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解决20万人饮水难开始,西安这一“特区”迎来松绑?
前几日,我们(荣耀西安网ixian.cn)围绕未央区五大片区的规划变迁进行剖析,而因篇幅限制,并未能对部分重点片区,特别是汉长安城这片看似被遗忘,实则关注度极高的重点区域进行更为细致的解读。近年来,我们长期关注汉长安城遗址区的动态,并且通过多篇文章,呼吁关注区域内数十万人口的生活状况,尤其是长期不能解决的用水问题,以及重大遗址的保护和有效开发,让千年遗址焕发新生。
从未央区的最新计划来看,2024年汉长安城片区将“全面建成遗址区自来水项目,有序推进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出于长期以来片区开发限制严格、改造效果甚微等原因,大众对于项目能否落地持怀疑态度。
而同期曝光的几份采购计划,将这一重大民生项目予以明确,这也意味着生活在汉长安城遗址区的20万群众,终于能喝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了。
只是,很难令人相信的一点是,2024年了,生活在西安三环内主城区还有这么庞大的群体一直以来喝不上自来水……
XI'AN20万市民饮水安全问题何时彻底解决?
汉长安城遗址区内到底还生活着多少人?官方一直以来并未给出一个确切的数字,总是以“十万居民”来粗略的概括这一群体。
的确,对于汉长安城区域内的行政村,与众多城中村属性类似,常住人口来来往往不定,加之亦经历过部分搬迁,人口数量多变是情理之中,但给排水工程等民生基建改造,对于改善当下还生活在村子里的每一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透过未央区近期发布的采购计划,不仅给出了汉长安城遗址区人口更为具体的数据,而且看到彻底解决这些人饮水安全问题的希望。
1月3日,未央区农业农村和林业水务局发布1-2月采购意向显示:
西安市未央区汉长城遗址区农村供水工程勘察费:对汉长安城遗址区农村供水工程进行实地勘察,为初步设计提供依据。预算金额386.00万元,预计采购时间2024年2月;
西安市未央区汉长安城遗址区农村供水工程勘察设计费:开展实地勘察,完成《西安市未央区汉长安城遗址区农村供水工程初步设计报告》。预算金额0.10万元,预计采购时间2月;
西安市未央区汉长城遗址区农村供水工程初步设计费:编制完成《西安市未央区汉长安城遗址区农村供水工程初步设计报告》。预算金额579.00万元,预计采购时间2月。
值得注意的是,这三则采购项目给出的人口信息是:彻底解决汉长安城遗址区33个行政村19.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同时,1月15日该单位发布的《西安市未央区汉长安城遗址区农村供水工程项目设计招标计划》显示,西安市未央区汉长安城遗址区农村供水工程项目涉及未央宫、汉城、六村堡3个街道33个行政村。计划新建输配水主管道约40.6km。项目建成后,将彻底解决遗址区约20.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估算总投资额16356.62万元,计划招标时间为2月16日。
同一个部门,在差十几天时间内所给出的人口数据,亦有着些微差距,但毫无疑问的是,汉长安城遗址区内的居民,已经从10万上升至20万人,这给区域内民生基建的改造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
人口和区域发展的倒逼之下,多项前期工作的同步推进,说明未央区加快了改善遗址区环境的步伐。
彻底解决20万人口用水安全问题,或只是时间问题,如若各项环境推进顺利且资金到位,未来两三年便可看到改变。
XI'AN民生基建“洼地”汉长安城遗址区治理问题出在哪?
两千年之前,汉长安城的兴建打造了选址科学、布局完整、功能齐备的繁华之地,先后有10朝建都于此,使用年代近800年,成为我国历史上首个建制完备的都城。
两千年后的当下,因为遗址保护颇为严格的限制和建设审批,遗址区内控制没有建大型企业,没有高层建筑,绝大部分农户为二层砖混结构,没有地下管网设施,“水、电、气、路”等基本民生设施不能进入遗址区……这里成为了西安民生基建“洼地”。
当然,因为重大遗址保护而做出的种种让步能够理解,但令人难以想象和接受的是,生活在西安主城区的数十万人口在迈入21世纪之后,还在用着自建深井打出的地下水,水质条件无法保证;没有完善的地下排水系统,巷道里污水横流散发着阵阵异味;天然气管道未能进入,家家户户使用罐装煤气;因为用电负荷不能满足需求,经常出现断电跳闸现象;部分村与村之间的道路甚至还保留着原有的“水泥”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
图片来源:西安日报
现实难题摆在面前,严苛的管控条件影响下,未央区选择了一种“救急”的解决办法。
以饮用水解决为例,2019年未央区着手推进汉长安城遗址区内建设分散式分质供水系统,即通过在自备井附近建立一套水净化系统,利用原有的深井泵取井水经过净水系统后再供应给人们使用。
此次改变,可以说是多年来汉长安城遗址区内居民饮用水发生的一次大跨步式改变,浑浊发黄的井水变得清澈,不用再买桶装纯净水。更为幸运的是,此轮改造中庞马、三官庙、店子、张道口等4个村通过市政自来水管网建设,1.7万人吃水问题实现了永久性解决。
但更多的人,望着已经通到遗址区外的市政自来水管道,感叹自来水什么时候能入区。
同样,电、气、路等方面的不足也在尽力填补。
供水设备图片来源:长乐未央
实质上,不仅是基本民生设施的空白,相比周边建成区的快速发展与变化,产业单一、面貌落后、收入偏低等等差距使得群众难免有抱怨之声。而出于自身利益考虑,遗址区内部分村庄和群众乱搭乱建违章建筑、对外出租土地,引进物流中心、废品收购站、黑作坊、小型加工企业等乱象不断,加之遗址区范围又横跨多区,区域内管理颇为混乱。
长期陷入“不敢动”“不能动”状态的汉长安城遗址区,遗址区治理也桎梏于此种心态,催生了群众对于遗址保护的疲态,对生活环境的无奈。
XI'AN上级“松绑”下放权限汉长安城遗址区巨变或将开启
一味的谨慎,反而会适得其反,过去十余年间汉长安城遗址区近乎停滞不前的状态,令人颇为可惜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价值的重点区域长期黯淡。
无论是过去村民或集体自发的建设活动对遗址保护产生的冲击,还是周边根据汉文化主题而规划引进的文旅项目,最终因项目处于汉长安城礼制建筑区文物范围内,经专家论证及多方研究,而将项目清理销号。
种种教训与经验显示,对遗址区进行统一的规划,实行独立管理的重要性,而我们在长期的观察中发现,汉长安城遗址区的巨变正在释放着积极的信号。
特别是第三次省部合作共建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联席会议召开后,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开发建设正式迎来国家参与、省部共建的新局面。
随着省市与国家文物局的协调,将汉长安城大遗址保护特区管委会调整为西安市政府派出机构。保护利用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又形成了省级发展改革、自然资源、交通运输、文物、文旅等部门共同推进文物保护,确保重点建设项目实施的合力,汉长安城的未来正在从黑夜中闪出数点希望。
如今未央区将开展“全面建成遗址区自来水项目,有序推进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即是当下所取得的明显成果。
而汉长安城遗址区未来的改变,也不仅局限在民生基建的变化上,更大的变化是将突破遗址保护与展示方面的局限。
我们从公开信息中了解到的情况是,在“三区三线”划定中,省文物局积极与省自然资源部门沟通,将汉长安城遗址区内10904.5亩永久性基本农田调出,并积极申请将汉长安城遗址列为自然资源部“大遗址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试点”。
万亩基本农田的调出,将对未来遗址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提升展示价值,借助文旅开发带动区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省文物局透露出的另一重要信息是:积极与国家文物局沟通,汉长安城总体规划公布后,对涉及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划、符合规划要求的保护性设施和村庄规划,以及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内的基本建设工程文物审批事项由国家文物局下放到省文物局审核批准。
审批权限的下放,可谓是关于汉长安城遗址区的一次大“松绑”,要知道,此前遗址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内的项目建设均要经过国家文物局的审批,一定程度上会延长项目的筹备周期,甚至项目会在审批过程中“流产”。而当审批权限下放至省文物局,审批效率上一定会得到提升。
截至去年10月底,修编的汉长安城遗址保护规划已经成稿,即将上报审批。待规划审批后遗址区文物保护展示利用、居民与产业调控、民生基础设施完善等等,将得到新的发展机遇。
而在政策支持层面,汉长安城已被列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予以支持,未来或将在资金等各方面得到有力支持。
具体到文物遗址、遗迹的展示与开发利用,西安正在积极的培育和推进文旅新场景新产品,让遗址区更具可读性、可游性。
例如,汉长安城遗址博物院一院多馆项目早早就被提出,去年就表示已经完成博物馆选址和方案设计工作。若今年能启动建设,对汉长安城的文旅产业发展将有极大提高。
已经启动的汉长安城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未央宫片区保护展示提升工作,部分提升已经完成并投入使用。下一步西安还将系统做好未央宫区域少府遗址、直城门遗址复原研究及活化利用提升工作。
最近,未央区还提出了今年将推动宣平里·汉秀大典项目落地。
少府遗址图片来源:汉长安城
一批新项目的推进,正在改变过去汉长安城遗址区保护“不敢动”的心态,通过合理的方式探索遗址活化利用与文旅融合,将为未来遗址区文史价值以更多方式呈现带来无限可能与想象。
IXIAN.CN
对于当下遗址区内33个行政村未来是否会搬迁,从未央区启动区域民生基建提升工程来看,短期内将会是以改造和提升为主。
因为,相比需要花费1亿多进行的供水工程项目实施,33个行政村数十万人口的搬迁需要的资金十分巨大,单靠市政层面的投入显然不够,而想要引入投资,则需要观察当下进行的改造工程和文旅提升项目,能否为区域带来改变。毕竟,区域的激活、人气的聚集、开发的潜力都将是投资所要考量的因素。
荣耀西安网(ixian.cn)官方公众号。
编辑:Lyna审核:解革监制:号称嬉皮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加油 加油 狗屁的文物保护,完全违反了我党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此生_不换 发表于 2024-1-22 09:59
狗屁的文物保护,完全违反了我党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文物保护还是没错的 好 可以 好 本末倒置,文物保护不能影响民生 浪子王 发表于 2024-1-22 10:11
文物保护还是没错的
西安现在的保护文物有点扯淡,动不动就上纲上线。遗址区一大堆,里面有没有文物不知道,又不发掘,又不让人动。要保护就把文物赶紧搞出来存到博物馆。 好 此生_不换 发表于 2024-1-22 12:01
西安现在的保护文物有点扯淡,动不动就上纲上线。遗址区一大堆,里面有没有文物不知道,又不发掘,又不让 ...
主要是没钱遗址内的人要安置 就要有地 开发商还要有额外的地皮开发不然没利润 关键是很多村全村都在遗址内 哪有地 所以只能靠政府投 西安哪有钱{:mocs_32:} 水难 浪子王 发表于 2024-1-22 10:11
文物保护还是没错的
让一大群居民村民继续住在遗址上面,随便自己打井,污水横流就是保护文物了?这完全是对文物遗址放任不管嘛。真正合理的做法是要么先探明到底那块有遗址有文物,然后把上面的村民居民迁走;要么就是整个片区全划为保护区,村民和居民全迁出来,然后慢慢发掘。 浏览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