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中国工程史暨第五届科学社会史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
7月20日,第六届中国工程史暨第五届科学社会史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开幕。来自中国工程史、科学社会史研究领域的国内高校与研究机构的百余名学者,围绕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中国工程的特征、规律及其与历史的互动关系进行研讨,共同探讨中国工程史和科学社会史领域的新局面、新问题。西安交通大学社会科学处副处长李聪表示,新时代以来,工程、科学和技术、人文社科等诸多学科正在从过去的“单科独白”走向“跨界对话”。新文科建设就是要突破传统的“小文科”思维,构建面向时代、面向未来的“大文科”格局,向内打通文史艺哲政,向外融合自然科学。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周程,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研究员姜晓明,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汪前进、刘二中,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社会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梁军等作大会报告。姜晓明在题为《中华文明延绵不绝的原因初探》的报告中提出,学术界要通过以科学理念和方法,探寻中华文明延绵不绝的客观原因、发现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历史规律、阐明中华文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先进性的物质基础,建立起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科学合理的理论。汪前进分析了古地图中工程图像的类型;刘二中分享了星际航行新方式的思考;梁军分享了“天下第一仓:‘丰图义仓’”历史钩沉及其社会文化意义。
本次会议为期2天,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工程史专业委员会、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安市伦理学会联合主办。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姚瑞丹
恭喜西安 已阅 共同探讨中国工程史和科学社会史领域的新局面、新问题。 向内打通文史艺哲政,向外融合自然科学。 阐明中华文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先进性的物质基础 好,希望更多的各类会议在西安召开! {:mocs_33:} 好 看看 看看 跨界对话 已阅 谢谢分享 不错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