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五地获批升级,咸阳成最大赢家
开发区是各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集聚地,意义重大,特别是省级经开区作为带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柱,一直是各地竞相布局的焦点。自去年陕西一口气批复七地升级为省级经开区后,2025年开年便放出重磅,又有五地获批升级为省级经开区。
Shaanxi
五地获批升级 咸阳收获最大
近日,陕西省政府官网发布《关于认定凤县工业园区等5个工业园区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批复》,同意宝鸡市凤县工业园区,咸阳市长武县工业集中区、旬邑县中医药健康产业园、淳化县工业园区,汉中市西乡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认定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分别命名为陕西凤县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凤县经开区)、陕西长武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长武经开区)、陕西旬邑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旬邑经开区)、陕西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淳化经开区)、陕西西乡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西乡经开区),享受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政策。
根据批复所述,新晋五个省级经开区的发展方向和主导产业都已明了。
凤县经开区:
批准面积375.77公顷,由3个区块组成。区块一76.91公顷:东至秦岭山坡,南至东岭锌业正门,西至小峪河,北至兴隆场村。区块二203.39公顷:东至219省道-太凤高速,南至邓家台村,西至凤凰路,北至嘉陵江。区块三95.47公顷:东至石渣湾,南至旺峪河,西至谷家庄村,北至秦岭山坡。
主导产业为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
长武经开区:
批准面积749.80公顷,由3个区块组成。区块一86.53公顷:东至创业北路,南至312国道,西至姜曹村,北至福银高速南70米。区块二394.10公顷:东至东街村,南至南关村,西至丁家村,北至312国道。区块三269.17公顷,包含3个地块,地块一:东至西平铁路,南至泾河亭北村段,西至马屋村,北至福银高速公路南400米;地块二:东至黑河入泾口,南至西塬村,西至三台村,北至亭北村;地块三:东至泾河滩地,南至长武县行政边界,西至长武县行政边界,北至亭铁公路。
主导产业为高端精细化工、装备制造和苹果全产业链。
旬邑经开区:
批准面积389.17公顷,由1个区块组成,东至创业三路,南至342、211国道,西至旬郑路,北至科技九路。
主导产业为中医药大健康和绿色食品。
淳化经开区:
批准面积300.24公顷,由1个区块组成,东至产业北路、银百高速,南至211国道,西至淳卜路,北至陕西裕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主导产业为装备制造和绿色食品。
西乡经开区:
批准面积428.25公顷,由3个区块组成。区块一325.49公顷:东至小杨河,南至十天高速,西至史家湾村,北至河滨南路。区块二73.38公顷:东至规划道路东侧坡脊,南至尧柏水泥公司南边界,西至小杨河,北至规划道路。区块三29.38公顷:东至白龙社区,南至石园南路,西至石园一路,北至阳安线铁路。
主导产业为食品加工制造和新型建筑材料。
至此,陕西省级经开区已增至41个,目前各地市分布情况如下:
西安市6家、宝鸡市9家、铜川市1家、咸阳市7家、渭南市6家、延安市1家、榆林市2家、汉中市3家、安康市3家、商洛市3家。
此次批复后,宝鸡市成为省级经开区最多的城市,而咸阳市此次新增三家后,共有1个国家级高新区(咸阳高新区),6个省级高新区(三原、兴平、武功、礼泉、渭城、泾阳),7个省级经开区(咸阳经开区、乾县、彬州、永寿、旬邑、长武、淳化),实现省级开发区县域全覆盖。
Shaan
xi
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陕西大手笔推动省级开发区扩容
在繁多的开发区类型里,经济技术开发区承担城市发展的重要职能,以此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完成增量的任务。
随着全球产业转型升级的浪潮,虽然经开区与高新区合并、或者经开区转型高新区的比例不断增加,例如2020年铜川经开区更名为铜川高新区。但从陕西整体发展来看,依然需要经开区模式不断扩大,用以起到提升经济总量的支柱作用。
虽然陕西5个国家级经开区犹如大动脉,活力十足,经济雄厚,但作为支脉的省级经开区却不够多也不够粗,不足以支撑陕西各地区经济增量的重任。
2015年陕西对省级以上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给出指导意见,提出未来4-5年使全省三分之一以上的县(市、区)拥有省级经开区;努力形成国家级经开区引领、省级经开区奋飞、省级以下园区跟进的“雁阵”型经开区体系。
近年来,陕西不断出台政策促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以此带动各地区经济发展。
2021年,陕西省级经开区的数量上升至24家。
2023年,陕西省级经开区的数量上升至29家。
2024年,陕西一口气新增七家省级经开区,数量上升至36家。(此次批复中,宝鸡独占四席,跃至全省省级经开区数量第一城市。)
2025年初,便是此次新增的五家,使得省级经开区数量达到41家。
可以看到,陕西省级经开区的发展在稳步增长,多地开花。
事实上,推动高质量发展正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经开区的重点任务就是为区域经济发展做探索,为经济增量。
陕西省级经开区在数量扩容的同时,必须进行高质量发展,在有限空间实现最大产出,做到开放引领、产业集聚、制度创新、环境优化、服务提升等方面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让日益增加的支脉,强壮有力。
当然,省级经开区的要求都不低,如:年度工业总产值不低于30亿元人民币,年度主导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不低于50%;年度税收收入不低于1.5亿元人民币;年度进出口总额(含自营进出口和出口供货)不低于5000万元人民币;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境外及省际合作资金)累计不低于50亿元人民币……
同时有着,连续3年考核末位的省级经开区予以退出的机制。
这也意味着,这些年新晋升级的陕西省级经开区们要继续在质与量上不断提升,才能不掉队。
站在陕西省视角,省级经开区迅速且大量扩容是必选项,而同时亦需要加大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的进度。
近日陕西省主要领导在会议中强调,要切实抓好省级开发区建设管理工作,分类推动开发区改革,加大现有开发区和产业园区整合提升力度,引导各类开发区立足自身功能定位,持续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不断提高对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度。
这一要求,意味着对于这些新增省级开发区而言,需要充分结合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的长远发展,从大而全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做到特色鲜明、竞争力强,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竞争。
更要围绕陕西省34条重点产业链加快延链补链强链,大力招引全产业链核心、关键项目,持续扩大有效投资。
同时,应引育并重,围绕自身特色提升产业集中度,逐步构建主导产业明确、错位发展、链条完整的产业集群。积极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不断完善产业发展链条,促进重大创新成果产业项目落地。
显然,面向未来,对新晋省级经开区们来说,道路漫长,任务艰巨,一切才刚刚开始……
https://pic.app.ixian.cn/bigface/1_02.png
开发区管委会的大小官员,行政级别提高了!福利待遇提高了!工资相应提高了!在看不到任何实质性的东西,二狗还是那个二狗,户县改为鄠邑区,老百姓该吃一碗面还是一碗面。 张二狗改为杰克张,换汤不换药,其实还是那么个玩意 看结果,名头就是好听而已 好 提升经济才是硬道理 好 好事儿 陕西省级经济开发区不如沿海一个县级经济开发区,一个省级开发区至少工业产值上亿企业有十家,五千万级企业二十家,入院企业总数100家,就业人数5万人以上,这些指标陕西新批的省级开发区有几个能达到 看看 看看 都是草包一堆。 路过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