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动秦汉 发表于 2024-6-3 09:17:53

从长安出发!陕历博秦汉馆推出新展→



2014年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今年已是10周年。为此,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日前推出“从长安出发:丝路申遗成功十周年主题展”。该展时间跨度自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6世纪,展览以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3国的33处遗产点为核心,展示了申遗成功十年间的研究新成果和保护新面貌,同时首次对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唐墓塔式罐进行了集中展出。
此次展览立足汉唐,从长安出发贯通整个亚欧大陆,通过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展出各地博物馆和考古基地收藏的文物及图片资料。包括汉代简牍、魏晋石窟造像等在内的330余件展品,全方位展示了这段历史时期丝绸之路沿线各地的城市规划、商品贸易、艺术生活等多方面内容,生动诠释了这条古今交织、文明荟萃的千年商道对人类文明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展览特点丝绸之路沿线的许多城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对丝绸之路的维护和东西文化的交流做出了贡献。比如中原地区的长安、洛阳,河西的敦煌、武威,西域丝路南道的于阗、楼兰和北道的龟兹、焉耆和高昌,楚河流域的碎叶城、巴拉沙衮城、新城和开阿利克城等。本次展览展出哈萨克斯坦的展品共计13件(组),来自开阿利克遗址和塔尔加尔遗址出土的釉陶碗、带祭坛的陶罐等,是中亚地区丝绸之路商贸和宗教文化的代表。

中国境内展品主要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陕西省和河南省。包括汉代简牍、魏晋石窟造像、唐三彩、唐代佛经文书、唐代塔式罐、唐代伏羲女娲帛画等,材质丰富,主题多样。其中悬泉置遗址出土的汉代简牍,是丝绸之路上人员交流频繁的直观反映。
悬泉置鸡出入簿(复制品)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
悬泉麻纸·汉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本次展览第一次将陕西历史博物馆藏陕西唐墓出土的塔式罐集中展出,彩绘鲜艳,造型多样,与中国古代丧葬文化结合起来,是印度佛塔中国化的集中体现。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总长达8700多公里,由分布于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33处代表性遗迹以及它们之间的交通交流关系构成。正是倚靠它,在东亚古老文明中心的中国“中原地区”和中亚区域性文明之一“七河地区”之间建立起了直接、长期的联系。
33处代表性遗址点分布图申遗之路“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申遗工作是在多年学术成果和实地考察经验的基础上的创新。2007年开始,中国及中亚五国正式启动了丝绸之路整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珍贵文物一览

动物纹碗公元10-12世纪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州开阿利克遗址出土
铜礼灯 (复制品)公元前4-前2世纪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地区出土
还有伏羲女娲帛画麦积山佛像悬泉置木简……跟文物一起横跨丝路 纵览千年
伏羲女娲帛画·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出土帛画用三片原白色绢缝合,上彩绘伏羲女娲,二人上身相拥、下尾相交;右为伏羲,为深目高鼻的胡人形象,左手执带墨斗的矩尺;左为女娲,女娲发束高髻,右手执规。二人共穿饰有白色横条纹的红色花裙,色彩分别为黑、红、白三色。二人上方有太阳,尾下是月亮,两边是星辰。我国古代有“天圆地方”之说,伏羲女娲分执规矩,其意为“司天规地”。伏羲女娲是我国神话传说中人类的始祖神,在宫殿或墓室中描绘这类传说故事,是为了祈求他们保护并造福子孙,保佑逝者灵魂升天。
泥塑坐佛·隋麦积山石窟
悬泉里程简(复制品)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
人物故事图画像石·东汉陕西神木市出土
画像石局部细节古代文献《穆天子传》以日月为序,详细记载周穆王驾八骏西巡天下并会见西王母的故事,展览开始的这一方出行图画像石正是对这一传说的直观再现。
陶百花灯·汉河南省洛阳市出土
陶百花灯局部细节陶百花灯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灯柱和枝杆;灯柱中间分三层,各伸出四支曲枝以承托灯盏,在第二、三层灯盏中间各插一件龙形饰,龙形饰均有双翼,其上各坐一人;灯柱顶端为一圆形灯盏,中间和下端各有一圆盘。灯的下部为一喇叭形灯座,座身自下而上分为三层,塑有狗、猴、羊、鸟等动物形象以及一手扶膝一手捂耳的人。陶百花灯形制复杂,造型独特,作为重要的随葬品,与升仙思想密切相关。
金狮串饰·西晋河南省洛阳市出土
仪礼简·东汉甘肃省武威市磨咀子汉墓出土
仪礼简局部细节
“裴肃进”双凤纹金花银盘·唐西安市北郊坑底寨村出土
银盘局部细节盘作葵花形,中心刻双凤对舞,周衬以宝相花饰,优美生动,盘底刻有铭文:“浙东道都团练观察处置等使大中大夫守越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臣裴肃进”,是唐代金银器中杰出的作品。
对鸟对羊吉字纹锦·唐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出土

焉耆文《弥勒会见记》剧本·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耆县七个星千佛洞《弥勒会见记》描绘了未来佛弥勒的生平事迹,主要叙述了弥勒离开师傅、离开家乡、赴正觉山会见佛祖释迦牟尼并拜其为师,获得佛果成道,成为未来佛的故事。根据书写文字的不同,《弥勒会见记》有吐火罗文和回鹘文两种写本,新疆博物馆藏为吐火罗文A本。
叙利亚文刻石·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霍城县阿力马力古城出土
于阗文文书·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博物馆这件文物带有完整的封泥。
镂空金马饰·战国至西汉榆林市横山区出土
蜻蜓眼·战国甘肃省博物馆接收移交文物其呈圆球形,中空,一大一小两颗,球面镶嵌多层疏璃圈。一珠部分眼圈内镶黄色的眼珠,另一珠的眼圈内镶琉璃眼珠,和琉璃珠色相同。因为形如蜻蜓的复眼故名蜻蜓眼。
“双驼图”画像砖·魏晋甘肃省嘉峪关出土
青石立佛·北朝陕西省西安市汉长安城遗址出土
石质舍利馆·五代甘肃省灵台县出土






继续阅读
☛从长安出发——丝路申遗成功十周年主题展◐展览时间:2024年5月18日—11月18日◐展览地点: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临展厅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长安出发!陕历博秦汉馆推出新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