 魏家凉皮,比如袁家村 学校餐早变成唐僧肉
不给上预制菜已经算很良心了 学校的厨房改成明厨明档,不留死角装摄像头并全程直播。
校领导及所有教职工人员不得开小灶、坐单间吃饭。除非自己带饭、在学校吃的话必须同餐同价、且必须和学生一起在同一个大厅吃饭。 桃子达 发表于 2025-3-5 15:01
学校的厨房改成明厨明档,不留死角装摄像头并全程直播。
校领导及所有教职工人员不得开小灶、坐单间吃饭。 ...
嗨……最简单
直接中午11:50接回去,下午1:40再送来
回家吃饭最好
什么教师吃饭同价,那教师看午休给学生打饭时怎么不给钱了? 应该这样 个人建议第一严禁预制菜进校园,第二在秦岭中选择创建无公害蔬菜种植区专供学校新鲜蔬菜。 支持,点赞 放心校园餐 加油加油加油 qf610 发表于 2025-3-5 17:02
嗨……最简单
直接中午11:50接回去,下午1:40再送来
回家吃饭最好
第一,不是每个家庭都有中午接娃的条件,双职工怎么办?
第二,教师的工资是学校或者财政支出,如果入职时候说明白管饭,那钱也是财政或者学校出,价格也必须和学生一样,要不然不成了学生补贴教职工了?如果入职时候说明不管饭,那教职工更应该和学生同价。
第三,至于教师看午休给学生打饭,的确辛苦,那应该是教职工和学校去谈工资待遇补助的问题,而不是靠学生交的餐费补贴教职工。 桃子达 发表于 2025-3-6 09:30
第一,不是每个家庭都有中午接娃的条件,双职工怎么办?
第二,教师的工资是学校或者财政支出,如果入职 ...
嗨……接送不了,那就别生娃了呗
第一,娃是自己的,不是老师也不是学校的,更不是社会的。
第二,公办学校现在是没有学费的。
第三,你说的确实有道理,但问题在于,一刀切的让老师和学生同餐同价,这合理么?
第四,你以为老师们愿意在学校吃饭么?本身老师宁愿不看午休,不打饭。
现在把矛盾引到家校之间有什么大饼?本身就是zc的问题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