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五幸 发表于 2024-4-7 10:11:15

高五幸:洪庆文化旅游的一张名片一一写给灞桥区“槐花文化节”

高五幸:洪庆文化旅游的一张名片一一写给灞桥区“槐花文化节”

百花岭的槐花羞答答开,

引得八方的文朋诗友来。

洪庆一年一度的“槐花节”,

文化为旅游富民搭起平台。



含苞待放的槐月芽人们最爱,

宛若村姑的模样悦目爽怀。

要想吃到嘴需要好好表现,

如轻狂被槐刺扎就知道了厉害。



蓝天下的槐花如仙子下凡的姿态,

洁白的花瓣轻轻地在微风中摇曳盛开。

文朋诗友们纷纷拿起手中的笔,

描绘这秀美的景色抒发内心的感慨。



槐花节不仅是花的盛宴,

更是文化交流和传承的平台。

在这里人们可以品尝到地道的农家饭菜,

还可以感受到诗友们热爱生活的滚烫情怀。



繁华热闹的背后是文化的支撑,

正是文化契入编织成吸引、联络的纽带,

才能让岭上的旅游与农业有机结合,

实现助农富农促进乡村振兴把旧貌改。



通过槐花节唤起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

呼吁更多的人爱护自然,保护环境,

让脚下这片土地更加的生财聚财,

有了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造福后代。



百花岭的槐花羞答答开,

花的美丽让世界多了一抹色彩。

而槐花节也成为了一个文化的符号,

传承着洪庆的文化底蕴和精神风貌。



我们有理由相信百花岭的槐花年年开,

槐花节活动将会办的一年比一年更精彩。

文化活动为人们带来欢乐和感动的同时,

也将成为洪庆文化旅游的一张名片而扬四海。

作者介绍

高五幸,西安市灞桥区人。20岁创作的剧本“席筒相亲”(与王韶之合著)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曾经是中共灞桥区委中心通讯组成员,西安晚报通讯员。头条达人,荣耀西安网“大学士”,《美篇》文学领域优质作者,陕西省农民诗歌学会理事,灞桥区作协小说委员、灞桥区诗词楹联学会常务理事。著有《灞上烟火》《灞上人家》《灞上放歌》文集三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五幸:洪庆文化旅游的一张名片一一写给灞桥区“槐花文化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