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五幸 发表于 2024-4-24 19:26:14

高五幸:书画展览、古迹保护的打卡地——洪庆堡

高五幸:书画展览、古迹保护的打卡地——洪庆堡

西安市临潼区斜口街洪庆堡因了王季庆、高建强俩位雅士的坚持,成为书画展览、古迹保护的打卡地。

书画艺术馆在村子东口,是王季庆先生利用老宅修建的。展览馆集先生前半生的部分书画作品成果之大成,是洪庆文化艺术协会的体验基地。

季庆书画艺术馆的西边不远,还有一个展览馆,是“秦坑儒谷遗址保护人”高建强先生在家里设办的,陈列了遗址发现、保护的整个过程。

去年的农历3月15日,洪庆堡举办第30届兴文文化艺术节,我因在单位上班,未能亲往,但从相关的信息报导获悉,虽然天下着雨,但纪念活动场面没有因雨而受到影响,进行得顺利,产生了轰动效应。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热爱文化、敬重知识的社会走向。

“春风又度玉门关”。今年的农历3月15日,洪庆堡没了去年活动的锣鼓喧天,歌诵舞蹈,而是室外静悄悄,在展览馆室内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如何保护遗址,促进利用和开发”的座谈会。

受王季庆、高建强先生的委托,洪庆文化艺术协会会长路桄畅主持了今天的座谈会。“今天的座谈会只谈秦坑儒谷遗址如何保护利用和开发,在如何弘扬民族文化、兴文尊教、振兴乡村方面建言献策”。

临潼区原文体旅游局副局长(分管文物遗址保护工作)的董虎力向大家讲了秦朝统一六国、统一度量衡等历史和文化后,向大家披露文物部门将对秦东陵进行保护性开发,如果获得国家的正式批准,其规模将大于现在的兵马俑,必将带动临潼旅游业的大发展。

洪庆文化协会首任会长刘炳南年近八旬,却思维清晰,向同志们讲了秦朝的文化以及“儒者”和“术士”的概念和知识,让我听后耳目一新,很受启发。

对秦坑儒谷遗址保护是一个方面,更主要的是需要利用和开发,将资源转化为资产。参加座谈会的二十余位仁人志士,达成此共识。分别提出了遗址与休闲娱乐文化广场相融合,扩大影响力和幅射面;争取政府支持的同时,吸纳民间资本开发等合理化建议。同时对王季庆先生献身文化事业、对高建强先生义务保护遗址三十年的坚持精神给予了高度肯定和赞扬。

恰逢读书日,拾起爱国情。参加座谈会还有张智锋,孙正敏,苏西民,高五幸,路桄勋,玛丽娜,张丽英,姜仁礼,蔺安兴,腾功道,鹿拴喜,张仙丽,郭金海,王建西,王占文,赵爱玲等同志,以史为鉴,以史为镜,畅叙读书和文化之快乐。。

中国作协会员、陕西秦腔研究会长韩怀仁教授,一板“老百姓心里有杆秤”的桄桄乱弹,慷慨激昂,神彩飞扬,将座谈会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王季庆、高建强先生做为洪庆堡兴文活动的“东道主”,对前来参加的八方宾客表示感谢,“感谢大家对文化、对知识的尊重。感谢大家对洪庆堡兴文事业的支持和鼓励。人的寿命有限,而文化的生命无限。做为有文化底蕴洪庆堡的后裔,有责任、有义务把文化的接力棒接过来,传承下去”!
作者介绍

高五幸,西安市灞桥区人。20岁创作的剧本“席筒相亲”(与王韶之合著)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曾经是中共灞桥区委中心通讯组成员,西安晚报通讯员。陕西省农民诗歌学会理事,头条达人,荣耀西安网“大学士”,《美篇》文学领域优质作者,灞桥区作协小说委员、灞桥区诗词楹联学会常务理事。著有《灞上烟火》《灞上人家》《灞上放歌》文集三部。





田于兰 发表于 2024-4-24 22:09:47

赞!

他山之石 发表于 2024-4-24 22:40:11

高老师写得好

高五幸 发表于 2024-4-25 06:20:10

田于兰 发表于 2024-4-24 22:09
赞!

谢谢老师的鼓励和支持。

高五幸 发表于 2024-4-25 09:08:28

他山之石 发表于 2024-4-24 22:40
高老师写得好

谢谢老师的鼓励和支持。

飘摇365 发表于 2024-4-25 09:47:12

看看

高五幸 发表于 2024-4-25 12:06:46

飘摇365 发表于 2024-4-25 09:47
看看

谢谢老师的鼓励和支持。

辣椒红红 发表于 2024-4-25 13:12:46

书画养生

高五幸 发表于 2024-4-25 19:12:11

辣椒红红 发表于 2024-4-25 13:12
书画养生

谢谢老师的点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五幸:书画展览、古迹保护的打卡地——洪庆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