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童年遗迹的三学街【严建设日记】 2024年03月04日 Monday阴 20多年来,我写过多篇
怀旧童年遗迹的三学街【严建设日记】2024年03月04日 Monday阴20多年来,我写过多篇三学街安居巷一带的稿子,发过近千张老照片,有着无数难忘的温馨而怅惘的回忆。2021年的一天,我进城去取朋友相赠的一箱新茶,当年见安居巷正在拆迁中。马路两边已修筑了隔离墙。很多租赁户在搬走,有些老住户还在坚持中。现已戛然叫停。留下了个烂摊子。其道路逼仄,会车艰难,有时得收起倒车镜。给柏树林派出所出警造成困惑。安居巷曽名钱局巷。其北接东木头市、骡马市,南通书院门、三学街。曾给我留下过温馨快乐的回忆。现在煤场门前那个路灯可能成了文物,还是浸泡柏油黑黢黢的木头灯杆,上面是搪瓷灯罩,有昏黄的白炽灯泡。其至少比我年龄大。煤场里洗手处的搪瓷牌子还在,当年供自己搬蜂窝煤弄脏手的居民使用。一些地方还保存着60年前的状况。当年西安的所有煤场,都隶属于大庆路路北6号的西安市煤业建筑器材公司。我耳熟能详。屡次造访过。长安学街有使用城墙砖做的小灶房,那些城墙砖残余着15世纪白灰和糯米汁,一看就是明代的文物,虽说长着青苔,根本不是1984年户县的仿制品。巷北口大槐树下的刘铁匠家如今是湖南土菜馆。现在成了德胜楼涮肉,该地在60年代是摆摊卖零食的。柿子皮1分钱1撮,秫秸秆1分钱1节。还能2分钱摸彩。童年时代,我常去安居巷玩。60年前的安居巷是石子路。人行道上总会隆起拳头大小的土疙瘩,被行人的步鞋草鞋橡胶底磨得锃亮。梗脚。每逢下雨,到处泥糊糊。该地居民誉其为晴天一把刀,下雨乱糟糟。当年我们至少每月凭购货簿去安居巷煤场买次煤球。70年代的蜂窝煤是定量供应的,每月是3.04元。1975年仲夏夜,我曾邂逅一个漂亮姑娘,当晚我俩途经安居巷。一年后陷入初恋。曽即兴剥杜牧诗撰打油一首:南行钱巷一径斜,书院门里叩人家。灯下坐慕美人晚,腮晕红似二月花。三学街、安居巷里曾住过我的好多几位老同学、老朋友,还有插队的插友。还都有点难忘的故事。恩恩怨怨一言难尽随风而逝。有位叫罗建生的老户,李利民、何园老同学等十几人,前些年挂了。此处略。4年前的安居巷,成了美食一条街,字画和书画装裱、文房四宝、玉石翡翠一条街。林林总总啥都有。柏树林派出所也是从端履门拆迁搬过来的。南头最漂亮的仿古建筑是关中民俗博物院的办公地点。2013年我发过一篇旧文《西安老街安居巷的前世今生【严建设】》:早在40年前也许更久,坐落在南城墙角下安居巷附近的人,口口相承一句顺口溜:安居巷垃圾箱。也罢。多年以来一直到现在,安居巷北口的古宅下就一直搁着俩巨大的垃圾箱,夏天时苍蝇乱飞,臭不可闻,过往者无不掩鼻而逃。只是巷子北口西侧的那家棺材铺子被农行取代了。如今西安知道的人甚少。安居巷在明代时曾名钱局巷,其东南侧还有个古地名叫做钱局坊,据说有个铸币局旧址,在哪儿?没人说得清。但现碑林博物馆门外铜狮据传系这里所铸,狮身附贴铜币千余枚。巷东护城河沟内解放前后尚有铸造业者,后联合为东方红铁厂。迁址东大街中段南侧。50年前的安居巷没有柏油路。马路、人行道每逢雨雪天气泥泞不堪。天晴后结块成一个个鼓鼓包包的拳头大小的土疙瘩,人穿着薄底的布鞋走在上面很不舒服。个别居民会蹲下用铁制的小炭锨铲平。安居巷西接书院门,北靠东木头市、东通三学街。50年代一直到80年代的岁月,我们每月须去那个小煤店排队买煤,那年月人们做饭取暖都离不开煤。也不是能随便买的,要煤票定额排队才能买到,想多买根本不成。蜂窝煤用自制的轴承平板车吱咛吱咛拉回家,不小心打碎了再用簸箕端来换。如今煤店的旧址真正成了垃圾场。缩小了的煤店还保存着昔日的风貌。大铁门上的牌匾很有年代了。有俩年轻人看我拍摄,琢磨文字搞不懂:星期三下午学习是神马意思?干嘛要学习?在60年代末安居巷曾更名永革巷,取永远革命之意。《西安晚报》曾讹传为文革巷。其实三学街曾更名文革街。他们记错了。安居巷存有很多我童年时代的欢乐。当年几乎所有的院落里都住着熟悉的同学伙伴,可惜如今物是人非,煤店竟然还在,那些老同学老伙伴们销声匿迹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南方面孔的租赁户。4年前的安居巷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里面几乎啥都有。浴室、理发馆、旅馆、厕所,各种各样的小饭馆、炒货店、便利店、蔬菜店、水果店、五金店,以及各类出售文房四宝和画框的店铺,卖性药的卖成人用品的,卖水泥建筑材料的、卖彩票的,汽车租赁电脑维修、修鞋修锁子修自行车的总之啥都有。包括柏树林派出所也在其中。安居巷北口,开辟出一片比路面宽很多的人行道,摆满了各种摊点,卖鞋卖衣服的、卖碟的、卖烤肉的、卖麻辣串的,卖梆梆肉的。有趣的是在街边还有个豆腐泡馍馆,能令人联想起《创业史》里节俭的梁三老汉。4年前一个雾霾天气。我去安居巷时看到安居巷正在铺路和改造下水道,路面隆起一个个土包。有挖掘机,有些农民工或躺或坐或蹲,都在读书看报认真学习。多年来我拍摄过安居巷上千张老照片。当然,我所拍摄的一些景况将很快消失。西安的三学街和安居巷确实是充满怀旧气息的地方,这些地方保存了许多老旧残破的房子和五六十年代的遗迹,让人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时代。甚至拍摄到的儿童还穿着在身后系带子旧款的帘帘。我和老妻走出派出所大门,与相关警官握别。然后就近买了宣纸,在巷子里一家款餐店共进午餐,物美价廉。要了回锅肉、粉条炒豆芽、香菇青菜、麻婆豆腐。其米饭、蒸馍、紫菜鸡蛋汤不限量,合计花了30元。看到很多农民工络绎不绝来就餐。
三学街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文昌门内西侧之南,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唐代。唐末时期,太学迁至此地,使得这里充满了文化气息。宋代和金代时期,唐太学改为京兆府学,这条街道也因此得名南城巷。到了元代,府学和管理考试的机构贡院以及管理人事的机构提举司都相邻于此,更加凸显了这里的教育功能。明代时期,长安县学也设在此地,形成了独特的学府文化。这些历史背景使得三学街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而安居巷则是西安城东南城区里一条南北巷道,虽然名字听起来很普通,但其实它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明朝时期,这里设立了铸造钱币的宝泉局,因此这条巷子曾经有一个很响亮的名字——钱局巷。后来,“钱局”迁走,巷名逐渐雅化为安居巷,寄托了人们对安居乐业的美好寓意。在唐王朝时期,这里曾经是皇城的一部分,设置有太庙和掌管百工技巧事务的中央机构少府监。这些历史背景让安居巷也充满了怀旧的气息。现在,这些老旧残破的房子和五六十年代的遗迹成为了西安城市历史文化的见证,吸引着许多游客和市民前来探访和怀旧。这些地方虽然看起来有些破旧,但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内涵,是西安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这些地方也提醒着我们珍惜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今日想去柏树林派出所重新办个身份证,老旧的身份证有点不好用,照片相似度只有80%了。然后与老妻跑了趟安居巷,顺利办结。得三周后自己去验证指纹取回,或邮寄。现在派出所的办事效率愈来愈高了,服务态度没的说,不得不为柏树林派出所警官的素质点赞。跟几十年前生冷蹭倔大不一样。现在老百姓在柏树林派出所办理身份证如此顺利,并且对派出所的办事效率和服务态度表示赞赏,能够顺利地完成并得到良好的服务体验,这确实是件令人愉悦之事。派出所的办事效率和服务态度越来越好,这也是值得肯定的地方。作为公共服务机构,派出所承担着维护社会治安和服务群众的重要职责。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不仅可以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也有助于提升公安机关的形象和声誉。照例发一段短视频:星期日的韩森路浐河大桥还是很拥堵的,尤其是黄昏晚高峰时段,主要体现在西去的车辆、进城的车辆、回家心切的车辆。浐河大桥在星期日出现交通拥堵的情况,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星期日可能是许多人选择出行的时间,尤其是进城、回家或进行其他活动的车辆。会导致交通流量大幅增加,超过道路的承载能力。
安居巷北口有碑铭:三学街历史文化街区是陕西明清时期最著名的文化教育中心,其中“孔庙、西安府学、咸宁县学、长安县学”构成的“一庙、三学”是西安城市文脉的重要延续。区域内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碑林”为核心,集文物古连、书画艺术和碑刻等为一体,成为西安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典型代表和西安近代城市发展的实物例证。街区保护范围东至西号号,西至南大街,南至西安城墙,北至东木头市街北侧,面积约50.2公顷。其中核心保护范围面积约33.8公顷,建设控制地带面积约16.4公顷。公布时间:2020年04月公布单位:陕西省人民政府
很有趣 喜欢~,下次有这样的好内容,记得分享哦 童年记忆,怀念那个年代 。 。 。 。 。 真落后 逛 阅 说的好!我会持续关注你的作品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