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灵沼 发表于 2024-11-12 20:48:53

周人的治国理念之灵沼精神

本帖最后由 中国灵沼 于 2024-11-12 22:37 编辑

中华文化的根是周文化,沣河两岸沃野万顷,这些地方都是武王革命的根据地。商周战争的粮草征集,辎重准备大都是从这里征集来的,周人在这里奠定了周王朝的八百年江山。周人的治国典章就是在这里制定和完善的。那么周人的治国理念是什么呢?

1、以人为本
周人以“天”作为精神信仰,尊崇“敬天保民”的思想,认为天把“天下”授予有德之人。君主遵奉上天,所有施政必须顺从民意,以人为本。周公根据文王“怀保小民,惠鲜鳏寡”的思想,提出了“安民、息民、康民、保民、裕民”的观点,大力推崇“君权天授”和“君权民授”,首先废除了“人祭”“人殉”制度,充分体现了周文化“以人为本”的思想智慧。
2、以德治国
“德”,既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智慧。无论是文王所作性格九德、周公所作伦理九德,都体现了以德治国、以德做人的基本要素。《周易·系辞》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周人最早确立以“德”为先的价值原则,后来经过不断完善,形成了涵盖诚信、仁义等一切美好品行的道德范畴,被孔子升华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王道原则;被孟子发展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原则,被《礼记·大学》发展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的道德纲领。“德”逐渐成为中国伦理的核心概念,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概念。
3、以礼立序
“德”的外化即为礼,在心为“德”,发之于心而表现为行为即为“礼”,是用来约束人们生产、生活的规范。周礼的内容非常广泛,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宗教、婚烟家庭、伦理道德等各个方面,以及人们在吉、凶、军、宾、嘉等各种礼节中的仪式要求。周人以井田经济制度、封建政治制度、宗法杜会制度和礼乐文化制度这四大典章制度作为核心,演绎出了敬天、尊祖、护宗、保民、尚贤、无逸、慎罚、教化、贵老、明德等十项礼制。周公对西周和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最大的贡献就是制礼作乐。周人系统理审定了社会礼仪规范,严格规定了上至奴隶主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的各种社会行为准则,用礼乐制安。
4、以乐致和
周公提出了“取和去同”“以它平它”的基本理念,创造了一套使差异、对立、矛盾达到和谐的礼乐制度。在中国古代,人们欣赏音乐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也是人们修身养性的一条重要途径。
“乐”主要包括乐曲、诗歌、舞蹈等多方面内容的艺术活动。周人之乐舞主要用途是为祭祀天地、山川、祖先和以乐致礼,即以乐舞艺术化手段唤起人心向善,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去崇尚礼制、移风易俗。“乐”的核心是通过陶冶心性,促进生理上的协调、科学上的适度、伦理上的中庸、哲理上的中和、心理上的和悦,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完备的西周礼乐制度,成为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的思想、政治基础和儒学思想的源头,影响了周以后近3000年的的中华文明史。
延安作为中国革命的根据地,就有了延安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全心全意,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周人在武王革命的根据地,制定的治国理念,也就是周人精神!因为这些治国理念,是在丰镐二京制定、完善和执行的。灵沼是丰镐二京的重要组成部分,灵台又是周人动员战争,祭天佑民,观测天象,制定历法的重要场所,也可以称周人精神为灵沼精神!
周人的治国理念概括为:以人为本、以德治国、以礼立序、以乐致和的精神理念。
   这几年我们一直在挖掘灵沼关于周人的民间传说,传说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对有故事的遗址树碑立说,以便不被历史遗忘,如果有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待后人有了新的考古发现再去纠错。
例如,班书记载的废丘城在槐里(兴平县旧称),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因修建地铁五号线,在高桥街道东槽坊村被发现,迫使高铁改道,把遗址保护起来了,这就是用后世考古纠错的经典范例。我们团队这几年,对于历史最精华的精神层面的东西思考的少了,学习的少了,以后应加大这方面的学习和研究力度。

《鹧鸪天·灵沼精神颂》

灵沼周风岁月长,敬天保民谱华章。
德昭千载根基固,礼序乾坤大道彰。

思旧典,意悠扬,以乐致和韵中藏。
武王基业千秋耀,文化源流永放光。


陕西灵沼宗周文化研究中心
张秉勤
2024.11.12.








长安不长偏居中 发表于 2024-11-13 12:59:44

不扯什么精神,只说“以人为本,尊重人的需求”。从最简单的做起,做真小人,鄙视伪君子。
房子是人的刚需,宁可去水泥钢铁产能,也不给人房子,这是什么行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周人的治国理念之灵沼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