鄠邑区圣母山游记【严建设日记】 2024年10月19日 Saturday阴 夫圣母山者,巍然屹立于
鄠邑区圣母山游记【严建设日记】
2024年10月19日 Saturday阴
夫圣母山者,巍然屹立于西安之鄠邑,秦岭之峻岭间,乃一方灵秀之所也。余闻其名久矣,心向往之,遂于秋高气爽之日,偕老妻邀约家姊伉俪并舍弟一行五人,自曲江高速通衢,迤逦至涝峪口而下,以赴此胜境。本欲赴周至秦岭国家植物园赏菊,家姊虑及山地高寒,菊尚未开,绿色盈目皆蓓蕾焉,遂改道之圣母山天主堂。
初至山麓,举目四望,但见群山环抱,苍翠欲滴,水雾缭绕,云翳蔽日,山峦空蒙,大气磅礴,宛若仙境。山间鸟鸣声声,清泉潺潺,一派自然和谐之景,令人心旷神怡,尘念顿消。
循径而上,草木葱茏,古木参天,凉风习习,拂面而来,令人神清气爽。途中遇碑刻,字迹斑驳,岁月留痕,记载圣母山之历史沿革与人文掌故。人存信仰大善焉,村落之间道不拾遗,公平交易,引车卖浆秤亦公允。不似其余区域偷心八两秤焉。
夫石镜峪山道之险,自古所称。山势巍峨,层峦叠嶂,道则狭而曲,宛转若蛇行。驱车其上,心悬一线,唯恐有失。系曹村五泉村属地。
道之狭也,两车不得并行。偶有来车,必有一方退避三舍,方能相让而过。车行其间,鸣声大作,回荡山谷,若龙吟虎啸,令人心悸。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稍有不慎,即有倾覆之虞。
夫山道之曲,九曲十八弯,弯弯相扣,环环相连。车行其上,忽而左转,忽而右折,如入迷宫,难辨方向。且道旁多峭壁悬崖,深不见底,一失足则成千古恨。故行车之人,无不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行至山腰,忽见道旁一古木之顶,为一鹰隼所踞,色褐黄,须臾振翮高飞,不知踪影。
及至山顶,豁然开朗,圣母教堂赫然在目,大理石雕像,庄严肃穆,古朴典雅,钟灵毓秀。与周围之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和谐共生。有菜畦,植倭瓜、番茄、大葱、豆角、白菜、辣椒、茄子。落车之后,见幼犬群聚,继蹀躞而来,见生人来辄止步不前,胆怯复逸,盍遁入杂物之间踪影全无。有乡媪曰,汝若喜欢,可携归,一人一只。
有殿堂工程,水泥框架而已,楼宇主体落成待竣,竟半途而废,荒草弥漫若废墟,实属可惜,闻该地衙门未允,故延宕数年至今。四时变化见全贞;万物光辉显美德。尔能无穷尔容无极;我求之允;我苦之安。
中途有三官庙焉,内储翠花仙庵。一道姑,法名翠花,年近耄耋,鸡皮鹤发皓首穷经瘦而不弱。院内有楹联述志曰:一年两年十八年;金钏银钏王宝钏。寝中伏猫仔昏睡不醒,桌下豢黑犬狂吠不已。其生计颇困厄焉。
嗣后转赴余下镇,觅饭肆沽浆水搅团、烙饼分餐。盖饭肆名曰乡香搅团屋,久负盛名。
曩意大利传教士戴夏德尊者,不远万里,跋山涉水,传教至此,见圣母山酷似耶稣受难地加尔瓦略山,遂生建堂之念,以表崇敬之心。然天不假年,戴先生两年后病逝于斯,其愿未竟,实为憾事。
幸而后来者继往开来,新任神父卢久思先生,秉持前贤遗志,亲率众信徒,历经艰辛,终于1946年完成教堂建设,使圣母山之名,远播四方。然世事无常,教堂于1966年遭遇劫难,毁于一旦,令人痛心疾首。然天佑善人,圣母山并未因此沉沦,反历经磨难,于1999年得以重建,再现昔日辉煌。
步入教堂之内,只见烛光摇曳,圣像庄严,信徒们虔诚祈祷,低声吟唱赞美诗,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神圣而宁静的气息。余虽非信徒,然置身于此,亦能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净化和升华。
徘徊于教堂之外,俯瞰群山,但见层峦叠嶂,连绵不绝,仿佛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一幅壮丽画卷。此时此刻,余不禁感慨万千:圣母山之所以名垂青史,非唯因其自然之美也,更因其承载了无数信徒的信仰与希望,见证了中西文化之交流与融合,实乃一方神圣之地也。
归途之中,余与亲眷数度回首,圣母山之巅之教堂依然清晰可见,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秦岭之巅。余深知此行之收获非浅,饱览自然风光之美,领略人文历史之深邃。愿圣母山之名永传于世,愿信徒们之信仰永固不摇!
教堂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