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高五幸:夏蝉声声奏乐章
傍晚,按照医嘱,控血糖需要“动”。我走出了高楼,漫步在东三环的绿化带人行甬道,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
风是热风,温度高的恶毒。我脚步不紧不慢,踏着自己的影子走。不经意间,耳听到夏蝉的鸣叫声,不疾不徐,一唱一和,动听悦耳,弹奏起夏日的乐章,这是夏季入伏报时的讯号,更是人类情感与自然世界交织共生的见证。悠长的午后至此时候,此起彼伏的蝉鸣便成为了人世间最悠扬的背景音乐,引领着人们走进一个又一个关于夏天的故事。
我想到,在以前新寺村还在的田野间,蝉鸣与麦香、泥土的芬芳交织在一起,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田园风光画。孩子们在树荫下嬉戏,偶尔抬头望向那些高声歌唱的蝉儿,眼中闪烁着好奇与向往。对他们而言,蝉鸣是探索自然奥秘的钥匙,每一次聆听都是对未知世界的一次小小探险。而老人们则喜欢摇着竹扇子,坐在门前的老槐树下,闭目聆听这熟悉的旋律,心中涌动的是对过往岁月的无限感慨和对这片土地的深深眷恋。
我还想到,蝉鸣常常出现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成为文人墨客笔下不可或缺的意象。它既是夏日炎热的象征,也是时间流逝的见证。在《红楼梦》中,蝉鸣伴随着大观园里的欢声笑语,见证了一段段爱恨情仇;在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虽未直接提及蝉鸣,但那夏夜的宁静与生动,让人不难想象其间定有蝉声相伴,共同编织着夏夜的梦。
我又想到,蝉鸣还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意味。蝉从仲夏到寒秋,一生虽短暂,却以极致的热情和力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尽情歌唱,展现了生命的顽强与不屈。这不禁让我思考,人生的意义或许就在于珍惜每一个当下,勇敢地活出自己的色彩,即使清白知道生命的短暂亦不负韶华而开心乐观。
我坐在绿荫下长椅上歇脚,仄耳听蝉鸣,饶有兴趣的玩味,曾有人说这蝉是“屎屙牛”滚蛋蛋变的,对与不对,我弄毬不清,年进古稀了也就没必要再去深究。我只看到这几年随着路边公厕的普遍,人们很少在野地里“方便”,住进高楼大厦鲜而听到蝉鸣,却是不争的事实。我沉思,听蝉鸣,其实是个心情,心里泼烦了,持续与高分贝的蝉鸣,声竭力嘶的,这一“噪音”让人烦恼。而心情好的时候,蝉鸣却是一首此伏彼起、令人感动、浮想联翩的生命故事。
蝉鸣,勾起了我儿时的回忆,想到爬树逮蝉、拣蝉壳那童趣,不禁哑然失笑,笑爬眉头。蝉的叫声,以它独有的方式,提醒着我们与自然界的紧密联系。它不仅是夏天的声音,更是生命的赞歌,是对生活热爱的最好诠释。在这个充满变数的世界里,让我们带着一颗敬畏与感恩的心,去聆听每一次蝉鸣,感受那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让心灵在夏日的喧嚣中寻得一份宁静,释然放下而释怀。
写此,吟诵几句:路上徒步闻蝉鸣,勾起吾乡思念情。夏蝉声声奏乐章,老有所乐道珍重。蝉脱壳甲放欢声,生命短暂仍豪情,人是七尺男儿汉,当有灵魂伴一生。
作者介绍
高五幸,西安市灞桥区人。20岁创作的剧本“席筒相亲”(与王韶之合著)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曾经是中共灞桥区委中心通讯组成员,西安晚报通讯员。陕西省农民诗歌学会理事,头条达人,荣耀西安网“大学士”,《美篇》文学领域优质作者,灞桥区作协小说委员、灞桥区诗词楹联学会常务理事。著有《灞上烟火》《灞上人家》《灞上放歌》文集三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