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波也平 发表于 2024-11-28 18:17:17

科技成果转化活力持续激发 3.2万项科技成果实现转移转化

11月27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省科技厅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针对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不敢转”“不愿转”“缺钱转”等难题,推行以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制度、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为主要内容的“三项改革”及其相关政策,构建了全方位、全周期、全链条的技术转移转化体系,一大批科技成果被及时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显著激发了全省创新创造创业活力。

2024年,陕西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72.20%,较上年提升0.48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0;科技活动产出水平指数86.63%,较上年提升0.53个百分点,居全国第4。近三年,全省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均增速分别达到43.69%、39.30%、32.81%。

科技成果转化活力潜力持续激发 参改单位达到168家

在“三项改革”政策带动下,各类创新主体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热情得到极大激发,改革单位从高校逐步扩大拓展到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中央在陕科研单位、省属企业。截至目前,参改单位达到168家,10.5万项职务科技成果实施单列管理、3.2万项科技成果实现转移转化、新成立科技成果转化企业1803家、620名科研人员凭借科技成果转化贡献实现了职称晋升。中铁一勘院、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等中央在陕单位分别采取赋权改革、知识产权资本化等方式推动成果转化。35家医疗卫生机构梳理拟转化科技成果清单306项,向科创服务机构集中推送。

改革举措不断深化。支持西安、咸阳、铜川开展“先投后股”试点,助力已经走出“实验室”,还未走上“生产线”的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形成财政资金循环运行的长效机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以“先使用后付费”将600余项专利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西安石油大学探索通过“事前约定收益”的方式转化成果。西安理工大学与秦创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建立“技术托管”平台,将早期的科技成果委托给技术托管平台转化应用,享受平台提供的转化孵化服务。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信息平台、设立成果转化孵化基金,形成全链式转化体系。

在《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2023》中我省4所高校跻身高校转化科技成果合同金额前50强,在2023年中国高校专利转让排行榜(TOP100)中我省8所高校上榜,数量均居全国第4。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总决赛上,我省共获金奖37项(不含国际项目),总数位列全国第三,产业命题赛道获金奖12项,位列全国第一。

各具特色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加速形成

在改革过程中,充分发挥各类创新主体的主观能动性,鼓励高校、院所、企业结合自身实际,积极稳妥推动改革,探索形成了“一院一所一校一港一企”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一院”即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累计培育45家科技型企业,其中7家上市公司。“一所”即西安光机所,投资孵化科技企业512家、总估值6332亿元,其中在陕孵化企业114家、总估值1081亿元。

“一校”即西北工业大学,将292项专利技术作价4.9亿元,参股成果转化企业71家,其中2家上市企业、7家省级“链主”企业,通过退出股权获得成果转化收益24.36亿元。

“一港”即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与211家龙头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成83个企业主导的校企联合研究中心,推广科技成果1600余项,在陕孵化企业213家。

“一企”即陕西煤化工技术研究院,实施技术攻关与产业化项目600余项,开发高技术产品100余种,实现成果转化收益33亿元。

同时,积极探索高校院所服务地方贡献度评价,省政府分别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订促进科技创新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合作协议,根据三所高校与在陕企业签订的横向科研项目合同实际到账金额、科技成果转化孵化企业数量及规模等情况兑付2024年度奖补资金1.344亿元,实现2896项科技成果在省内的有效转化。

科技成果转化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转化链路更加通畅。策划开放一批重点产业升级场景、前瞻科技创新场景等,布局建设14个省级概念验证中心和24个中试基地,落地国家先进技术成果西安转化中心、深交所科交中心西部创新港成果转化服务窗口。人才支撑不断强化。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增设技术转移转化岗位,将技术转移人才纳入工程系列职称评审,培育科技经纪人2000余名。探索“校招共用”引才用才模式、“科学家+工程师”队伍等方式,以人才为纽带攻克企业重大技术难题。金融赋能科技更加有效。鼓励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截至2024年9月,在陕私募基金1193只、总规模达到1280.11亿元。面向科技企业需求创新科技信贷产品,吸引金融机构设立17个科技支行或专营机构,推出陕科贷、知产贷、瞪羚贷等70余款科技信贷产品,落地全国首单技术交易信用贷、全省首个“中试综合保险”等。

建立“1+N”线上线下常态化路演机制,形成“每周发布+月度专场”模式,推介发布项目7530项,累计融资超62亿元,通过“以演代评”方式对落地转化的120个项目给予5533.8万元后补助支持。科创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以“一中心一平台一公司”为依托,建设科技、人才、资本“三个大市场”,着力满足科技成果在转化过程中对各类资源要素的需求。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服务创新主体30余万次,累计兑现奖补资金12亿元;秦创原网络平台汇集各类数据信息超1100万条,帮助企业解决研发需求3000余项;秦创原发展公司整合各类科创服务机构700余家,服务创新主体9300余家,“e起创”计划累计孵化项目151个、总估值118亿元。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关颖

纺织城织女 发表于 2024-11-28 19:58:11

不错

城南花已开 发表于 2024-11-28 20:08:52

显著激发了全省创新创造创业活力。

范福利特 发表于 2024-11-28 20:26:27

构建了全方位、全周期、全链条的技术转移转化体系

黄粱一梦呀 发表于 2024-11-28 20:30:47

相恨见晚,继续加油!

黄粱一梦呀 发表于 2024-11-28 20:32:32

构建了全方位、全周期、全链条的技术转移转化体系

好大哥 发表于 2024-11-28 20:36:57

解决不敢转”“不愿转”“缺钱转”等难题

静辉煌 发表于 2024-11-28 20:42:19

推行以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制度

梅花凌寒独自开 发表于 2024-11-28 20:54:30

好的

雷家老二 发表于 2024-11-28 20:58:39

推行以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

兴辉岁月 发表于 2024-11-28 21:04:03

不错

秦镇老街米皮 发表于 2024-11-28 21:08:56

支持

鄠邑棋圣 发表于 2024-11-28 21:12:59

加快成果转化

杨土豆~ 发表于 2024-11-28 21:30:58

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均增速分别达到43.69%、39.30%、32.81%。

Rossoneri 发表于 2024-11-28 23:14:25

听起来很厉害的样子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科技成果转化活力持续激发 3.2万项科技成果实现转移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