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菜吖 发表于 2024-3-29 08:52:25

让你为秦腔提建议,你会如何让秦腔“老树”开“新花”?

穿过时光的隧道,古老的秦腔并非一成不变,固步自封。新的时代条件、新的审美风尚、新的剧场观演环境,无不对包括秦腔在内的传统戏曲提出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诉求。如果让你为秦腔提建议,你会如何让秦腔“老树”开“新花”?


长安不长偏居中 发表于 2024-3-29 09:51:52

等人老

梨树多云云 发表于 2024-3-29 10:25:37

先创作几个现代剧本
以现在最流行的逆袭,重生一类做为基点,故事剧情简洁明快,快速切换苦音(抑时)和欢音(爽点)。
戏服进行流行化!古风化, 比如cos化,用古风cos戏剧服装结合起来演出一场逆袭重生或者修仙类的短剧式故事,年轻受众应该是比较喜欢点击的。可以分类出一个现代流行秦腔。
只是秦腔缺少年轻创作者,年龄较大的人认为这是胡闹。

梨树多云云 发表于 2024-3-29 10:48:04

梨树多云云 发表于 2024-3-29 10:25
先创作几个现代剧本
以现在最流行的逆袭,重生一类做为基点,故事剧情简洁明快,快速切换苦音(抑时)和欢 ...

其实就是以秦腔为基础为基点打造一个融合秦腔的新型文化模式。
戏曲之所以老,一个是他的故事剧情太老套,现在年轻人想象力更丰富,更主观,他们不太喜欢老掉牙的故事,第2个是唱腔过于复杂曲折,也就是说一般人学不来,但我们能够看到像罗刹市海或者其他的一些带着轻度戏剧唱腔的作品大众是能够接受的。
第3个是服装造型过于一成不变,长久以来没有创新。就像时代发展到了今天,仍然穿着长袍马褂一样。
当然这些都是戏曲的文化符号,积累下来的精华。但时代和人的思想在不断进步,这些精华不和时代搭配逐渐会被落寞,最后变成纪念品。
有些人会说你懂个啥,戏剧本来就是那样的,人家有人家的各种规矩和表现手法,如果胡改就成了四不像了,就不能称之为秦腔。
毋庸置疑,戏曲是比歌曲复杂。歌曲抒发的是一种情感。但戏曲是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法表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剧情,并抒发感情,引起共鸣。但很显然,现在戏曲这个艺术表现手法,和现在的时代有些不合,有些落后,所以我们应该。改良这个仪式手法添加新的元素,创造新的亮点,当然这种改变可能会让戏曲的表现手法有些面目全非,甚至不伦不类,但他如果还能完全的表现了整个戏曲的剧情,并且获得大家的认同和共鸣,也抒发了感情,那么这种仪式表现手法主要是基于秦腔而来,那他就是秦腔新的流派。
不过这显然很难。
因为戏曲的受众都是年龄大的人,宁肯抱残守缺的传承下去。也不愿被新的艺术方式亵渎而发扬开来!
河南少林寺的蜕变其实就是这样一个过程。许多人把骂它丢掉了传承。但长久看来在寺庙文化这一块,也许只有少林寺的这种方式才能够发扬光大。

solariz0026 发表于 2024-3-29 11:17:53

秦腔必须下乡,接地气。

五医九儒 发表于 2024-3-29 11:21:27

在音乐课中加入乡土教材。譬如秦腔音乐欣赏,秦腔唱腔欣赏,唱词文学价值欣赏,学唱唱段。编排现代戏,反映新生活。

万国咸宁 发表于 2024-3-29 11:26:36

去年越剧能重新获得年轻人的喜爱,那不是没有原因的。题材上,一定再不是“三纲五常”的内容,以《铡美案》为例,其中情节是两个女的为争丈夫,争位次,这是现代人所不能接受的。在剧目上要新编题材,爱情故事是个不老的看点。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典型的爱情故事,这类题材在秦腔里就找不到。人们看剧从剧中寻找自己,去寻找自己的喜爱。现在秦腔的传统剧目,让人找什么?怎么可能获得年轻人的喜爱。越剧把《新龙门客栈》电影,改为越剧,吸粉无数。这些都是年轻人喜爱的内容。十年八年都是《黑叮本》,年轻人怎么喜欢?
这几年研究愿搞得那种题材《汾河湾的新娘》这些内容估计也只有搞文化的老领导喜欢,搞个题材老是苦大仇深的“苦难”“贫困”。严重脱离年轻族群的欣赏喜爱。

冀亮 发表于 2024-3-29 12:17:47

看看

开元天宝 发表于 2024-3-29 12:25:27

万国咸宁 发表于 2024-3-29 11:26
去年越剧能重新获得年轻人的喜爱,那不是没有原因的。题材上,一定再不是“三纲五常”的内容,以《铡美案》 ...

有道理

vantageV1 发表于 2024-3-29 12:39:23

不说陕西方言,唱不出秦腔……

zcd 发表于 2024-3-29 12:42:07

看看!

岭下散人 发表于 2024-3-29 13:10:26

演出滴时候配上字幕或者类似名片大小滴小传单,最起码让人即使听不懂也能知道是啥故事。这是最起码滴,要不然真的有可能会失传

斌娃 发表于 2024-3-29 13:25:59

秦腔摇滚

阳光阳光 发表于 2024-3-29 13:33:13

{:mocs_33:}

梨树多云云 发表于 2024-3-29 13:55:12

个人估计也许。随着社会老龄化加速,老龄人口数据的上升,戏曲说不定还能再繁荣一下,这也算是一个机会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让你为秦腔提建议,你会如何让秦腔“老树”开“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