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首座火车站再次改造升级!
如今,陕西高铁运营里程已跃至1019公里,在建1010公里(含联络线),“米”字型高铁网于陕西大地渐次成形,市市通高铁之宏愿,正逐步照进现实。而随着时代变迁,为了更好提升民众出行的体验,曾经的老火车站同样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改变。
Shaan
xi
陕西最早建成的火车站
潼关站再次完成升级改造
1月14日,2025年春运大幕拉开,与此同时陕西省内最早建成的火车站——潼关站完成升级改造,正式亮相!
陕西省潼关县地处八百里秦川东端,位于陕晋豫三省交界处,有“西北咽喉道”“秦地东大门”之称,曾是东入中原、西进关中乃至西北的兵家必争之地。千百年来,这个历史上著名的天然军事要塞,战火不断,屡毁屡建,古城风貌至今仍可见一斑。
1931年,陇海铁路修到潼关境内,在潼关设站,这是陕西境内最早建成的火车站。同年12月,潼关火车站首次接发徐州—潼关的特别快车,开启了陕西境内铁路客运的先河。
1931年12月,潼关车站建成,是陕西省境内第一个火车站
抗战时期的潼关站虽被炸得支离破碎,但仍然是极为重要的一个车站。司机们采取“白天停运,夜间熄灯运行”的办法进行闯关,谓之“闯关车”,先后有100余名司机和司炉在日军炮火下牺牲。车务人员坚守岗位,指挥行车,后经堆筑防护墙,展筑17号隧道,行车安全有了一定的保障,使铁路运输基本畅通,为抗战的胜利发挥了积极作用。
抗日战争胜利后,潼关站曾计划恢复重建,但它的区段技术作业仍然大部分由华阴站代替。1949年后,在原有基础上扩建起数百平方米的仿古票房,那时潼关西门外的潼关火车站就有17道铁轨。
1949年6月至7月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兵团60万大军渡过黄河,自潼关站开行军列251列,向西挺进,支援解放西北、西南,铁路员工完成了此次重大军运任务。
到了1957年,因同蒲铁路与陇海铁路及第一座黄河铁桥建成通车,潼关车站成为西安,郑州,太原三个铁路局的交口,升格为铁道部的枢纽站。
1960年7月2日,陇海铁路新建线正式通车,新建的潼关站(吴村新县城南)同时启用。
2021年,在现址基础上,潼关站实施站改工程,新建候车室、高站台,开行复兴号动集动车组列车,车站出行环境焕然一新。
占地1550平方米的新建潼关车站候车室可容纳500人同时候车。在新修建的候车室内科学布局了旅客安检、候车、进出站、综合服务等功能区域,新增了母婴哺乳室、残疾人卫生间,彰显了铁路的人文精神。
车站新候车室从外立面看,站台两侧的高差作为建筑的台基,土黄色的墙体和深灰色的屋檐彰显了敦实淳朴的古城风貌。新建站房融入浓厚的关口古城风格,主体建筑方正典雅,外观造型大气磅礴,整体风格厚重质朴,站房内外融入众多古城历史文化元素,既有厚重的年代感,也体现出铁路发展的时代感。新建站房建筑风格与古城风貌相得益彰,成为西安局乃至陕西省“东大门”的一道亮丽门户标志。
为进一步提升旅客出行体验,2024年11月6日,西安铁路局对潼关站再次进行改造。
此次改造包括潼关站二站台、风雨棚和旅客天桥等项目。
增高二站台
二站台由0.5米加高为1.25米,增高面积2770平方米,与一站台遥相呼应,可同时停靠动集动车组列车。
二站台改造前
二站台改造后
增设风雨棚
一站台新建风雨棚3400平方米;二站台新建风雨棚1350平方米;进出站通道增设风雨棚340平方米,旅客在站台候车不再被风吹日晒和雨淋。
站台增设风雨棚前
站台增设风雨棚后
进出站通道增设风雨棚前
进出站通道增设风雨棚后
增设防滑地面砖
车站既有旅客天桥铺设防滑面砖135平方米,避免低温和雨雪天气因路面结冰、湿滑给旅客带来人身安全隐患。
天桥铺设防滑面砖前
天桥铺设防滑面砖后
正所谓“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位于繁忙干线分界口的潼关站在改造完成后,日均办理乘降旅客列车19趟,发送旅客1000人次左右。
历经了数个朝代繁盛和战火纷争的潼关,静静地矗立在华山之畔、黄河之滨,黄河、古城、古战场等生态和人文资源不断促进当地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潼关站作为潼关县的标志和门户,也在一次次改造中,继续为潼关县的发展贡献力量。
IXIAN.CN
实际上,伴随着复兴号覆盖陕西各地市,陕西高铁网成型加速,不少老站迎来升级改造,如华山站、韩城站、富平站等。
这些老站伴随着动车的到来,焕发新生,不断提高旅客的出行体验。
而在延榆、西延、西康、康渝、西十高铁提速建设的当下,还有更多新建火车站正在等待与我们见面。
好 好 好事情 太好了 好 看看 点赞支持 {:mocs_50:} 改造升级 太好了 华丽转变 改造升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