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勤俭节约美德,照亮时代前行之路
在物质丰盈、生活便捷的当下,勤俭节约这一传统美德,正悄然面临被遗忘的风险。大到一些地方追求奢华、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小到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水电、粮食的随意挥霍,无不警示着我们,重拾勤俭节约迫在眉睫。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流淌在华夏儿女血脉中的精神基因。回溯历史,从“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的古训,到唐太宗李世民“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治国理念;从诸葛亮“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谆谆教诲,到朱柏庐“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治家格言,无不体现着先辈们对勤俭节约的推崇与坚守。正是凭借这种美德,中华民族在漫长岁月中历经风雨,顽强生存,积累下深厚的物质与精神财富。
然而,步入现代社会,尤其是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转变。一些人认为,勤俭节约已不合时宜,追求享受、过度消费才是生活品质的体现。于是,我们看到餐桌上大量的食物被丢弃,商场里冲动消费买下的物品堆积如山,公共场所的水电资源在无人使用时依旧浪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被损耗和浪费的粮食约3500万吨,接近于粮食总产量的6%,足以养活近两亿人口。这些惊人数字背后,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更是对传统美德的漠视。
但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地球上的资源,无论是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还是关乎生存的水资源、土地资源,都在人类的过度开发与浪费中面临严峻挑战。而过度消费带来的不仅是资源的紧张,更是对环境的沉重打击。生产大量不必要的商品,会消耗更多能源,产生更多废弃物,加剧环境污染。从这个角度看,勤俭节约不仅仅是一种个人的生活方式,更是对地球家园的保护,对子孙后代的负责。
我们要在全社会重新树立勤俭节约的风尚。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将勤俭节约纳入课程体系,通过课堂教学、主题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从小养成节约的好习惯。家庭是培养孩子价值观的第一课堂,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节约每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米。政府部门要发挥表率作用,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杜绝铺张浪费的办公行为,推动节约型机关建设。企业也应承担社会责任,在生产环节注重节能减排,在产品设计上倡导简约实用,减少过度包装。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公益广告、专题报道等形式,传播勤俭节约的正能量,曝光浪费行为,营造“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的社会氛围。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让我们重拾勤俭节约的美德,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践行这一传统美德,共同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搞笑,倒掉一盘剩菜剩饭这是浪费?看看新修的路来回开口挖渠,新建的大楼不几年拆了。。。我说你啥好呢? 家财万贯可以尽情浪费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发言精神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