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剩”取代“失业”,就业可能越来越难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书里的观点。“失业”(unemployment)一词,直到最近还被普遍用于表示没有工 作收入的人,它表达出就业才是“正常态”这个假设。前缀“un”表示这是 一种非正常现象——一种奇怪的、不正常的、暂时的现象。如同其他非 正常现象一样,人们呼吁对它采取矫正措施。一旦这种呼吁被有效传 达、纠正措施得到实施,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即使在经济放缓或萧条的 时候,“充分就业”的愿景仍岿然不动:一旦走出目前的低迷——一定会 走出的——工作机会就会纷至沓来,所有人都能充分就业。
然而,不知何故,我们似乎从来没能在连续的萧条之后恢复就业水 平。无论国民生产总值(GNP)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统计数字多么振奋人心,工作岗位仍在持续流失,徒劳寻找工作或因绝望放弃寻找 工作的人持续增加。起初还不起眼,但渐渐地,经济“发展之路”的理念 残酷地转向用更少的劳动力完成同样甚至更多的工作。随着经济周期的 每一次轮回,“失业”这个概念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失业”之下的希望也 越来越不切实际。这种体验无情地累加,推动了真正的“范式转变”产生 ——“过剩”这个新词,替代了“失业”。
把工作神话为人类的最高职责、高尚道德的体现、法律和秩序的保 障,以及治愈贫困的良方,这种做法与劳动密集型产业产生过共鸣,因 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更多的劳动力以增加产量。如今的精简型、小型 化、资本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则把劳动力视为生产力提升的制约要素。 这是对曾被奉为经典的斯密-里卡多-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直接挑战。
以后,工人阶级可能会被技术取代,成为历史 strella 发表于 2024-8-30 14:21
以后,工人阶级可能会被技术取代,成为历史
工人可能被替代工人阶级应该不会被替代 未来人工智能机器人就是工人阶级的一类 企业 公共事业,大量使用无人化设备。 经济效率提升,成本下降。 打工人失业半失业,财务支出能力下降。 社会综合效率…… 呵呵 在这个生产过剩的大背景下,脱贫倒成了一个很难的事情。当然这个贫不是绝对贫困,是指相对贫困。 {:mocs_36:} {:mocs_46:} 唉 工作多的是,只不过工资待遇一言难尽,唉,比如我这边搬快递的,一天200元,太累了,招不到人。 长安人家 发表于 2024-8-30 14:41
工人可能被替代工人阶级应该不会被替代 未来人工智能机器人就是工人阶级的一类 ...
建国时期的工人阶级还有些社会地位,现在的这个群体称作打工人,关注度弱很多。 经济危机 没办法 就业不易 好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