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五幸:让夏日点燃我们对生活的热情
高五幸:让夏日点燃我们对生活的热情春“姑娘”羞答答的进了“闺房”,扑入夏“汉子”滚烫、强健的“胸膛”。
四季轮回,岁月迭替,如同“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到了季节或时候,便会不请自来,谁再有能耐,也难以阻挡这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
浅夏,少了春寒料峭的束缚,多了生动活泼的自由。街道上男孩子亮出肩膀、胳膊,黑黝黝的,一疙瘩瘩肉,尽显阳刚之气;而女生则短衣短裙,露出凸凹曼妙的身材,亦有阴柔之美。男女组合,完美展现,阴阴阳阳,惜惜吸引,让这个世界有了生气,有了灵动,有了味趣,有了活头。
浅夏,春天开的芍药花艳丽劲已过,接踵而来的白晶菊、石榴花次第花开,粉墨登场,这些夏日开的花虽无芍药花大红大紫的张扬,却向人们展示了另一番韵象:白晶菊形如葵花,小巧玲珑的身子在微风中摇曳,花向阳光,显露出刚强、倔犟的模样。而石榴花如火把,绿叶丛中一簇一簇的红,天然雕饰,绿肥红瘦,美的可爱!尤为称道的是榴花,胜于别花的不仅仅是赏玩,花期过后还会孕育出拳头大的果实来,粒粒珍珠,令人谗涎欲滴。
浅夏,农民充满憧憬、为播洒希望而忙碌。夏种、夏管,不误农时,因为人误地一时,地会误人一年,马虎不得的。此时候,小麦抽穗升浆,油菜尚在练籽,大面积的麦收时机未到。而樱桃、黄瓜、蕃茄、甘兰、菜花、茄子、青芛、辣椒等果蔬却陆陆续续的上市,到了变现的季节。此时候的果蔬,脱掉了一袭白衣,自由自在,享受照射的阳光,天然的生长,用这种应时的绿色食品裹腹,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人们初夏的“宠物”而备受喜爱。
浅夏,我骑着电动车,游世博园,到桃花潭,至新寺遗址公园,所到之处无不感到夏的气息,夏的温度:世博园用月菊扎起的“蓠芭围墙”,象条美丽的彩带,姹紫嫣红,热情奔放;桃花潭公园里的荷叶已长出水面,隐隐约约可见池中的鱼儿冒着“水泡”;而故乡的新寺公园,四五年未回,感到熟悉且陌生,熟悉的是地方还是那个地方,陌生的却是公园增加了“119”消防景观宣传,还有进入公园由东门改成了南门,门口多了尊石头雕刻的“新寺遗址公园”的招牌。一进门的东西通道上,樱树参天成荫,象把大伞遮阳,让人感到凉爽。逛公园累了,可以在这儿歇歇脚。
浅夏,即初夏。陈忠实老兄的中篇小说“初夏”,描写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农村开始实行联产责任制的人和事。初夏,隐喻着农村管理体制改革如火如荼、方兴未艾的新生事物,描写在这场历史变革进程中,农民不甘平庸,在种好粮食的同时,养牛养鱼办砖厂,在第三产业发展方面积极探索,留下了奋斗、拼搏的故事。其中富有灞桥地域特色的描写和土的掉渣的方言对话,让人读后感觉亲切,从中获得精神被感染、积极向上的前行力量。
浅夏,艳阳高照,风儿不燥,花花草草,依旧妖娆。这个时节,“风景这边独好”!让我们点燃对生活的热情,高扬起生命的风帆,积极投身于热火朝天的事业中,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为国家、为家庭贡献自己的力量。
快乐属于热爱生活的人,收获属于黙默的耕耘者。
作者介绍
高五幸,西安市灞桥区人。20岁创作的剧本“席筒相亲”(与王韶之合著)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曾经是中共灞桥区委中心通讯组成员,西安晚报通讯员。陕西省农民诗歌学会理事,头条达人,荣耀西安网“大学士”,《美篇》文学领域优质作者,灞桥区作协小说委员、灞桥区诗词楹联学会常务理事。著有《灞上烟火》《灞上人家》《灞上放歌》文集三部。
快乐属于热爱生活的人,收获属于黙默的耕耘者。热爱生活的人,四季如春,处处都有阳光。 夏天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 风中的百合花 发表于 2024-5-9 11:56
夏天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
谢谢老师的鼓励。 阅览 辣椒红红 发表于 2024-5-9 12:25
阅览
谢谢老师的鼓励和支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