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五幸 发表于 2024-3-11 12:35:12

高五幸:灞上之春

本帖最后由 高五幸 于 2024-3-11 13:46 编辑

高五幸:灞上之春

二月二,龙翻身。西安东郊的老洞庙起会了,从抖音上看,会是人看人,人挤人,人敬神,神佑人,万头攒动,盛况空前,热闹的气氛唤醒了过糊涂日子的我,换季了!

我的家乡在灞桥,亦称灞上。灞河堤坝上的垂柳,枝条已经长出鹅黄色的嫩,风儿摇曳,渐渐的泛绿,显露出婀娜多姿的优美线条,与先绽放的报春花遥相呼应,一绿一黄,展示着生命的希望和蓬勃。

春姑娘羞羞答答的,悄然而至。我想到,新寺村没拆的这个时候,天刚麻麻亮,村巷子里的高低门楼,鸡鸣狗吠,娃哭娘喊,便有了响动。春耕、春播、春锄、春灌和春管,“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乡亲们知道春季时令的重要性,不敢懈怠。庄稼一枝花,全靠人当家,土地下户后农民被“大锅饭”压抑许久的积极性,如山中的喷泉井喷,形成暗暗使劲、你追我赶的劳动场面。一垄垄麦田绿波荡漾,一畦畦油菜花香,一块块田地栽秧,人们不误农时,争分夺秒,锄草、施肥、灌溉、播种、育秧,把希望播洒在春天的田野上。慷慨激昂的秦腔音韵悠扬,跑了调的歌曲恣意回响,年轻的后生在嫂子跟前耍臊,被嫂子拿个土块撵得满地跑……,那些忙碌而快乐的时光,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忍俊不禁地偷着笑。

“草草绿了,花花红了,鸟鸟虫虫发情了。”小时候听村子里上了年纪人这么调侃,懵懵懂懂,只当是顺口溜嚷嚷。1981年,赵忠祥在中央电视台主持《动物世界》节目,其磁性悠扬的声音:“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又到了动物们繁殖的季节……”当时很多人模仿他,从此让我记住了赵忠祥,也知道了春天不仅仅是农业上的“春种一粒粟,秋收万石粮”,而且还有动物世界的繁殖。难怪乎文学作品中把少女的相思叫“怀春”,墙头猫娃的叫称“叫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说的是人事事如意,“春风十里,不如有你”。表达了青年男女热恋中彼此间相爱的情愫。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人勤春来早,灞桥区作家协会、灞桥区诗词楹联学会、灞桥区文化馆元宵节组织的“盛世龙腾、春溢灞上”本土诗人诗会,讴歌新时代,奏响迎春曲,让灞桥这个文学之乡再现昔日灞上风采。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灞上,春风吹醒了滋水,吹绿了白鹿原、百花岭,鼓荡着数十万灞桥儿女一颗颗不甘平庸、勇于拼搏的赤子胸怀,开发区内建设紧锣密鼓,加速推进,热火朝天,令人精神振奋;还没有动迁的村镇,发挥靠坡吃坡,靠田吃田的优势,在特色、特质、特别方面迈进,充分利用地域优势,积极开拓生财聚财新路径,春溢灞上,满眼尽是一幅闹春的图画,一首前进奋为的歌。

阳春三月日日新,滋水河边多丽人。菜花黄,桃花红,梨花白,灞柳绿,五彩缤纷,引人入胜。也正是采青挑地地菜的好时节,用地地菜包饺子新鲜味美,令人馋涏欲滴,为春游增添一点生活乐趣。

十二生肖转圈圈,今年恰逢甲辰龙年。“二月二,龙抬头”。龙年逢龙日,双龙碰头带来好兆头。

活题回到老洞庙会上。“老洞庙别于他处是半坡坡造。会是从马家湾进一直向东到莫灵庙,十里路长摊摊摆了两街道”。

去年区作协组织采风我上过老洞会。人就是忒多,可以用人如潮涌、人山人海来形容。十里长街,生意人、手艺人、行人把南北路挤得水泄不通,卖各种饮食小吃的、鞋帽布匹的、日用杂货的、小工艺品的、丸散膏丹的,还有抽签算卦的、打拳卖艺说书的,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我随人流踽踽独行,不时看到各村前来凑热闹的,他们排着长长的队伍,敲锣打鼓,还有秧歌、狮子、高跷的精彩表演。

步行至莫灵庙村,向南拐慢坡子上,不远处便是老洞庙。这里善男善女虔诚的在神像面前烧香叩头,或祈求消灾免祸,保佑今岁平安;或祈祷神灵开恩、赐予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还有到送子娘娘乞子的,到关帝庙求财的,香火缭绕,弥漫在白鹿原的上空。

老洞庙会上,还有请来城里、县上的剧团助兴演出。我听着慷慨激昂、悦耳动听的秦声秦韵,美美过了一把秦腔瘾。

浪会浪饿了,我坐在饸饹摊上,咥一碗荞面饸络,又吃了碗灞桥的臊子面,得锤解馋,落了个肚肚圆。

老洞庙会上人多,势如春潮,激荡着灞上人民热爱生活、崇尚太平的心;形同火把,点燃了新时代农民逐光追梦希望的灯塔。

灞上之春,风景这边独好!

作者介绍

高五幸,笔名:高五星,初中文化,西安市灞桥区新筑街道新寺村人。自幼酷爱文学,20岁创作的剧本“席筒相亲”(与王韶之合著)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在省市主流媒体先后发表新闻稿件数百篇,曾经是中共灞桥区委中心通讯组成员,西安晚报通讯员,被西安晩报,中共灞桥区委评为优秀通讯员。头条达人、荣耀西安网“大学士”、《美篇》文学领域优质作者、话题评论员,陕西农村报网专栏乡村作家、陕西省农民诗歌学会会员,法制文萃西部网特邀作家,灞桥区作协小说委员、灞桥区诗词楹联学会常务理事。著有《灞上烟火》《灞上人家》《灞上放歌》文集三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五幸:灞上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