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满城盛唐风华中,“秦汉热”已强势来袭!
在大唐不夜城,无数明眸皓齿的汉服姑娘仿佛刚从杜甫的《丽人行》中走出来;在大雁塔,低头不语的玄奘法师身前,充满青春气息的盛装少年们畅怀大笑,“穿越时空”的瞬间在此定格。如今,盛唐气息浓厚的西安,在全国文旅市场上收获了足够亮眼的成绩。
盛唐文化被众人喜好固然令人骄傲,但作为千年古都的西安,背后丰厚的文化底蕴,例如厚重霸气的秦汉文明,也不应在盛唐文化的光环之下失色。
近日,伴随着一场国际文化盛会的成功举办,一直积蓄力量的秦汉文化正在西安掀起期待已久的热潮。
XI'XIAN大流量IP加持“秦汉热”有了支点
伴随着“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在位于秦汉新城的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成功举办,这场国际盛会开幕当天,西安人乃至全国热爱历史的人们所期待的陕历博秦汉馆正式开馆。
一场国际文化盛会的影响力如何,一座博物馆的号召力如何,在上周末我们都已亲眼见到。
世界目光聚焦于刚刚面世的陕历博秦汉馆身上,在这里,陕西将“秦汉文明”的魅力向国际展现,中国考古的成果、博物馆建设的示范、文旅融合的新动向,一一与国际交流对话。
人们流连于详细讲述秦汉文明的各大重磅展览间久久不愿离去,虎符、秦始皇兵马俑、汉俑群像、青铜兵器等多件精美的文物,以及秦汉的疆域图,为观众营造了一个强有力的国家形象。
夜幕降临,时空之门打开,沉淀2000年的秦风汉韵扑面而来。
秦汉馆所在的大秦文明园里,《盛世鼓舞》音乐奏响,全新升级的大秦水舞光影秀缓缓启幕,秦汉鼓乐表演气势恢弘;主舞台上,《小雅·鹿鸣》唱诵出悠悠古韵,太史公“司马迁”带领大家领略丰富厚重、大气磅礴的秦汉文明。
汉风集市里各类店铺林立,贵族、百姓、商贩、杂耍等NPC熙熙攘攘,行为艺术表演、互动装置、虚拟数字人带领游客近距离感受秦汉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这里,古人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被陕历博秦汉馆通过文物、展板以及大量的多媒体装置,将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文明化作一本“会说话有画面的秦汉史书”展现在每一位观众的面前。
陕历博秦汉馆镇馆之宝“丝路一号”制造于汉代,是目前中国发现时代最早的木板船
“千年秦汉·博物古今”博物馆之夜大秦文明园内表演
而当他们意犹未尽离开满是汉风秦韵的陕历博秦汉馆时,在博物馆的所在地,秦汉新城早已准备好了内容更丰富、意义更明确的秦汉文化盛宴。
历史遗迹层面,秦汉新城区域内拥有秦咸阳城遗址、西汉帝陵遗址群等重要的,彰显秦汉文化的资源,这些也是赋予秦汉新城更大发挥空间,做大文旅产业的根基。
依托这丰厚的资源,秦汉新城打造了大秦文明园、大汉紫道等等文旅项目,为大众带来沉浸式体验秦汉文化的空间,一条“连接古今的秦汉文化带”已经初现雏形。
实际上,对于来到陕历博秦汉馆或者此前在试开放期间来过的观众来说,这一次所带来的感触不光是正式开馆后内容层次的丰富,更看到了博物馆周边配套的完善性和可游玩性获得极大提升。
短短几个月内发生的变化,看似是为了陕历博秦汉馆正式开馆而准备的,而在明面变化背后,是一座新城为了大力保护开发自身秦汉文化而做出的长久努力。
如在交通方面,为了便捷游客通过各种交通方式来往陕历博秦汉馆,秦汉新城所打造的周边交通配套工程可全面解决泾渭大道、兰池大道、兰池二路、兰池三路、西安地铁14号线秦宫站的互联互通,形成交通环线。而周遭2000余个车位,可充分满足停车需求。
交通基建是必备配套,而考虑到现今游客对文旅配套的多样化需求。在陕历博秦汉馆南广场,每一天红心店、i游客服务中心、探秘秦潮集合店、兵马粮文创、茶话弄、宝厢汉服等商业设施已开业,融合文创、零售、茶饮、汉服等业态,为游客提供可体验、可娱乐、可消费的文旅消费新场景。
同时为了完善游客的秦汉之旅全方位体验,餐馆餐车、渭河生态景观带旅游服务驿站、刘家沟村农家乐、星河湾酒店等配套,都已聚合成型,打造了集休憩、餐饮、住宿、购物等“文旅+商业+休闲”服务业态。
有别于困于城中高楼大厦所围绕的博物馆,秦汉新城别具新格的将陕历博秦汉馆外也视为可看、可玩的一环。
当游客走出陕历博秦汉馆,可以一眼看到周边2000多亩土地带来的壮观田野景象,其中大地景观千亩麦田已拔节抽穗,麦浪随风涌动。
值得一去的还有,位于秦汉新城大秦文明园南侧的秦陌花塘,各类花卉在阳光的照耀下竞相盛开,绚烂多彩,美不胜收。除此之外,秦陌花塘将配备服务设施和艺术装置,设置“平战结合”停车场地,打造具备开展露营、后备厢市场、野花节事、科普教育等活动功能的休闲郊野公园。
实际上,秦汉新城对周边多个地块都进行了绿化提升工作,形成面向公众的大片户外休闲草坪绿地,在获取知识之余,可漫步野外感受自然风光,在这片土地上神游千年前秦汉帝国之强盛。
以上种种,皆可看到秦汉新城对陕历博秦汉馆落户后竭尽全力做好后勤保障的用心,而如今人头攒动的场景,秦汉文化热度的提升,都验证了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其实,近年来西安对周秦汉文化的推动亦在发力,但相较于有着曲江新区为主阵地集中发力盛唐文化,西安多处周秦汉文化富余地或因考古、政策原因开发乏力,或因遗迹景点名声不显,难以成势。
秦汉新城本身拥有独一无二的秦汉历史文化资源,国家级文化保护单位达11处,是一座硕大的天然历史博物馆。
而陕历博秦汉馆的落成开发,在自带陕历博这一大流量IP的同时,所在地秦汉新城自身有着完整的秦汉文旅资源。
本身,秦汉新城就是秦汉文化开发保护利用的主阵地。
如今在“北跨”加速以及大流量IP的加持下,秦汉新城在基建配套和项目开发上的默默耕耘终于有了发力点,而在主阵地的大力推广下,“秦汉热”正在强势来袭。
XI'XIAN如何保持热度?秦汉“王牌”不断
需要承认的是,正是因为陕历博秦汉馆的落址开馆,才有了秦汉新城当下区别以往的热度与客流。
公开数据显示,自去年底试运营以来,秦汉馆已接待30多万游客。
纵观文旅市场上那些热门目的地城市榜单上的常客,绝非是凭借一处景观的打造而吸引游客络绎不绝、经久不衰。
特别是近年文旅新趋势下,不少城市或因某一特别契机而突然爆火,短时间内大量游客涌入,拿到机会的各地也迅速响应,在交通、配套、体验、环境等各方面投入精力,加快改善的步伐。
对于秦汉新城来说,是选择昙花一现?还是一路繁花?显然,秦汉新城用自身的行动表明态度选择了后者,而诚意满满只是其迈出的第一步。
更重要的,是区域背后强大文旅资源的支撑。
要知道,在极度“内卷”的文旅市场,就算是头部,同样不敢也不会放松态度,在用不断的资源再开发与文化再创新,于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被游客所青睐,甚至提高游客重游率。
当我们用这一视角去探究秦汉新城的变化时,秦汉馆和中国主会场活动带来的关注,反而成为了秦汉新城捏合区域文旅资源,以点带面激发区域活力的起点。
翻开秦汉新城的文旅项目版图,除了可谓“祖师爷赏饭吃”的历史文化目的地,秦汉新城还打造了张裕瑞那城堡酒庄、秦汉国际马术中心、际华冰雪中心、渭河生态景观带等涉猎广泛的文旅空间,这些不同的“王牌”给秦汉新城贴上了丰富性、多元化的文旅标签。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不少项目是秦汉新城通过新建或改造新晋推出,或者借势宣传的特色目的地,其出发点和目的无疑是通过更多场景的策划与建设,丰富游客抵达后的可玩空间,优化文旅体验度和满意度。
例如今年五一开放的际华冰雪·西安冰雪中心,拥有练习、初级、中级和高级4条综合高差为34.7米的专业雪道,适合各类雪友尽情畅滑,四季可滑的真雪,即便是在夏日也能感受滑雪的刺激与欢乐。
而伴随着秦汉馆落地,秦汉新城规划打造的“大汉紫道”,泾渭大道至长陵段已经率先试开放。令人惊喜的是,沿途建有的5座旅游服务驿站,会带给游客全然不同的体验。
1号驿站可远眺汉惠帝安陵、赵王如意墓和鲁元公主墓;2号驿站可眺望秦咸阳宫遗址;3号、4号驿站,则能沉浸式体验乡村闲适生活;5号驿站则临近汉高祖长陵和吕后陵附近,驿站不远处,就是正在进行展陈布置的长陵博物馆,未来开放后,将成为秦汉新城又一个文旅新IP。
仅仅是部分试开放,就可形成站站不同,一站一风景的特色线路。
通过频频动作,我们可以观察到,秦汉新城正在以规模化的文旅空间打造,提高区域文旅项目的可玩性,以联动化的模式运营,强化资源整合塑造立体文旅形象,提高吸引力和竞争力。
当然,在足够的空间载体背后,通过创造性、前瞻性的策划设计,引入举办更为新潮的各类活动,是让区域能够频频出圈的又一张“王牌”。
这方面,作为文旅新秀的秦汉新城,也在根据热点趋势的观察与把控,用板块的精心策划,精彩活动的持续输出,创造更多可能性。
在“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当天,大秦文明园里上演的 “千年秦汉·博物古今”博物馆之夜主题演出活动,迎宾礼、“千年秦汉”演出、“建鼓舞”“秦俑”行为艺术、“秦人秦说”表演等,为广大市民游客带来可看、可听、可互动的文博盛宴。在收获大量好评后,面对希望能将活动继续的市民心愿,秦汉新城从善如流,果断将精彩演出场次增加,在5月19日-22日期间连演4天。
果不其然的是,场场爆满的活动现场将“秦汉热”持续推上一波又一波峰顶。实际上,参照演出效果和其他热点景区的文旅表演经验,我们其实建议秦汉新城能将此类文旅活动常态化、定期化,若能如此,配合陕历博秦汉馆自身热度,未来大秦文明园系列演出将列入全国游客来西安游玩必去的又一个打卡事项。
在近年露营爆火的趋势下,秦汉新城在大秦文明园、渭河生态景观带等可利用区域,打造了帐篷营地,为大众提供户外休闲出游好去处。
例如在渭河生态景观带的兰池驿,向东北方向不远,就是草地露营区,在这里,还可以吃火锅、烧烤、喝茶,还有人求婚、庆生、团建。同时,兰池营地还会开展挖莲藕、观候鸟、野火营等系列家庭研学旅游活动,给大众休闲提供了更多可选择的方式。
而在大秦文明园的帐篷营地,则通过举办音乐节,打造创意市集、非遗美食、互动体验等区域,带给游客不一样的露营感受。
仅仅一个露营,秦汉新城就能玩出不一样的花样。
实际上,秦汉新城既能带给游客历史文化的熏陶,也能收获难得的安逸与静谧,拟或是带来年轻、活力与热情。
给人的直观感受即是:大家或许是被不同的元素吸引而来,但在秦汉新城,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贴心的秦汉新城,还为不同类别的游客,规划有不同主题的游玩路线,让人有期待、跑不错。
这种差异化并行的文旅目的地打造,为秦汉新城保持热度、留住游客提供了足够支撑,也让秦汉文化与在地经济形成深度的交融互动、融合发展,让文旅产业成为一张特色的区域标签。
盛夏来临,秦汉新城带着丰富有趣的各类活动,闯入陕西文旅市场。
这里,还会带给游客什么样的惊喜,我们拭目以待。
荣耀西安网
编辑:解革/Lyna审核:解革/Lyna监制:号称嬉皮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
好 干得漂亮 成立十年的秦汉新城,咸阳,哪个拥有更高的知名度,更深厚的历史,更值得宣传的价值?但凡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会有明确的答案。不能买珠还椟,不能鸠占鹊巢,割裂历史文化。西安以大唐为主,咸阳以秦汉为主,两座古城相得益彰,才能真正带动起旅游经济。不能把纽带当做主体来喧宾夺主,使咸阳市不能参与从而浪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实在是发展的大谬! 好 赞 旅游兴旺 咸阳原上草 发表于 2024-5-22 10:47
成立十年的秦汉新城,咸阳,哪个拥有更高的知名度,更深厚的历史,更值得宣传的价值?但凡有点历史知识的人 ...
秦必楚是西,咸共同发展,咸阳占的是名,西安占的是实 浪子王 发表于 2024-5-22 13:20
秦必楚是西,咸共同发展,咸阳占的是名,西安占的是实
秦咸阳城就位于咸阳市,把秦都安在西安与国家认知相违背与几十年教育不符,应该发挥地级咸阳市的共同力量,而非秦汉新城一个娃娃唱大人戏,总是别扭。咸阳秦汉,西安大唐,两市联手定位明确,历史与现实共振共同发挥力量岂不更好。 可笑,咸阳长期就是西安府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是在解放后才划出了一个咸阳市,只存在了几十年,你就要和西安抢秦汉文化了吗?再说咸阳在2030年之前必合并到西安成为大西安的组成部分,都是一家人了,还在争你的还是我的,没有丝毫意义了! 长安无处不飞花 发表于 2024-5-22 14:35
可笑,咸阳长期就是西安府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是在解放后才划出了一个咸阳市,只存在了几十年,你就要和西安 ...
什么叫抢,国家教科书秦咸阳城位于今咸阳都教育了几十年了,难道不该把这种教育的力量发挥出来?秦汉新城跟咸阳市合作打造秦汉文化,相得益彰。 本帖最后由 热心市民 于 2024-5-22 15:22 编辑
咸阳原上草 发表于 2024-5-22 10:47
成立十年的秦汉新城,咸阳,哪个拥有更高的知名度,更深厚的历史,更值得宣传的价值?但凡有点历史知识的人 ...
交给咸阳黄花菜都凉了,无论是咸阳宫遗址还是五陵路上的“大汉紫道”,咸阳从解放后管了多少年,任何变化都没有,秦汉新城大手笔发展文旅,做了咸阳永远不可能实现的事有什么不好?你把汉唐局限在西安,那么咸阳是不是也不可能宣传汉唐了,唐乾陵、唐顺陵、汉茂陵难不成都要改姓吗? 咸阳原上草 发表于 2024-5-22 15:02
什么叫抢,国家教科书秦咸阳城位于今咸阳都教育了几十年了,难道不该把这种教育的力量发挥出来?秦汉新城 ...
咸阳的主城区和古咸阳没有任何关系,秦汉新城现在已经是西安的西咸新区一个部分了!行政上跟咸阳主城区没有关系了!最后咸阳主城区也会在2030年之前合并到大西安的版图中,到时候更没有什么咸阳的事了! 热心市民 发表于 2024-5-22 15:11
交给咸阳黄花菜都凉了,秦汉新城做了咸阳永远不可能实现的事有什么不好?你把唐仅仅局限在西安,那么咸阳 ...
各自定位共同发展。别只看现在的成绩。十几年前咸阳市开始打造秦汉文化旅游,现在秦汉新城的门脸项目大秦文明园,秦汉馆,五陵原旅游路可都是咸阳的底子,只是后来西咸代管咸阳被迫停止了。 咸阳原上草 发表于 2024-5-22 15:16
各自定位共同发展。别只看现在的成绩。十几年前咸阳市开始打造秦汉文化旅游,现在秦汉新城的门脸项目大秦 ...
十几年前就打造,再给咸阳一百年也不可能让秦汉的文旅包括人居环境达到现在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