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开以来沿海城市最主要干的一件事
能源化工业京津翼,环渤海湾,长三角,珠三角最主要最核心的产业支柱就是能源化工业,什么科技,什么贸易,什么制造业都是产业链的延伸和升级和分化。 沿海发展化工业几个优势,港口优势,水资源优势,化工盐获取优势,风向优势,排放优势。 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化工业就是低端工业,化工业实质一直都是高端高科技高资金技术叠新快的高质量产业。一般国家都玩不起,中东产油国都是纯纯卖资源,根本没有发展起来化工业,就是炼化能力也很弱。 化工业是国内沿海城市发展的根本,江浙的小商品和珠三角的轻纺都是依托化工产品而发展的。东北重工业基地的落寞,是国营机械制造业的落寞而不是化工业的落寞,大庆油田从一开始为服务就是服务重工业制造而生,没有形成化工产业,同样山西煤也是,包括陕西境内铜川煤,他们的使命一开始就不是化工,只是为燃烧而生。 榆林作为承接沿海化工产业的承接地,优势很明显,各类资源丰富,能源获取方便和便宜,工业用盐储量极其丰富,出海通道近和便捷,加上一带一路联通的西亚和早年建设的东输管道获取也方便。还有一点就是榆林是国内风电和光电最好的地方,甚至没有之一,而且还靠近消费市场,风电和光电上网电量两年前就已经占据三分之一。山西虽然也有很丰富的资源但种类差了些,也不是产盐大省,最要命是汾河谷地,风向也不好,所以山西在化工业上就是没戏。榆林除了水资源是弱势,其他都是优势。
产业链单一,煤挖完了怎么办,都是扯淡,就单把中国化工基地这张牌打好就可以屹立在中国城市前端了,世界本质上是一个化工的社会,就是吃的也得用化肥,工业革命后应该分冶金机械时代和化工时代。产业单一应该讲的是产业链的单一,深化化工产业链不是产业单一,能把化工产品都弄出来,才叫牛逼,这件产业单一吗。化工业不仅吃钱吃时间还吃技术,一个技术的叠新快慢能决定企业的存亡,是正儿八经的高科技企业,一点也夸张西安高新区绝大多数科技公司所谓的科技含量和研发都比不上化工。欧美国家不是控制了石油,而是控制了世界化工科研壁垒。 考虑资源挖完,不如考虑材料学,生物医药,化肥轻纺等等等科研和技术能否持续更新支撑化工业。人类未来可以不加油不烧煤,用的电也核聚变,但吃的用的穿的出行住的还是离不开化工,除非未来能随意组合元素。 榆林不能单纯带入一个资源城市来看,应该看的是对化工持续的科研投入,更宏观一点是陕西高校科研实力如何。目前看前20年的布局开始在经济上反馈出来,只能说初步形成工业体系。国内能源多的省市其实很多,但有条件发展化工业的真没几个。四川和新疆还有山西就是典型代表,短板很致命,只能说各种条件凑一块榆林是真得天独厚 阅 支持 是吧 原创吗?有水平 说的很对! 这不都是地理经济学的必然吗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