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法律函件”真诈骗
本帖最后由 财经长安 于 2025-1-26 10:46 编辑近日70多岁的张大爷来办理理汇款,工作人员询问张大爷是否认识收款人,张大爷称不认识并出示收到的手机短信:(x律所)您好,(请转告)张x“关于拖欠银行欠款案件,银行相关法律函件已送达至你户籍地,我方将按银行要求提交诉讼材料,并将向办卡地(户籍地)经侦报案。请于本通知三天内还清欠款。否则,你将可能面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将可能面临更重的处罚。详询请致电x”。短信中提及的“张x”为张大爷儿子,因担心儿子真如短信所述被刑拘,遂在联系不上儿子且尚未弄清事实的情况下,便执意要按短信要求将款项汇至对方提供的x银行卡上。
凭借经验,工作人员判断这是一起诈骗,为避免客户资金受损,极力劝阻客户不要汇款,并当场致电客户儿子进行核实,但一直未打通电话。随后,工作人员又拨打短信中的号码,也未有人接听。鉴于此,支行选择报警处置。
最终,经过警银双方共同努力,客户意识到自己受骗放弃汇款,并对该行工作人员的尽职尽责表示感谢。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定义电信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通过远程、非接触等方式,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
根据《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一章第七条规定:有关部门、单位在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中应当密切协作,实现跨行业、跨地域协同配合、快速联动,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有效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活动。
冒充法院、律所等机构来进行诈骗的案例最近几年频发。这种案例中,不法分子总是利用一些老年客户法律知识欠缺的特点来编造相关“法律”进行恐吓和诈骗,在以上案例中,其实稍微懂一些相关法律知识就能看出短信中的法律函件漏洞百出。需要再次提醒我们的客户,在收到这种信息或接到类似电话时必须高度警惕,要确认信息是否来自正规法律机构,是否有正式的纸质法律文件,更要在这种情况下,与多方进行核实,不要轻信陌生短息进行汇款。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