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五幸 发表于 2024-1-30 13:31:45

高五幸:灞桥农家人腊月的快乐记忆

高五幸:灞桥农家人腊月的快乐记忆

农民对春节上心,看的指重,称之为过大年。

撕去日历的腊月初七这一页,喝着慢煮的“腊八粥”,便乘上了年时光的“地铁”。

我记忆的长河微波荡漾:腊月没有因寒冬而阴冷,浓浓的烟火气息和脚跟着脚的忙活,敲响了春节过年的“开场锣”。

时到腊月,是村里人、尤其是家庭主妇最忙碌的时候。她们要积极的为过春节做准备,要携带孩子进城、或上年集赶会,为家人和小孩挑选置办身新衣服,过年见人体体面面的。接下来是扫房搞卫生,不能把灰尘带到新的一年。女主人头蒙着纱巾,以领导的口吻,吆五喝六的,指挥着大小,将屋里的杂七杂八的东西全部搬到院子,开始对屋内进行彻底的扫除、清洗。那个年代还是土坯厦瓦房,一年烟熏的地方不太雅观,就和些黄土来抹墙,新筑乡新农学校的黄美丽在窑场拉黄土为军属漫墙而身亡的英雄事迹,便记录了那个年代农村的现状。在外面工作有条件的,便从单位、或废品站拿、买回旧报纸糊墙,省去了和土、漫墙的麻烦。屋子经过倒饬一番,“旧貌换新颜”,立马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

鸡鸣狗吠,烟火袅袅。各家门楼里喜气盈盈,热气腾腾,陆陆续续地开始了蒸年馍。年馍,不象日常瞎与好可以凑合,过年了上桌面吃的人多,也是脸面上的事,主人自然不敢马虎。女人使硷、发面、和面,男人劲大揉面团,此时候,夫唱妇随,辛勤劳作的快乐挂在脸上,揉进充满希望和期待的面团中。

午后的阳光灿烂,到了蒸馍出锅的时候了,东家端几个包子让西家尝,西家回送过来让看看她的手艺,浓浓的的乡情友谊在街巷流淌,见证着农民源自骨子里的憨厚朴实和本真善良。

接下来就开始置办年货了。那个时候,没有现在的网点超市,也没有方便的快递,办年货就是上供销社和赶灞桥镇上的集。过了腊月二十,古镇新筑也会天天象过会似的,从南吴村口到北街的庙这一段,沿路一街两行的,摆摊卖的年货,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年风,“年疯”,此时候的大肉蔬菜的价象刚出生的孩婴,见风长。过去问是一个价,转了一圈回来,价就往上飙了一截孑,过年刚需人没办法,贵贱都得买。平常过日子掐掐算算的,在这种人挤人的热闹氛围,头好象也被门缝夹了,亦变得慷慨大方,买东西不还价,只是个掏腰包。

接祖、接神祭奠回来过年,是腊月将尽时民间习俗和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向神灵祈求保佑人寿年丰,如意吉祥;“接回逝去的亲人也回家“团圆”,共度良宵,共迎新年。

对农民而言,腊月不仅仅是一个月份,而是承载着对未来生活的一种希望,更是一种辞旧迎新的精神寄托。

腊月里忙活,忙的有价值、有意义。少时的腊月记忆,仿佛给我注射了一针“清醒剂”,今非昔比,变化称奇,现在房子的装修用的是瓷片或布面,既漂亮,又干净,再也用不上黄土漫墙和贴糊报纸了。今天幸福的生活的确来之不易,提醒如今拥有的人们要知道感恩和珍惜,更加热爱今日的生活,在适合自己的行当去追梦逐光,开辟新的天地!

作者介绍:

高五幸,笔名:高五星,西安市灞桥区新筑街道新寺村人。20岁从写新闻报导开始,创作的剧本“席筒相亲”(与王韶之合著)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曾经是中共灞桥区委中心通讯组成员,西安晚报通讯员,被西安晩报,中共灞桥区委评为优秀通讯员。陕西省农民诗歌学会会员、法制文萃西部网特邀作家、陕西农村报网专栏乡村作家、头条达人、《荣耀西安网》大学士、《美篇》文学领域优质作者,灞桥区作协小说委员,灞桥区诗词楹联学会常务理事。出版有《灞上烟火》《灞上人家》《灞上放歌》散文小说诗歌文集三部。



浪子王 发表于 2024-1-30 20:44:22

农村好

大耳将军 发表于 2024-1-31 05:43:56

高五幸 发表于 2024-1-31 05:50:18

浪子王 发表于 2024-1-30 20:44
农村好

谢谢老师的鼓励和支持。

高五幸 发表于 2024-1-31 10:25:24

大耳将军 发表于 2024-1-31 05:43


谢谢老师的鼓励和支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五幸:灞桥农家人腊月的快乐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