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五幸 发表于 2024-11-5 18:35:52

小西安不小 发表于 2024-11-3 07:47
不错

谢谢老师鼓励。

高五幸 发表于 2024-11-7 17:53:45

留言
读了高五幸的《陕西作家一点红》后,对两位非常敬仰,受益匪浅。特别是五幸,大部分写农村生活,很接地气,读后亲切,有些事好象昨天才发生的,写人写的形象逼真。是一个很有才华作家。他还有一个特点,笔勤、人勤,而且质量还很高。这些值得学习。兄弟再努力,前途光明,胜利属于勤劳人一一五幸的。
窦四明(四季光明)

高五幸 发表于 2024-11-7 17:57:13

高五幸老师年过花甲仍然笔耕不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拜读高老师佳作,对初红老师文如其人的才华和品质有所了解。正如高老师引用初红老师诗作后所做的评论,“简洁明快,寥寥数笔,春蚕的形象和精神跃然纸上。我想,这大概与诗人教书育人的职业有关,才写出了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奉献精神。诗自校园,诗出教师,因此接地气,有意境,有味道,充满了感染力”,文章于情于理真挚感人,让我们感受到了“万绿丛中一点红”春天般的温暖和精神洗礼。点赞[玫瑰][强][玫瑰]
华商报程斌留评鼓励

高五幸 发表于 2024-11-7 18:01:08

读了高老师《陕西文坛一点红》,才对初红老师有了更深了解。早在二十年前,我就读过初老师的自由诗,诗的格式,既严谨、工整,又自由、洒脱,读之朗朗上口,听之铿锵悦耳。朴素,自然,明快,洁净。拿名字来看,一直觉得初老师是位女诗人。
今天从高老师的文章里看到,初老师的真名姓赵,“初红”只是个笔名而已。他年过八旬,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说话还是那样诗意盎然。
憨厚正义的高老师以散文的风格和描写的手法,采用系列化、多角度的方式展示初红老师的大气作品和人格魅力,有针对性地择选了自己所见所闻的人、物、事,在情与爱中一一呈现出来,在美与善中一一彰显出来,做到了细节中有故事,故事中有温度,情景交融,真是情到深处言无声。
同样,我是二位老师的崇拜者、追随者,又同样具有一身正气、嫉恶如仇的品质。当我一次次读完《陕西文坛一点红》时,不由自主地悟性到作者和主人公身上的热情和激情,好像一道道灿烂的阳光,冲破云雾,融化冰雪,温暖了我这个天涯游子的心。
作家陈忠勇留评

高五幸 发表于 2024-11-7 18:06:22

已是深夜时分我仍无睡意,原因是我读罢作者《陕西文坛一点红》这篇激情倾泄的美文后,感觉就像是我们陕西人冬天吃了碗热气腾腾的“羊肉煮馍″不但意味犹长而且浑身热的舒服。高五星是西安灞桥一个地地道道土生土长的农民,然而他热爱文学,用自己勤奋的笔头扑捉并记录生活中每一个闪闪发光的亮点然后写成文字以通讯报道、方言小说、快板书和诗歌等多样文学体裁发表在报刊和广播电台。他的名字在当地成为人人皆知的笔杆子。我也是从报刊和电台的新闻媒体中知道认识的。第一次见到他时印象很深,他其貌不扬,全身着装一看就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见其人如见其文,他文笔朴实,言语地道。我每次请教时从没有拘束感。他豪爽的性格、谦虚的态度给我很深的印象。他把自学的经历一一叙述给我并告诉说他很能吃苦,经常骑自行车跑40里路去找过作家陈忠实,也讨教过作家贾平凹。并把他发表的小说、诗歌、散文和陕西方言故事让我“品尝”再后来他又写书出版了长篇小说成为名副其实的农民作家。今天在网上拜读他的评论更加深了我对他的敬重,也使我深深体会到:一个人走向成功离不开执着的追求和“千锤百练”的经历,每个人的登高都是脚下一路汗水走来的。祝高老师人老心不老,再攀新高峰
吕长安夜笔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高五幸:陕西文坛一点红 一一赵昌济老师的《初红文选》《初红诗选》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