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累计建成万亩以上大中型灌区186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陕西网讯 11月26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陕西省水利厅一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左怀理,介绍陕西省在灌区建设和改造方面相关工作情况。左怀理表示,我省累计建成万亩以上大中型灌区186处,其中大型灌区12处、中型灌区174处。截至2023年底,全省有效灌溉面积2172万亩,其中耕地灌溉面积1772万亩,占全省耕地1/3的可灌面积生产了2/3的全省粮食总产量,对保障全省粮食安全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加快大中型灌区建设进度。抢抓增发特别国债机遇,积极争取将45处灌区建设项目纳入2024年度中央投资支持范围,其中增发国债项目42处,其他项目3处,共落实中央资金20.55亿元,省级资金0.7亿元。省水利厅成立工作专班,由厅领导带队分片包抓,建立台账压实责任,定期会商研判,逐月调度通报,强化督帮检查,确保项目顺利推进。截至10月底,累计完成投资17.96亿元,投资完成率85%,其中国债资金完成率87%,累计改造干支渠739千米、渠系建筑物2511座,新增恢复灌溉面积38.7万亩。
协同推进灌区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充分发挥灌区水源保障程度高、公益服务突出、专业技术力量过硬的优势,做好灌区改造与高标准农田衔接,2022年、2023年在渭南市东雷二期抽黄等5处大中型灌区累计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17.9万亩,探索形成“建管用一体化”模式,充分发挥灌区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整体效益。东雷二期抽黄灌区项目区亩均粮食增产200千克,达到“吨半田”产量目标,亩均灌水量降低8%、水费降低约10元,灌溉周期由30天缩短到25天,通过对1000亩流转地田块整合增加有效耕种面积近20亩。
持续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按照“科学谋划、试点先行、创新举措、分类推进”的思路,制定印发改革实施意见及17个配套文件,加快推进改革步伐。截至目前,全省1877万亩改革实施面积实现应改尽改,13个大型灌区全部通过省级验收,25个区县、33个中型灌区通过市级验收。在大中型灌区实行终端水价制度,实行“灌溉用水双标尺,一计量一监督”和“水价移动公示”,让群众用上明白水。通过工程节水、管理节水等措施,全省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8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572,耕地灌溉用水量比上年减少2.19亿立方米,占比减少4.65%。
全力抗旱保障粮食生产。以服务群众、确保粮食安全为己任,组织灌区强化用水管理,合理调配增加抗旱水源,及时做好抗旱保灌工作。今年以来,针对3次干旱过程和旱情持续发展态势,先后启动全省和陕北片区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组织延安、铜川、咸阳3市,从南沟门、桃曲坡、龙潭等4座水库向渭北旱塬进行抗旱应急调水。累计投入各级各类抗旱资金7737万元,完成抗旱浇灌面积843万亩。2024年全省斗口用水21.08亿立方米,灌溉面积2757万亩次,有力保障了全省粮食生产“二十连丰”。后续我们将锚定保障粮食安全和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加快推进灌区高质量发展,夯实粮食生产主阵地根基。
【来源:陕西网】
喜欢~,下次有这样的好内容,记得分享哦 民以食为天 加快推进灌区高质量发展,夯实粮食生产主阵地根基。 相恨见晚,继续加油! 夯实粮食生产主阵地根基。 新增恢复灌溉面积38.7万亩。 全省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8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572 积极争取将45处灌区建设项目纳入2024年度中央投资支持范围 辛苦了 好 逐月调度通报,强化督帮检查 好呀 越来越好 厉害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