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 刮黄风【严建设】 2024年02月18日 Sunday阴 刮了一天的黄风,混混沌沌
日记 刮黄风【严建设】2024年02月18日 Sunday阴刮了一天的黄风,混混沌沌啥都看不清。到了黄昏愈来愈模糊。果然是,冷冷飕飕天地变,无影无形黄沙旋。穿林折岭倒松梅,播土扬尘崩岭坫。黄风怪吹的三昧黄风,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沙尘暴吧。遥想上世纪50年代,时常刮黄风,卡车驶过,大灯闪烁拖曳着滚滚黄尘,对面不见人,闻着鼻子有点呛。当年马路上汽车很罕见。在城里行走,行人头发上眉毛上都粘有尘埃。那阵子条件差,家里门窗关不严,窗子玻璃都是烂的,回家一看,桌凳上蒙着一层薄薄的尘土,用手指可以写字。然后母亲下班后把被褥抱到院子抖擞。挂上绳子用棍子拍打。当年我们孩子们啥都想玩,甚至喜欢刮黄风。一刮大风,就想方设法找一片硬纸壳,一般是马粪纸的点心盒子,剪个圆圈,再在中间掏个圆圈,剪出一溜锯齿状,一左一右压倒就成了一个滚轮,然后趁刮大风,把滚轮竖着往马路上一送,接着风力就能溜出老远,我在后面跑着追,乐此不疲。小时候看过一本小人书,是俄罗斯的童话《青蛙公主》,里边有一段是伊万王子找他的新娘迷路了,然后遇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给他了一个毛线团,说你把线团丢在地下,线团滚到哪里你就勇敢着跟他到哪里,然后伊万王子谢过老人就跟着线团跑,线团不停的滚,最终历经千难万险找到了心上人。当然现在一有雾霾,就赖放炮赖汽车尾气等等。今日不敢出门,宅家炖肉饮酒打游戏。把上月的一组街拍照片发出。芳邻相赠的几袋榆林黄米酒,也是我的疏忽,没看说明直接下锅煮,结果糊了。再翻检出塑料袋一看,说明要添加1000毫升的水。当然不能糟践,继续添水回锅。前日警方通报,称大雁塔、大唐芙蓉园、大唐不夜城、小寨商圈、钟鼓楼、北院门文化风情街等地人流量、车流量已趋于饱和。大唐不夜城景区已取消当日演出。路况方面,绕城高速北段内环北辰立交、外环杏园立交,东段灞桥立交、纺织城立交,南段外环高新立交车流量较大。列出一些地铁站只出不进,还有些地铁站只进不出举措。这个状况过去很罕见,说明后疫情时代西安旅游业很旺。远在2018年同期,曲江在大雁塔大唐不夜城搞了中国年最西安的大型持续活动。终日鼓乐喧天笙歌聒耳、张灯结彩红红火火花团锦簇,一派歌舞升平万民同乐欢天喜地太平盛世景象。活动期间,每日人山人海,游客摩肩接踵,诚所谓车如流水马如龙,热闹非凡。尤其是雁南广场周边,人更多的很。以至于交警、协警和城管为维持秩序,把雁南广场到雁南路的斑马线管制起来,指导游客过马路。那儿人头攒动密密麻麻,人多极了,人山人海,扶老携幼呼男唤女,分分秒秒数百人在排队等候过马路,并被分流。感觉排队者秩序井然。分分钟在考验我们的耐心和素质。顺带说一句,此事若在日本等发达国家,可能不是问题。十多年前我曾发过日本人过马路壮观场面照片,数百人面对空空荡荡的马路一个个昂首鹄立,呆若木鸡,肃立在马路边统统都在死等绿灯。根本看不到一个交警、协警维持秩序。2018年在雁南广场的斑马线上,我注意到很多游客对交警和协警指挥置若罔闻,根本不看红绿灯,只是一哄而上,跃跃欲试佯装瞎子,对红灯视而不见,忙忙碌碌预备往汽车上碰,要过马路,有时候令人怀疑是悲观厌世者。当然交警和协警非常认真负责,红灯亮起,立即吹哨子张臂一拦,硬把预备闯红灯者拦在路边。等待汽车鱼贯而过。
爆表了 很有同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