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咸阳等市为何要将限行和污染挂钩?
12月26日,咸阳突发重污染天气红色预警并启动Ι级应急响应的通知,其中重要手段之一便是27日0时起对咸阳城区及南部六县市启动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措施。通知一出,有吐槽大气污染与机动车尾气之间到底有无联系的,有担心西安若升级重污染天气预警是否会单双号限行的。
而在发稿前,西安市同样启动重污染天气Ⅰ级应急响应措施,决定自2023年12月27日实施7:00-20:00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工作(法定节假日和公休日除外),至重污染天气I级应急响应措施终止。
一片争论声中,我们也想探究为何西安都市圈各市对于机动车尾号限行有着多年的坚持?
XI'AN污染和尾气,联系有多大?
往年西安限行政策出台时,被讨论最多是为何将“为有效减少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放在首位,而近年来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为缓解城市道路交通压力,促进城市道路交通有序运转”则回到首位,而限行对城市交通拥堵的缓解也让大众看在眼里,面对长年累月的限行政策持续,观点不再一致反对,而是呈客观态度看待。
需要注意的是,今年咸阳在新一轮限行政策中依旧把“为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对空气质量影响”放在首位,且并未提及拥堵问题,那么尾气排放和空气污染这两者之间的联系究竟有多紧密?
而今年西安、咸阳、渭南、铜川等各市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限期达标规划通知》为我们解开其中的奥秘。
据《咸阳市环境空气质量限期达标规划(2021-2030年)的通知》给出的数据显示:
咸阳市位于汾渭平原的陕西关中地区,是全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之一。虽然从2018-2022年这几年整体来看,咸阳市市区主要空气污染物年均浓度均呈现连续下降趋势,但是在2021-2022年,咸阳市空气质量呈现短期恶化趋势。
分区县空气质量状况看,2022年咸阳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相对较低的县区为位于全市南部地区的秦都区、渭城区、咸阳高新区、咸阳经开区、兴平市和武功县,优良天数均低于230天,同时也是PM10、PM2.5和O3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
实际上,咸阳市全市人口与工业、服务业主要集中分布在咸阳市南部区县,既是污染源头之一,也是受污染较重的区域。估计这也是本次单双号限行区域划在主城区和南部六县市的主要原因。
咸阳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是呈现多源化特征的,但PM2.5才是咸阳市大气污染首要污染物。
《通知》中给出的PM2.5污染源解析结果显示,咸阳市城区全年PM2.5主要贡献来源集中于二次硝酸盐、二次硫酸盐、机动车源以及生物质燃烧源。其中,春季主要受扬尘源影响;夏季和秋季主要受机动车的影响;冬季受生物质燃烧源的影响最为显著。
总体而言,工业、交通及扬尘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是影响咸阳市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
总而言之,咸阳市给出的数据中,机动车尾气排放确实为大气污染的主因之一。
而在《西安市空气质量达标规划(2023—2030年)的通知》中,同样对机动车尾气排放在大气污染中的占比有所表述。
从2020—2021年PM2.5污染源解析结果看,PM2.5是西安市大气污染首要污染物,二次污染源是PM2.5最显著的污染源,其次是生物质燃烧源和燃煤源,机动车源、扬尘源和工业源的贡献基本相当。
从PM2.5污染源的季节变化特征来看,二次污染源的贡献率除在夏季相对较低外,其他季节均超过20%,生物质燃烧源和燃煤源贡献在秋冬季突出,工业源和扬尘源贡献在春夏季突出,机动车源贡献在夏秋季相对显著。
由于渭南市相关通知中,并未表述污染源解析结果,因此尚不清楚机动车尾气排放是否是渭南市大气污染的主因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生态环境部通报的2022年1-12月168个重点城市中,渭南市为倒1,咸阳市倒2,西安市为倒4。
今年限行再次“续杯”后,西安都市圈内“四市一区”内西安大部分城区,咸阳主城区及兴平市、三原县、泾阳县主要区域,还有渭南市主城区都采取了工作日限行的措施。
这其中,显然有着必然的联系。
XI'AN未来限行会有所变化吗?
排名上的倒数,是西安、咸阳、渭南三市今年极力想要摆脱的尴尬现实,更是在西安、咸阳两市年终突然启动单双号限行的原因。
根据生态环境部通报的2023年11月和1—11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显示,虽然1—11月时咸阳和西安还排在倒3倒4,但渭南市已经脱离倒5行列,排至倒8。
而11月时,渭南市已经彻底离开倒20榜单,西安和其他三市并列倒数18,咸阳也排在了倒6。
2023年11月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前20位和后20位城市名单
不仅是今年排名上的压力,还有着来自更高层面的督察。
自2018年起,汾渭平原被列为全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之一,而今年多份重磅文件中,更是给身在汾渭平原中的各市下达了任务。
今年10月发布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2023-2024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中,陕西省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市(含韩城市)以及杨凌示范区被要求:
2023年底前,各城市确保完成上级人民政府下达的2023年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秋冬季期间(2023年10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各城市完成PM2.5浓度控制目标和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控制目标。
而在12月初国务院关于印发《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的通知中,汾渭平原除山西各市外,陕西省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市以及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韩城市再次被点名。
给出的目标指标为: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比2020年下降1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控制在1%以内;氮氧化物和VOCs排放总量比2020年分别下降10%以上。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PM2.5浓度分别下降20%、15%,长三角地区PM2.5浓度总体达标,北京市控制在32微克/立方米以内。
目标很明确,但想要实现,并不容易。
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不同的是,汾渭平原特殊的地形和气象条件是导致易出现重污染天气的重要原因之一。
汾河、渭河中下游盆地被山脉包围,使污染物不易扩散。受山脉阻挡和背风坡气流下沉作用影响,汾渭平原静风率高,冬季容易产生逆温,污染物易沉积聚集难以扩散。
同时,目前汾渭平原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公路货运为主的运输结构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近年来,陕西省关中地区的咸阳市、渭南市、西安市,在不利的天气条件下,城市生产生活排放的污染物在近地面无法扩散或沉降,极易发生以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重度污染。
而当机动车排放被分析为PM2.5的主要来源之一时,限行不可避免。
那么按照,各市自己定的目标,国家重磅文件定的目标都完成后,西安、咸阳等城市的限行会有变化吗?
毕竟以上两份国家部门给出的文件中,并未表示要对机动车采取限行措施,只是要求优化交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运输体系。
而西安、咸阳的《空气质量达标规划》中,也只是对货车提出限行要求。
未来,对于小汽车的限行是否还有必要长期执行,限行时间、范围是否会有缩小和改善。恐怕还得等待西安都市圈公共交通中高速、快速路、轨道等交通体系有了质的提升后,才会被纳入实质性讨论的范畴中。
当下,限行这一手段对于各市而言,仍然是不会忽视的“杀手锏”。
荣耀西安网(ixian.cn)官方公众号。
编辑:解革审核:Lyna监制:号称嬉皮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一刀切算了,坚持单双限号常态化。 这是西安首遭单双号限行吗? 京津冀以前雾霾大的增怂,现在减轻很多,空气质量提升明显,为什么?铁腕环保,关了多少钢厂化工厂焦场。 奉元路达鲁花赤 发表于 2023-12-27 09:17
京津冀以前雾霾大的增怂,现在减轻很多,空气质量提升明显,为什么?铁腕环保,关了多少钢厂化工厂焦场。 ...
关中预埋来源于东北上风向的韩城山西,北京的上风向污染企业基本不存在,唯一污染源下风向唐山的京唐钢厂,要做到区域治理 不错 既然西安和咸阳一样单双号限行西安就不能公交免费吗 子午路beiqu 发表于 2023-12-27 09:10
这是西安首遭单双号限行吗?
有过一遭了 确定是为了防治空气污染吗?那为什么又开放了摩托车限行令呢?直接增加了燃油机动车数量,而且摩托车由于排量小燃烧不充分,污染比普通小轿车还高(汽车现行的国V标准高于摩托车现行的国IV标准),这措施自相矛盾呀。
怎么看都像是应BYD等电车厂商要求,采用行政禁令帮助其完成年底销量达标任务 不错 奉元路达鲁花赤 发表于 2023-12-27 09:17
京津冀以前雾霾大的增怂,现在减轻很多,空气质量提升明显,为什么?铁腕环保,关了多少钢厂化工厂焦场。 ...
对! 谁说我是我 发表于 2023-12-27 09:23
关中预埋来源于东北上风向的韩城山西,北京的上风向污染企业基本不存在,唯一污染源下风向唐山的京唐钢厂 ...
唐山位于北京下风向? 苏之前 发表于 2023-12-27 09:40
唐山位于北京下风向?
唐山的京唐钢厂在北京东南,唐海的曹妃甸, 毫无根据的瞎搞,反智。 倒数第一的渭南 为啥这次不限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