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佳县,有着三个“百亿级”小目标
开栏语:三秦大地上,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为三大地理板块,有粗犷豪迈的陕北,有深沉持重的关中,也有钟灵毓秀的陕南。在大众眼中,陕西不是也不应被简单的定义为黄土地,当我们走近陕西每一片土地,他们也不止有一个面孔,细致观察,你看,陕西的另一面,正在被你我发现……1964年,郭沫若的一篇文章,使陕西十四个与当地风土文化息息相关的地名,换字不换音,由繁改简。
在鄠邑、盩厔等被大众熟知且处于关中地区的区县之外,来自榆林的千年古县,也将自己自南宋时期便使用的葭州/县,改为容易读懂理解的佳县。
葭州/县,因境内佳芦河两岸芦苇丛生而得名,而葭字人们更熟悉的是诗经里那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如今的佳县,读起来虽不如葭州/县古意盎然,符合地理地貌。但佳之一字,同样以其美好的寓意,阐述着这座雄踞高峻巍峨的石山之巅的历史文化名城。
1佳县黄河崖壁上的千年小城”“欲寻天下至美处,千古绝唱葭州城”。
敢称千古绝唱,必有其独特之处,而佳县能获得如此盛赞,离不开建城之选。
陕北有句老话:“铁葭州,铜吴堡,生铁铸就绥德州。”说的是,这三个地方易守难攻,固若金汤,其中吴堡石城和葭州古城都位于山巅之上,只是如今,吴堡县城早于1945年迁至黄河畔的宋家川镇,古城人去城空,成为迄今保存最完整的千年石城遗址。佳县城依然固守石山顶上,一如既往,见缝插针地生长着、发展着、繁荣着。
“山是一座城,城是一座山。城在山上,山在河上。”是对佳县县城区位最好的诠释。
依然矗立在山壁之上的佳县县城并不大,而特殊的城建风貌使得县城尤为狭窄,人口自然也不多,仅有三万人。
但佳县并不小,总面积达2029.8199平方公里,辖12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324个行政村,总人口27万人。
广袤的土地之上,两条主体山脉为佳县的地理地貌带来沟、涧、坡、梁、峁纵横交错的北国壮丽,而黄河奔涌而过的身姿,又为佳县带来水的柔美,山水之间赋予了佳县奇特的黄土黄河山水风光。
特别是黄河边上的佳县香炉寺,作为一座有着“黄河小蓬莱”之称的古寺,香炉寺三面临空,地势险峻,香炉石凌空而起,置身其上,如凌绝空际。每当夕阳西下时,霞光将香炉寺倒映于黄河水流中,酷似传说中的蓬莱仙境,被人呼之“小蓬莱”。
香炉寺,置于云端、悬于峭壁,美得让人心旷神怡,就像一位看尽历史风云的老人,临川望水,遗世独立,极富灵气与韵味。
实际上,黄河流经佳县内全长73公里,占陕西黄河流域的10%,是《黄河船夫曲》的发源地,境内有龙山文化石摞摞山遗址等文物景点850处,在黄河文化传承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正因此,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就坐落在佳县,今年10月开馆后,填补了陕西省黄河文化类博物馆的空白,对进一步溯源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延续黄河文脉具有重要意义。
独特的地理地貌为佳县带来了数之不尽的文化遗迹,更是军事必争之地,这座北宋的边疆名城,曾几番号角连天,无数次烽火狼烟,被史书连篇记载。
然而,气势恢宏的军事博弈,当数发生在中央转战陕北的路上,其中最精彩的片段就发生在佳县这个地方,其波澜壮阔远超当地史志上的所有记载。那不仅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更是雄韬伟略的对决。
从1947年3月18日开始,中共中央机关在陕北大地上转战,呈“之”字形迂回行进,与围追的国民党军周旋,行踪飘忽,辗转腾挪,险象环生。转战陕北历时一年零五天,途经12个县,驻留过38个村庄,其中的16个村庄在佳县。这块钟灵毓秀之地,也因此存留了深刻的痕迹。
在佳县神泉堡,毛主席修改审定并公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揭开了中国土地改革的序幕。在这里,中共中央起草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训令》,重新修订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东方红》唱响在佳县,“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在佳县喊出,“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的题词在佳县……
在红色革命的征途上,佳县早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一份子,而我们回头再看,留在佳县的不仅仅是那段峥嵘岁月的记忆,更是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以及不可磨灭的红色文化。
而现在,红色文化依旧在佳县以文旅的方式继续传承着,实际上,独特的山河地貌、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红色遗存使佳县极具魅力,更有底气开发文旅产业。
近年来,借助沿黄生态游和乡村休闲旅游这股“东风”,佳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打造出独具佳县特色的文旅路线。
一条条主题鲜明的文旅路线,也让佳县的中国著名道教祈福圣地白云观、黄河奇景香炉寺、悬天古城“铁葭州”、千年石窟云岩寺、雕塑艺术小镇峪口、黄河古渡口木头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赤牛坬、“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泥河沟村千年古枣园以及神泉堡革命纪念馆等景点被越来越多的游客熟知。
据了解,佳县把文旅产业作为首位产业大力发展,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锚点定在了文旅产业融合的路子上。数据显示,2022年,佳县在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中进位18位。截至目前,佳县接待游客253.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51亿元。
重要的是,文旅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帮助更多群众吃上了“旅游饭”,成为带动革命老区发展的关键产业。
今年8月,佳县成功入选陕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区,这意味着佳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路线的成功,而荣誉背后,佳县正全力塑造旅游品牌形象,继续深入挖掘丰富文旅资源背后的文化底蕴,推动景区建设,深度推进全方位、个性化的文旅融合。
下一步,佳县将按照“串珠成线、以线带面、整体提升”的总体思路,重点打造沿红色旅游和沿黄观光“两条线路”,将文旅产业打造成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通过以文铸魂、以旅兴业,念好全域旅游“致富经”。
面向未来,佳县的发展不只有文旅一张牌。
2曾经的农业贫困县佳县的“三个百亿级”梦想”巨量煤炭震惊世界后,煤炭的开采让榆林的暴富神话从陕西讲到全国。但在榆林,并非每个地方都如神木、府谷般存在,各区县经济状况悬殊有目共睹。
佳县,就是那个并不富裕的地方。
在全市资源大开发、大发展的黄金时期,佳县也在苦苦探寻自己的发展路径。
想要走出一条振兴路,首先就要了解自身优势,而满城是山的佳县优势何在?
佳县境内矿产资源种类虽然较为单一,但却蕴藏着丰富的岩盐和天然气等资源。
同时,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县,佳县是红枣的原产中心,有着3000多年的枣树栽培历史,其沿黄百里枣林带的温度和湿度是红枣得天独厚的适生区,区内红枣产量高,寿命长,被当地老百姓誉为铁杆庄稼、摇钱树。
经济底子薄弱的佳县,紧紧抓住两大特点,放大优势,为县域发展谋求机会。
在此基础上,佳县提出了“三个百亿级”,即百亿园区、百亿枣畜、百亿文化旅游。
机遇,还是要从岩盐的勘探说起。
本世纪初,迎来资源大开发的榆林进入黄金时期,2005年,榆林出台《扶持南部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规划(2005-2010)》,全面启动扶持南部县发展战略。
借着“扶南”的强劲东风,佳县当年利用850万元扶持资金,在王家砭镇黑疙瘩村打井探盐。
经过数次勘探,发现佳县境内90%的区域地下蕴藏着丰富的岩盐资源,探明储量1000亿吨,预测储量9000亿吨,纯度高达98%。
从丰富的岩盐资源着手,2006年,佳县提出建设盐化工集中区,在“荒沙梁”上拉开了工业发展序章。
早期的佳县,想要建成一个工业园区困难重重,人员少、资金短缺、施工难度大……摆在发展面前的诸多困难却并未击溃佳县人,他们选择举全县之力,压缩整合各类资金、争取省市项目支持逐年解决,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一项项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建立在盐化工基础上的榆佳工业园,从荒芜中走出,成为佳县发展工业的先驱者,承载起佳县县域经济发展、群众脱贫致富梦想。
利用短短十年的时间,从一个盐化工集中区,转身为省级开发区,榆佳经开区产业发展,亦不再仅局限在盐化工,发展出光伏材料、盐化工、LNG、装备制造四大产业集群。
陕西有色电子及光伏新材料产业化项目、榆能集团120万吨真空制盐项目、台湾巨皇年产2000兆瓦光伏跟踪支架生产建设项目等等,这里聚集起数十家企业,上百亿资金投入。
从行业“单打独斗”到产业多面开花,显然,佳县正在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特别是在新能源领域,当地丰富的风、光、气资源,给足了佳县产业多元化的底气。
打造光伏和半导体材料产业链上,佳县以榆佳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平台,累计完成投资超90亿元,陕西有色天瑞一期项目今年二季度产值达11.6亿元。
打造清洁能源产业链,累计完成投资40多亿元,建成冀东油田年处理36亿方天然气处理厂、宏远日处理240万Nm3/d天然气液化厂、大华风电等9个项目,今年第二季度产值突破5亿元。
公开信息显示,截止今年5月,佳县天然气处理厂累计外输上载国家管网陕京三线气量突破1亿立方米。天然气日均上载量由最初10万立方米提高到目前181.4万立方米,肩负起能源保供“顶梁柱”的更大使命。
而在旅游和工业之外,“百亿枣畜”为代表的农业现代化,在佳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贡献了极大的力量。
长期以来,佳县虽是传统农业县,但身处山石林立、沟壑纵横的境遇,农业规模发展的优势并不大,务红枣、种高粱是佳县人的主要农作方式。
特别是佳县具有我国独一无二的“中国枣乡”的资源优势,如何下好先手棋,延长红枣从种植到销售的产业链,是佳县长期思索的方向。
既然要成为支柱产业,红枣就不能仅有种植一个环节,要向红枣要产量、要质量,也要有技术、有产品、有品牌。
佳县提出了聚焦种、养、加、研、品、游、销、引、育等“9+产业链”精准发力,不断提升枣产品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他们与西农大、西交大等科研院校建立长期合作模式,加快红枣产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公开信息显示,2022年,佳县红枣种植面积82万亩,年产量达5.05亿斤,其中有机红枣基地认证30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机红枣种植县;全年红枣实现16亿元销售收入(含酸枣1亿元),成为当地2/3村民重要的收入来源。
一枚小红枣,扛起一方经济发展大旗,红枣产业从“1.0到2.0”的突破,亦展现出佳县人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与创新。
佳县酸枣红了图片来源:佳州云
其实不止红枣产业,现如今如果你去往佳县,群众种高粱、养牛羊、务果园,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除了农户端的种植、养殖外,佳县大力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链,形成了以红枣、山地苹果、红薯、高粱、羊子、肉牛、手工挂面等为重点的产业链。
佳县建设了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实施陕果红枣和苹果深加工等项目,深度开发芽、果、蜜、片、汁、液、醋、酒等产品。
积极与西凤酒厂、汾酒集团合作建设基酒厂,提高12万亩高粱品质,打响“佳县高粱”品牌。新建年产2000吨手工挂面生产线2条,规范500余户小作坊生产,带动3万余户农户户均增收1600多元。
实施肉食品全产业链(预制菜)示范项目,引导高盛集团等链主企业参与,促进饲料加工、肉食品加工、预制菜加工、仓储冷链等一体发展,带动1万余户农户户均增收超万元。
在佳县,有不少的乡镇和村庄,因此而发生着蝶变。
一套组合拳下,为佳县经济发展注入了丰沛的前进动力。
2022年,佳县GDP增长7.1%,增速居全市第五、南六县第一。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别为8%、11.4%,增速分别居榆林全市第一、第二。
从贫瘠走向富裕,从落后走向进步,佳县的巨变之歌,正在唱响……完
编辑:解革/Lyna审核:解革/Lyna监制:号称嬉皮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好帖 听你这么一说,明白了,佳县的此生必游之地! {:mocs_30:} 长知识了,谢谢分享 看到啦 很有同感,给你点赞哦! 涨知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