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西安网官微 发表于 2024-7-22 09:25:35

这里是吴起,这里是“胜利之城”!

陕西不止一面:三秦大地上,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为三大地理板块,有粗犷豪迈的陕北,有深沉持重的关中,也有钟灵毓秀的陕南。在大众眼中,陕西不是也不应被简单的定义为黄土地,当我们走近陕西每一片土地,他们也不止有一个面孔,细致观察,你看,陕西的另一面,正在被你我发现……


在革命圣地延安,有一县被称之为“胜利之城”。
这里因战国时期名将吴起屯兵戍边23年而得名,这里是红军结束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地方,见证了历史的金戈铁马,亦成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起始点。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这里又率先封山禁牧,成为中国退耕还林第一县,率先实施15年免费教育的“吴起模式”更是名誉全国……
“走进吴起,走向胜利”的口号声中,新吴起,正在崛起!1边城吴起为何称为胜利之城?”从地理区位来看,吴起县位于延安市西北部方向,属陕甘交界之地,是距离延安市区最远的一个县。
身处黄土高原梁状丘陵沟壑区,“八川二涧两大山区”的地形构造,造就了吴起县城只得沿北洛河沟谷而建,东西靠山,南北狭长。
而正是由于这样的地形地貌,自古吴起就是一道天然的军事屏障和兵家必争之地。


历史上,吴起古时曾是边陲要地,为少数民族、不同政权角逐之战场。
春秋时期,该地区属晋国的疆域。到了战国时期,魏赵韩三家分晋,吴起县一带先属魏国,后成为秦国的疆域。
吴起县之名,便来自于魏国时期吴起在此驻兵戍边,建功立业,后人为纪念他为国守边的不朽功绩,便将此地以其名命之。


身处群雄争霸战国初期的吴起,在战场上,堪称军事天才、常胜将军,纵观吴起出仕鲁、魏、楚三国的过程,每到一地便能强军兴邦,既会统兵又善治国。
弱小的鲁军在他训练统领下,竟一战击败在春秋战国时素称强大的齐国;转投魏国,任西河守将时,一再以寡兵击败庞大的秦军,占据了黄河以西七百里之地;之后投奔楚国,仅一年便创造了“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的显赫成就。
训兵变法、治国理政,吴起所展现的出众才能,使其在史书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在吴起书写一段传奇人生。


作为咽喉要塞,走进吴起,宛若走进了狼烟四起的古战场。这里点缀在山头梁脊上的古城寨堡,见证了历史变迁和荣辱沉浮。
位于吴起西北部头川道的铁边城,相传即因大夏国公主赫连铁在此屯兵驻守而得名。
这里先后有秦朝、汉朝、西魏、隋朝、唐朝、宋朝、西夏等七朝七次置县建州立军。
而今,这里被打造成文旅名镇,完善了仿古城门、水牢、点将台等遗址遗迹,为游客营造一个感受古时边塞人文气息的平台。


秦长城、明长城、烽火台、校场滩、女王坟、砚瓦台、古马道……吴起县留下许多古时遗迹,虽经千年风雨侵蚀却屹立不倒。
走过秦长城的残垣断壁,汉代铁边城高耸的城头,唐宋元明众多的边墙寨堡……每一处都诉说着千百年来的往事。
吴起这块古老的土地,见证了古时的战争烽烟,亦见证了英雄们建功立业的胜利一幕,革命星火在此燃起、燎原,载入史册。

长征到达陕北的红一方面军一部
1935年10月19日,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达了彼时还属于靖边县的吴起镇(今吴起县)。
饱尝流离颠沛之苦,抵达吴起后,宣告了历时一年、纵横十一个省、长驱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胜利结束,完成了艰苦卓绝的战略转移任务,部队得以休养生息、发展壮大。
面对国民党军队紧追不放,彼时毛泽东在平台山(今胜利山)部署指挥,胜利完成了“切尾巴”战役。至此,中央红军切断了长征中一直甩不掉的“尾巴”,打赢了长征的最后一仗。
为了纪念“切尾巴”战役的胜利,当地群众将平台山改名为胜利山。


吴起,不仅是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也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起始点,因此而彪炳史册。
在这座“胜利之城”,方寸之间的历史性瞬间,让今天的我们,得以回眸远去的昨天,感受发展的艰辛和先辈的奉献。
流淌着拼搏血液的吴起人,塑造了坚韧、勇毅的品行,亦将这份顽强开拓精神传承和延续。2退耕还林第一县吴起向绿而生”吴起,因红闻名,因绿崛起。
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农牧过渡地带的吴起,曾经深受恶劣环境影响,是黄河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县份之一。
如何描述曾经生活其中的人们的境遇,就如大众当下依旧对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存在的刻板印象:漫山黄土尘飞,黄土地贫瘠荒凉。
“开一片片荒地脱一层层皮,下一场场大雨流一回回泥”。陕北信天游歌词里形象的唱出了数十年前吴起县恶劣的生态环境和当地人民生活的无奈。
如何摆脱这种环境制约带来的困苦,吴起作出了给当地带来转折性改变的重大决定——封山禁牧,退耕还林。


吴起县五谷城乡马崾岘流域的率先实践,给了当地推广信心。
1984年,马崾岘实施封山育林、种草养畜之后,很快恢复了生机,到1997年,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7.7%,人均产粮和纯收入750公斤、1200元,较全县平均水平分别高出475公斤、493元。
这说明,只要方法对头,吴起县的山也能绿起来。
1998年,吴起县积极响应“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口号,在全国率先实施封山禁牧和退耕还林。确立了 “封山退耕、植树种草、舍饲养羊、林牧主导”的发展思路,逐山头、逐地块丈量核实口粮田,除人均留2亩多口粮田外,其余的坡耕地全部退出。
退耕还林从吴起开始,之后从延安走向全国。


只是万事开头难,彼时在百姓们看来,种十几亩地尚且吃不饱,只种2亩地,日子怎么过?村民亦接受不了舍饲养羊,觉得“不放羊哪还叫养羊,羊住进房子里还不憋死?”
面对群众思想上的桎梏,以及对未知的焦虑,吴起县选择用实打实的补助和言真意切的劝导,改变群众的思想,并坚定的选择绿色发展的道路。
当变化真正发生后,退耕还林前后全县环境变化带给人们的对比冲击,使人们认可当时所做出的决定。


退耕还林实施前,全县林草覆盖率仅为19.2%,水土流失面积3693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97.4%,土壤侵蚀模数为每年每平方公里1.53万吨。
实施一年后,1999年全县一次性退耕还林155.5万亩,成为全国封得最早、退得最快的县之一。
数十年来,吴起县亦先后荣获“全国退耕还林试点示范县”“全国水土保持先进集体”“全国造林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县”等荣誉称号。
吴起县森林覆盖率从1997年的8.4%提升到20.3%,林草覆盖率从1997年的19.2%提升到72.9%。
在黄土高原,战胜漫天黄土与贫瘠山脊,闯出一条吴起因绿崛起、向绿而生之路。


吴起,以及陕北地区诸多区域在绿色转型中所下的功夫,为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黄土高原刻板印象早已应当打破。
如今,在吴起3791平方公里的县域面积内,由八川两山构成的地形地貌上,春夏漫山绿景,深秋红叶遍布。
这是十多万吴起人,在二十多年的岁月更迭中,用手中的铁锹,在原来的秃岭荒山上描摹出来的壮丽景观。


退耕还林让山川着绿、林海生金。
如今青山绿水的生态环境,让吴起人不必再为农业种植收成难而担心,种果树、办林场,优生态、搞旅游,渔业养殖、种植沙棘……现代农业有了更多选择,也有了更大规模。
“十四五”期间,吴起计划发展百家林产加工企业,千家林下种养大户和万亩经济林果园,推动吴起的山川大地由浅绿向深绿转变、深绿向美丽跨越、美丽向富民提升。

吴起山地苹果
在红色沃土的滋润下,乐观豪迈、吃苦耐劳、勇于进取的吴起人,又创造了青山绿水的奇迹。
当一袭洛水,从白于山脉北麓滚滚而来,这里已然山川翠绿,满目生机。3西部百强吴起从“一业独大”转向“多业共兴””1971年,长庆油田进驻吴起,这个原本贫穷的西北小县城正式拉开了石油资源勘探开发的序幕,也踏上了“油主沉浮”的资源型经济之路。
毋庸置疑,在吴起经济发展道路上,油气资源是主力支柱。据了解,吴起县已探明石油储量4.5亿吨、天然气1000亿立方米,原油产量连续12年稳定在500万吨以上,占全市的三分之一、全省的四分之一。
曾经,依托境内丰富的油气资源,在2015年之前连续11年入选陕西“十强县”,连续多年位列西部“百强县”。
然而,就跟所有踏入“能源陷阱”里面的资源型城市一样,随着国际油价大跌,经济结构单一的吴起县之后几年却遭遇了发展困境,财政收入“断崖式下降”。


面对“资源陷阱”,吴起县并没有看天吃饭的想法,而是“闲时磨刀,忙时砍柴”,在低谷期,果断提速转型发展,力图改变产业结构单一、严重依赖石油的局面。
为此,清楚了解自身资源底蕴的吴起县,并没有盲目新开赛道,而是紧抓能源这一点向外扩散。
如通过引进新能源项目优化工业结构,充分利用丰富的风力和太阳能资源,抓住国家推行战略性新兴产业机遇,大力开发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项目,使新能源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目前,吴起县已先后引进国电龙源、华润电力等17家新能源企业,一大批光伏、风能发电项目陆续建成投产,新能源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截至2023年底,吴起县共建成并网新能源项目78.5万千瓦,年发电量17亿千瓦时,产值10亿元,年节约51.83万吨标煤。
接下来,吴起县将进一步放大能源优势,加快引进一批能源科技资源转化、绿色低碳、新能源、新材料、碳排放和绿电交易的项目,持续发展壮大新能源产业,力争打造全市新能源产业示范基地。


而自身除了紧跟世界能源革命需求大力发展新能源外,吴起县不再甘心只做石油的“搬运工”,除石油开采这一百亿级产业集群外,还将打造装备制造、新能源及油气精细化工2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当下,吴起县将工业转型的重点首先聚焦在油气产业延链补链上,即大力发展精细化工产业。
先后引进并开工建设周湾25亿方天然气净化厂、张坪20万吨混合轻烃分离、合沟100万方天然气调峰储备站3个“重量级”能化项目。
这3个亿元级能化项目进展顺利,都将于今年7月底建成投产。项目投产后将带来直接经济效益2.2亿元,同时,对于助力民生保供、保障能源安全也具有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吴起县引进了莫贝克半导体模组生产、晶源光伏焊带、特瑞豪风光电智能制造等一批关联度高、互补性强的装备制造项目。
截至目前,吴起县已落地投产的装备制造项目6个,实现产值1.56亿元,为延伸油气产业链条、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通过吴起县的种种努力,如今这座“石油小城”已经初见现代工业体系的雏形,逐渐摆脱只依赖油气开采的状况。
2023年,在原油产量同比下降11.7万吨、产值同比减少35.9亿元的情况下,吴起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8%,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4.2%;以油气精细化工及其配套产业的首位产业完成产值213亿元,居全市第二。
医药制药、新能源设备制造、半导体制造、汽车改装、钻采设备制造等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实现产值10亿元,预计2025年底达到100.5亿元;风电、光伏、天然气开采及加工、油服企业等新能源及油气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实现产值24亿元,预计2025年底达到101亿元。
2023年,吴起县再次蝉联“2023中国西部地区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位列第62位,较前一年前进4个位次。
这座历经大起大落、尝遍沉浮滋味的西北资源型县城,如今正在不断提升难度的挑战路上“驭风而上、逐光前行”,并将目光看向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探索数字经济在吴起县的落地尝试。
从“一业独大”转向“多业共兴”,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必然选择,我们也相信这座蕴含”胜利基因“的西北县城,能再次将胜利的旗帜插在城市发展的城头上,更能做好绿色和产业之间的平衡,让西北边陲绽放绚丽之花。


编辑:解革/Lyna审核:解革/Lyna监制:号称嬉皮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人潮里我很好 发表于 2024-7-22 11:06:17

不错

亲爱的路人幸福 发表于 2024-7-22 11:06:20

zhizhe 发表于 2024-7-22 11:22:18

不错

人潮里 发表于 2024-7-22 11:45:30

阳光阳光 发表于 2024-7-22 11:47:29

{:mocs_33:}

斌娃 发表于 2024-7-22 14:30:58

胜利之城

哗忆哆 发表于 2024-7-22 15:11:14

战国群雄之吴起

三步 发表于 2024-7-22 15:11:50

好地方

长安读史 发表于 2024-7-22 15:20:06

涨知识

土豆马铃薯 发表于 2024-7-22 20:17:06

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起始点

土豆马铃薯 发表于 2024-7-22 20:17:16

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起始点

糖宝爹爹 发表于 2024-7-22 20:57:03

地方是好地方,就是人太黑了

斯纳维 发表于 2024-7-22 22:04:13

红城

长安不长偏居中 发表于 2024-7-22 22:13:50

打的过白起吗?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这里是吴起,这里是“胜利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