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投公司终于熬出头了
城投公司终于熬出头了继10月8日的发改委发布会之后,10月12日财政部的发布会,又给城投公司吃了一颗定心丸。
地方隐性债务的规模到底有多大,是近年来舆论关注的焦点。中央也三令五申,要求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的风险。因为,水面上的冰山看得见,容易避开,但水下未知的部分要危险得多。
政策高压之下,地方政府和城投公司等,也在竭尽全力化债。不少地方甚至明确表示要砸锅卖铁化债。不过,有些事情,光靠自己努力是不够的。因为化债任务艰巨的地方和城投本身基本面就较弱。
所以,今年7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完善和落实地方一揽子化债方案,创造条件加快化解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财政部的最新表态,就是在创造条件化债。城投公司,终于熬出头了!
一,以土地为杠杆,形成土地抵押信用创造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地价上涨更多的土地抵押融资的闭环。这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模式,城投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这一模式推动了城市化和工业化相互促进螺旋上升,但也带来了如今众所周知的债务问题……
由于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巨大的债务压力和化债任务,必然会抑制其发展地方经济的能力。
这就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当下,化债固然很重要,但发展经济也很重要。而且,发展过程中造成的问题,终究还要靠发展才能解决。
在10月12日上午举行的「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加大力度支持地方化解债务风险,相关政策待履行相关法定程序后再向社会做详尽说明……
此前,为了帮助地方政府化债,特殊再融资债券发行等一系列政策陆续落地。不过,相比之下,最新表态的这项政策是近年来出台的支持化债力度最大措施。
相比过去强调的,坚持中央不救助原则,「谁家的孩子谁抱」,这是一次巨大的政策转向。
毋庸置疑,这是一场及时雨,将大大减轻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可以腾出更多资源支持经济发展,巩固基层「三保」。
城投公司——尤其是广大区县城投,由于承担地方的大量建设和运营任务,甚至还被地方政府要求垫资或借款(这在近两年财政部通报的隐性债务问责典型案例中占比最高),因此城投公司是化债的重要主体。特别是考虑到如今「隐债化解」是城投退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重要条件。财政部的表态可谓让广大城投公司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二,此前,我们指出,发改委的表态,意味着专项债用于土地储备的政策即将落地。财政部的发布会则进一步对此进行了明确:
允许专项债用于土地储备,考虑到当前闲置未开发土地较多,支持地方政府运用专项债回收符合条件的闲置存量土地……
这一举措,将有利于减少闲置土地,增强土地供给调控能力。因为,要扭转当前房地产行业的局势,必须从供需两端一起发力。同时,让地方政府运用专项债回收符合条件的闲置存量土地,也是给城投公司卸担子。
因为前几年,城投公司纷纷下场托底拿地。近几年,一批城投公司确实在房开板块跑出来了,但这些城投基本都位于高能级城市,即便不做房开,基本面也相当不错。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城投公司——特别是托底拿地的区县城投,就比较难受了。此前,CRIC公布的数据显示,城投拿地未开工面积近3.3亿平方米!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体量。
此前,小明跟多位城投公司老总交流时,他们坦言,按现在房地产行业的形势,如果还按照过去的方式盘活这些土储,几乎无解。
在普遍面临财政收支平衡压力的背景下,重启土储专项债可以缓解地方政府资金压力,同时让城投公司多一条处置土储的路子。通过供需两端发力,还有利于房地产尽快回到平稳发展的轨道上。
三,当然,外部输血只是治病救人的应急手段,要恢复健康,还得增强自身的造血能力。哪怕存量隐性债务被置换了,但债依然还在,终究还是要还的。
对此,发布会上,蓝佛安表示,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事关发展和安全、事关财政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的一个问题。下一步,财政部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压实地方化债主体责任,指导地方稳妥化解隐性债务风险和推动融资平台转型。
同时,对违法违规举债问题严肃查处问责并限时整改,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问责一起,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的风险。
这其实也是过去几年来的基本操作:中央帮地方化债的同时,对地方新增隐性债务的管控也越来越严格。
今年,财政部通报隐性债务问责典型案例的时间点,比去年(11月6日)足足早了一个半月,这背后的深意不言而喻。
前段时间(9月18日),甚至连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也刊发了一篇名为《紧盯国资监管责任落实 推动补齐管理短板 唤醒「沉睡」资产》的文章,直指资产盘活。并对资产闲置典型案例进行了点名披露。
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城投公司,可以松一口气,但还是要一方面通过盘活存量资产,一方面转型升级,增强自身造血能力。
以资产盘活为例,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刊发的文章也给出了解决的大体思路:首先,要资产盘清;其次,要完善制度;最后,多部门联动。
四,有对资质差的救助,自然也就有对优等生的支持。
王东伟在发布会上表示,2024年安排专项债3.9万亿元,这是历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加大对经济大省的专项债支持力度,额度分配向项目准备充分、投资效率高的地区倾斜,支持经济大省项目建设……
这意味着,未来,优等生将会获得更多的资源。
因为,近年来地方专项债支持的范围在不断扩大,但是,首先得有符合条件的项目,才能获得这些额度。
现实是,随着我国基础设施持续多年高强度的投入,地方专项债适配的能实现收益与融资平衡的项目越来越少。这也是专项债用于资本金领域从最初的铁路、高速公路等大体量投资项目逐渐变为城市停车场、供排水等补短板的小型项目的重要原因。并且,实际上,地方将专项债作为项目资本金的比重仍远低于25%的上限。
目前,很多地方专项债项目缺乏明确、充分的收益,收益不高的现状限制了专项债用作资本金的能力。因为缺乏收益,很多专项债项目需要「包装」。甚至部分地方专项债资金存在闲置的问题。
要找到与地方专项债适配的能实现收益与融资平衡的项目,关键是地方政府和承担项目建设、运营的城投公司,要转变思路,用市场眼光、商业眼光来谋划项目。引入社会资本,帮助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整体的资金使用效率。
比较之下,在经济大省找到合适投资项目,比其他地方还是要容易得多——既然你A用不上,那就给B吧。整体基本面较差,市场化程度过低的城投公司,向市场化转型,已经刻不容缓。
看不懂,想着应该是将城投债务让所有老百姓来还吧,或者干脆不还了,耗死那些债主 西咸城投,沣东城投开始发国债了一股100一手100股10000元起售 看看 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做贡献。 把牵扯有点问题的土地等收回 不错 只有还钱跟不还钱,化是个啥意思? 赖账,继续借,解决不了的问题,留给后人。可是这个债是谁欠的,谁赚的盆满钵满,让后面的牛马来拆东墙 补西壁的填坑吗!难道现在的孩子,从出生就带着一身债?还想让人生娃,谁赖的帐谁还,新官不理旧账,新人不填坑 赞 借后人的钱止今日的痛,只要我歌舞升平哪管你洪水滔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