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关键轴线、环线“大变动”,集中解决这些难题!
近年来,城市更新强调微改造和防止大拆大建的理念,微改造的方式,也在不断地探索与尝试中,向更多事关城市建设治理的领域广泛应用。过去一年,西安下大力气改造城市三环内多个主干道和二环路重要立交节点,通过市政道路的微改造,以解决城区内存在已久的交通顽疾,如人车冲突、行驶无秩序、主辅间冲突和支路汇入干扰等等问题。
此轮改造的最大特点,则是凭借投入小、费用低、工期短、道路影响弱的施工,实现见效快、提升明显、道路通行效率优化的效果。
通过“微改造”,实现“大变动”!
整体上看,去年下半年来,西安快速启动了长安路—未央路、东西大街及延伸线微改造系统治理项目和二环路拥堵点交通优化工程,同时,为应对主干路微改造后交通量提升可能引发的微循环障碍,同步实施周边40条次支路微改造。
并且,根据西安住建局计划,2025年春节前将完成改造任务。
数条道路改造背后,西安城市交通建设正在发生哪些变化?又折射着哪些城市治理思维的转变?
XI'
AN
轴线改造:增设车道、打通阻隔提高通行效率
长安路-未央路是西安的中轴线,这条线上聚集着西安文旅地标、繁华商圈,纵贯一环(环城路)、二环、三环,是西安交通繁忙且人口密集区域。
但是长期以来,中轴线各路段因存在的或共性或特性问题,导致车辆通行经常出现不顺畅状况,例如路段拥堵多,交叉口形式单一,公交站型式及位置不合理,管理设施不齐全,瓶颈多改造难度大(文物、转盘),路内停车影响交通……
面对这些问题,长安路-未央路改造在去年10月正式启动,改造范围南起南三环、北至北三环,全长约19.8公里。
改造内容涉及优化道路断面3处,改造大、中型交叉口25处,优化公交站点15个,智慧交通提升改造33处,规整掉头口39个,人行天桥改造1座等针对性的改造工作。
通过本次改造,预计在一环内提升5%左右,一环至二环之间预计提升5%-10%,二环路到三环路之间预计提升综合交通效率10%-15%。同时,通过交通秩序的改善以及智慧交管水平的提升,能够全面系统地提高整体的交通安全性。整个微改造项目预计2025年春节前全面完工交付使用。
我们以四处典型的改造节点为例,观察解析长安路-未央路微改造的思路与成效。
其一是交叉口直行车道不匹配,以未央路凤城七路交叉口改造为例。
改造前这里主要面临3个问题:交叉口范围直行车道不匹配,未央路正常路段单侧4个直行车道,交叉口范围只有2个直行道和1个直右车道,造成整体通行效率低;交叉口未设置左、右转专用车道,交通转换效率低;交叉口行人、非机动车过街时间长,右转车辆与慢行交通存在两次冲突。
在改造过程中,采取了交叉口南侧压缩中央分隔带,南北两侧局部拆除两侧分隔带,保证交叉口范围直行车道与路段匹配,单向均为4车道;除北向东维持现状禁止左转,其余方向均设置专用左、右转专用道,解决车道不匹配和转换矛盾问题,使得道路通行更加有秩序。
其二是城墙内建成区密集路段改造,以西华门-北大街十字段为例。
西华门至北大街十字段聚集了文化旅游、医疗服务、商业活动等各类交通需求,客流量相当密集,但该段存在断面不匹配问题,常常导致车辆在并道时发生拥挤现象。
西华门十字以北到北大街十字中间这个路段,有不到300米的路段是双向6车道,其他路段则为双向4车道。本次改造将现有宽度3米的侧分带缩减为1.5米宽,将主路原先的双向4车道调整为双向6车道,实现与南北方向的路段进行匹配。同时在十字的四个角域部分,设置了4条右转专用车道,增强长安路与相交道路之间的交通转换和衔接作用。
其三是繁华商圈大车流量段改造,以小寨-南二环段为例。
小寨商圈是西安商圈顶流,人流、车流量大,因而常常拥堵,车辆通行能力差。
针对该区域的具体改造,包括压缩现状人行道宽度改为非机动车道,现状中央分隔带进行压缩改为沥青路面,将双向6车道改为双向8车道,并设置3个去往赛格国际方向的并联掉头车道。
目前,该段改造工作已经完成并投入使用一段时间,相比改造之前,路段通行能力实现了显著提升。
其四是打通阻隔缩短通行时间与距离,以电视塔盘道改造为例。
电视塔菱形盘道片区是高峰时段的严重拥堵路段,盘道阻隔使得东西向通行的车辆要绕行通过,增加车辆通过时间。
而针对此处的改造,则是选择打通盘道,连通丈八东路与雁展路,具备机动车双向六车道、两侧行人和非机动车道通行能力,并加宽丈八东路和雁展路两处交叉口的进出口道,设置实体导流岛及右转专用车道。
这一工程也在1月23日正式完成并通车放行。
根据预计,丈八东路-雁展路东西向连通后,南北向高峰小时流量预计将达4200至4600辆,东西向高峰小时流量预计将达2000至2400辆。
同时,与中轴线垂直的东西大街亦进行了改造。
东西大街及延伸线微改造系统治理工程西起阿房路,东至纺织城西街,全长约19千米,另延伸雁翔路与黄渠头二路、雁翔路与西影路、长鸣路与月登阁、雁塔北路与友谊东路交叉口4处。
全线计划改造大、中型交叉口22处(包含4个交叉口),优化及改造公交站点34处、智慧交通提升改造102处,规整掉头口16处。
该工程主要通过优化路网结构、优化道路拥堵路口、增设掉头车道等措施,统筹道路绿化、标志标线、交通信号、智能交通等项目的增设、优化、改造,达到提升道路节点通行能力的目的。
XI'
AN
二环路改造:以立交为重要节点,优化通行条件
二环路全长34.04公里,是西安市重要的交通环线和城市快速路体系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西安针对二环路的改造,涉及20个拥堵点开展微改造工作,具体思路则围绕区分主、辅路功能,减少主、辅间冲突和支路汇入干扰,提升主线作为环线交通的通达性、秩序性、安全性。
据了解,“二环路(11+9)处拥堵点交通优化工程”预计在2025年春节前完工。
改造完成后,预计二环主线通行能力平均提高6%,高峰通勤时间减少10%,高峰小时运行速度提高9%,微小交通事故率显著降低。二环路微改造系统治理及雁塔路立交改造、西南二环立交改造实施后,与放射线快速路的转换能力大幅提升,转换效率提升10%。
具体到各个立交节点的改造中,我们关注到东南二环地面辅道将环岛南侧范围向内缩进,增加一条左转车道,明确了车道行驶去向。
辛家庙立交南口节点拆除原道路东侧长180米、宽1.5米的侧分带,在东侧设置长308米、宽1.5米连续侧分带,避免主辅路之间交通互相干扰。同时立交南侧设置由东二环进北辰大道及立交辅路三车道出口,道路南北方向主线扩宽1条车道。
辛家庙立交西口节点新建主辅分隔带长260米、宽1.5米,向东延伸至天桥,形成主路四车道、辅路两车道的布置。同时,在御井路西侧设置二环路主路进入辅道出口、东侧设置辅道进入主路的入口,减少了御井路(南段)交通与二环西向东方向冲突点。
长安路立交节点中,立交西侧通过拆除绿化带向南拓宽了两车道,同时将道路南侧入口向西移动170米。桥下将辅路车行道下挖至净空3.5米,满足一般公交车通行。长安路东侧,则是将南侧道路扩宽1.5米,保证单向四车道,同时将南侧辅道进入主路入口向东移190米。
高新路口节点改造,利用二环高架桥下空间,新增了长度334米、宽6.5米的西向北左转专用道,同时在车辆下匝道后桥下悬臂下方增设长78米、宽3米的左转道,极大提高了左转车辆的通行效率,并对原辅道车道功能进行重新划分,使车道功能更加科学合理。
在劳动路转盘区域西北角利用现状空地增设了长111米、宽7米的右转专用车道,采用信号灯对右转专用道进行控制,避免右转车辆与过街行人、二环东向西直行车辆的冲突。
而工程量更大的西南二环立交和雁塔路立交改造工程,同步建设,根据目前工程安排,春节前开展部分工作,春节后进行集中施工,预计将在今明两年内陆续完成。
其中,西南二环立交交通优化工程南起南二环与桃园南路交叉口,北至西二环与大庆路交叉口,全长3.49Km。
主要将南二环两段主线落地段改造为高架桥,实施西二环与昆明路立交四条转向匝道,拓宽西二环昆明路至丰镐西路主线桥,新建西二环丰镐西路北侧上下桥匝道,同时通过交通组织优化提升地面道路通行能力。
计划2026年春节前完成主线贯通。
雁塔路立交交通优化工程共涉及二环路、雁塔北路、建设路等3条道路微改造工程和雁塔路立交、太乙路立交工程等2座立交桥改造。
主要是将雁塔路立交二层镂空区域加“盖板”并改造立交辅道实现十字灯控交叉口交通管理,同步实施太乙路立交主线桥拼宽,同时对立交周边二环路、雁塔北路、建设路进行微改造系统治理。
计划2025年6月底前完成主线贯通。
IXIAN.CN
去年以来西安大规模规划实施三环内道路微改造,是城市更新进入微改造的一个侧面。
这种道路改造理念的趋势,也意味着坊间大众所期待的城市路网大改造,例如二三环改造中,架高架、扩宽道路等等想象,可能在短期内看不到理想的推进效果。
当然,城市路网建设,既要有新建道路拉大、丰富路网体系,也需要根据现状问题进行微改造的优化提升。
只是,在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路网压力愈加突出的情况下,西安城市交通治理,必然不能仅靠道路微改造上。
更加前瞻性的城市道路体系设计与建设,将是西安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和能级更需要思考和布局的关键领域。
西安关键轴线、环线“大变动”,集中解决这些难题!
近年来,城市更新强调微改造和防止大拆大建的理念,微改造的方式,也在不断地探索与尝试中,向更多事关城市建设治理的领域广泛应用。过去一年,西安下大力气改造城市三环内多个主干道和二环路重要立交节点,通过市政道路的微改造,以解决城区内存在已久的交通顽疾,如人车冲突、行驶无秩序、主辅间冲突和支路汇入干扰等等问题。
此轮改造的最大特点,则是凭借投入小、费用低、工期短、道路影响弱的施工,实现见效快、提升明显、道路通行效率优化的效果。
通过“微改造”,实现“大变动”!
整体上看,去年下半年来,西安快速启动了长安路—未央路、东西大街及延伸线微改造系统治理项目和二环路拥堵点交通优化工程,同时,为应对主干路微改造后交通量提升可能引发的微循环障碍,同步实施周边40条次支路微改造。
并且,根据西安住建局计划,2025年春节前将完成改造任务。
数条道路改造背后,西安城市交通建设正在发生哪些变化?又折射着哪些城市治理思维的转变?
XI'
AN
轴线改造:增设车道、打通阻隔提高通行效率
长安路-未央路是西安的中轴线,这条线上聚集着西安文旅地标、繁华商圈,纵贯一环(环城路)、二环、三环,是西安交通繁忙且人口密集区域。
但是长期以来,中轴线各路段因存在的或共性或特性问题,导致车辆通行经常出现不顺畅状况,例如路段拥堵多,交叉口形式单一,公交站型式及位置不合理,管理设施不齐全,瓶颈多改造难度大(文物、转盘),路内停车影响交通……
面对这些问题,长安路-未央路改造在去年10月正式启动,改造范围南起南三环、北至北三环,全长约19.8公里。
改造内容涉及优化道路断面3处,改造大、中型交叉口25处,优化公交站点15个,智慧交通提升改造33处,规整掉头口39个,人行天桥改造1座等针对性的改造工作。
通过本次改造,预计在一环内提升5%左右,一环至二环之间预计提升5%-10%,二环路到三环路之间预计提升综合交通效率10%-15%。同时,通过交通秩序的改善以及智慧交管水平的提升,能够全面系统地提高整体的交通安全性。整个微改造项目预计2025年春节前全面完工交付使用。
我们以四处典型的改造节点为例,观察解析长安路-未央路微改造的思路与成效。
其一是交叉口直行车道不匹配,以未央路凤城七路交叉口改造为例。
改造前这里主要面临3个问题:交叉口范围直行车道不匹配,未央路正常路段单侧4个直行车道,交叉口范围只有2个直行道和1个直右车道,造成整体通行效率低;交叉口未设置左、右转专用车道,交通转换效率低;交叉口行人、非机动车过街时间长,右转车辆与慢行交通存在两次冲突。
在改造过程中,采取了交叉口南侧压缩中央分隔带,南北两侧局部拆除两侧分隔带,保证交叉口范围直行车道与路段匹配,单向均为4车道;除北向东维持现状禁止左转,其余方向均设置专用左、右转专用道,解决车道不匹配和转换矛盾问题,使得道路通行更加有秩序。
其二是城墙内建成区密集路段改造,以西华门-北大街十字段为例。
西华门至北大街十字段聚集了文化旅游、医疗服务、商业活动等各类交通需求,客流量相当密集,但该段存在断面不匹配问题,常常导致车辆在并道时发生拥挤现象。
西华门十字以北到北大街十字中间这个路段,有不到300米的路段是双向6车道,其他路段则为双向4车道。本次改造将现有宽度3米的侧分带缩减为1.5米宽,将主路原先的双向4车道调整为双向6车道,实现与南北方向的路段进行匹配。同时在十字的四个角域部分,设置了4条右转专用车道,增强长安路与相交道路之间的交通转换和衔接作用。
其三是繁华商圈大车流量段改造,以小寨-南二环段为例。
小寨商圈是西安商圈顶流,人流、车流量大,因而常常拥堵,车辆通行能力差。
针对该区域的具体改造,包括压缩现状人行道宽度改为非机动车道,现状中央分隔带进行压缩改为沥青路面,将双向6车道改为双向8车道,并设置3个去往赛格国际方向的并联掉头车道。
目前,该段改造工作已经完成并投入使用一段时间,相比改造之前,路段通行能力实现了显著提升。
其四是打通阻隔缩短通行时间与距离,以电视塔盘道改造为例。
电视塔菱形盘道片区是高峰时段的严重拥堵路段,盘道阻隔使得东西向通行的车辆要绕行通过,增加车辆通过时间。
而针对此处的改造,则是选择打通盘道,连通丈八东路与雁展路,具备机动车双向六车道、两侧行人和非机动车道通行能力,并加宽丈八东路和雁展路两处交叉口的进出口道,设置实体导流岛及右转专用车道。
这一工程也在1月23日正式完成并通车放行。
根据预计,丈八东路-雁展路东西向连通后,南北向高峰小时流量预计将达4200至4600辆,东西向高峰小时流量预计将达2000至2400辆。
同时,与中轴线垂直的东西大街亦进行了改造。
东西大街及延伸线微改造系统治理工程西起阿房路,东至纺织城西街,全长约19千米,另延伸雁翔路与黄渠头二路、雁翔路与西影路、长鸣路与月登阁、雁塔北路与友谊东路交叉口4处。
全线计划改造大、中型交叉口22处(包含4个交叉口),优化及改造公交站点34处、智慧交通提升改造102处,规整掉头口16处。
该工程主要通过优化路网结构、优化道路拥堵路口、增设掉头车道等措施,统筹道路绿化、标志标线、交通信号、智能交通等项目的增设、优化、改造,达到提升道路节点通行能力的目的。
XI'
AN
二环路改造:以立交为重要节点,优化通行条件
二环路全长34.04公里,是西安市重要的交通环线和城市快速路体系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西安针对二环路的改造,涉及20个拥堵点开展微改造工作,具体思路则围绕区分主、辅路功能,减少主、辅间冲突和支路汇入干扰,提升主线作为环线交通的通达性、秩序性、安全性。
据了解,“二环路(11+9)处拥堵点交通优化工程”预计在2025年春节前完工。
改造完成后,预计二环主线通行能力平均提高6%,高峰通勤时间减少10%,高峰小时运行速度提高9%,微小交通事故率显著降低。二环路微改造系统治理及雁塔路立交改造、西南二环立交改造实施后,与放射线快速路的转换能力大幅提升,转换效率提升10%。
具体到各个立交节点的改造中,我们关注到东南二环地面辅道将环岛南侧范围向内缩进,增加一条左转车道,明确了车道行驶去向。
辛家庙立交南口节点拆除原道路东侧长180米、宽1.5米的侧分带,在东侧设置长308米、宽1.5米连续侧分带,避免主辅路之间交通互相干扰。同时立交南侧设置由东二环进北辰大道及立交辅路三车道出口,道路南北方向主线扩宽1条车道。
辛家庙立交西口节点新建主辅分隔带长260米、宽1.5米,向东延伸至天桥,形成主路四车道、辅路两车道的布置。同时,在御井路西侧设置二环路主路进入辅道出口、东侧设置辅道进入主路的入口,减少了御井路(南段)交通与二环西向东方向冲突点。
长安路立交节点中,立交西侧通过拆除绿化带向南拓宽了两车道,同时将道路南侧入口向西移动170米。桥下将辅路车行道下挖至净空3.5米,满足一般公交车通行。长安路东侧,则是将南侧道路扩宽1.5米,保证单向四车道,同时将南侧辅道进入主路入口向东移190米。
高新路口节点改造,利用二环高架桥下空间,新增了长度334米、宽6.5米的西向北左转专用道,同时在车辆下匝道后桥下悬臂下方增设长78米、宽3米的左转道,极大提高了左转车辆的通行效率,并对原辅道车道功能进行重新划分,使车道功能更加科学合理。
在劳动路转盘区域西北角利用现状空地增设了长111米、宽7米的右转专用车道,采用信号灯对右转专用道进行控制,避免右转车辆与过街行人、二环东向西直行车辆的冲突。
而工程量更大的西南二环立交和雁塔路立交改造工程,同步建设,根据目前工程安排,春节前开展部分工作,春节后进行集中施工,预计将在今明两年内陆续完成。
其中,西南二环立交交通优化工程南起南二环与桃园南路交叉口,北至西二环与大庆路交叉口,全长3.49Km。
主要将南二环两段主线落地段改造为高架桥,实施西二环与昆明路立交四条转向匝道,拓宽西二环昆明路至丰镐西路主线桥,新建西二环丰镐西路北侧上下桥匝道,同时通过交通组织优化提升地面道路通行能力。
计划2026年春节前完成主线贯通。
雁塔路立交交通优化工程共涉及二环路、雁塔北路、建设路等3条道路微改造工程和雁塔路立交、太乙路立交工程等2座立交桥改造。
主要是将雁塔路立交二层镂空区域加“盖板”并改造立交辅道实现十字灯控交叉口交通管理,同步实施太乙路立交主线桥拼宽,同时对立交周边二环路、雁塔北路、建设路进行微改造系统治理。
计划2025年6月底前完成主线贯通。
IXIAN.CN
去年以来西安大规模规划实施三环内道路微改造,是城市更新进入微改造的一个侧面。
这种道路改造理念的趋势,也意味着坊间大众所期待的城市路网大改造,例如二三环改造中,架高架、扩宽道路等等想象,可能在短期内看不到理想的推进效果。
当然,城市路网建设,既要有新建道路拉大、丰富路网体系,也需要根据现状问题进行微改造的优化提升。
只是,在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路网压力愈加突出的情况下,西安城市交通治理,必然不能仅靠道路微改造上。
更加前瞻性的城市道路体系设计与建设,将是西安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和能级更需要思考和布局的关键领域。
看看 看看 看看 看你 好 越来越好 拜倒在楼主的小石榴裙下 微改造,小切口,大成效! 好事情,赞一个! “下匝道后桥下悬臂下方”是哪一块? {:mocs_47:} 好! 前瞻性设计与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