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低碳建筑环境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在西安高校成立
我国既有建筑面积已超过800亿平方米,而通风空调系统的碳排放约占建筑碳排量的50%,如何降低能耗保障空间热湿环境?日前,“教育部低碳建筑环境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陕西省建筑设备科学与地下空间环境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西安建大举行。来自国内外专家学者就推进低碳建筑环境和地下空间保障领域的创新发展进行了研讨。
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上, 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重庆交通大学校长赖远明,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瑞典于默奥大学工程物理与电子学院院长奥勒弗森·托马斯教授,全国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暖通分会名誉会长罗继杰,西安建大建筑设备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李安桂教授以及部分学术委员会委员现场参加会议。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欧暖通卫生工程学会主席、芬兰阿尔托大学科索恩·里斯托教授等线上参加会议。
大会上,西安建大党委书记朱晓渭向赖远明院士颁发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聘书。随后,赖远明院士向副主任委员及委员颁发聘书。实验室中方负责人、“地下空间环境保障”全国高校黄大年教师团队负责人李安桂教授就联合实验室及研究中心的研究积累及近期工作情况进行了介绍。
据介绍,建筑空气环境保障面临如何降低能耗保障空间热湿环境、如何有效控制地下空间有毒有害气体保障生命安全、用智慧化赋能地下空间环境控制等瓶颈性难题。经过三十余年的研究,团队已研发出附壁通风理论及技术、地下空间灾变环境高效通风引排技术、高效低阻低碳通风空调输配技术等多项成果,解决了诸如厄瓜多尔水电站、雄安高铁站等一系列国内外地标性大型工程的环境保障瓶颈性难题,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世界可持续能源技术创新奖等。
“未来,团队将围绕地下环境保障智慧化等方向开展研究,不断推进技术产业化,进一步加强在人才培养、科研与协同创新等方面的国际合作,围绕地下空间战略需求不断取得创新成果。”李安桂说。与会专家学者对联合实验室取得的成果给予肯定,并从科研发展方向、国内外合作方式、近期目标、发展规划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
赖远明院士在总结讲话中表示,“教育部低碳建筑环境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与“陕西省建筑设备科学与地下空间环境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在地下空间环境与建筑环境保障等领域有长期科研成果积累,取得了一批创新性的成果。希望联合实验室与研究中心产出更丰硕的科研成果,成为具有一流创新人才培养能力、一流管理水平、一流学术环境、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世界一流国际合作平台。
据悉,“教育部低碳建筑环境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是由西安建大为牵头单位,联合瑞典于默奥大学、芬兰阿尔托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共同组建,于2023年11月获批。实验室以我国“双碳”战略为引领,围绕建筑环境与地下空间环境低碳学科前沿和重大需求开展深层次合作研究,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同时吸引国际一流学者交流到实验室长期工作,不断提升开放创新能力和国际学术影响力。这也是陕西省属高校首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任娜 通讯员 马长蕊
好滴 好 不错 浏览 不错 陕西省属高校首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祝贺 降低能耗保障空间热湿环境 低碳建筑 碳达峰碳中和,建筑领域当仁不让 不断提升开放创新能力和国际学术影响力 好 好事 祝贺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