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五幸 发表于 2023-12-22 08:35:08

高五幸:睡热炕——时代的烙印与乡愁的温度

高五幸:睡热炕——时代的烙印与乡愁的温度

天贼冷,我下班归来,先打开电热毯,坐在床头不一会儿,身子就暖和和的。看手机明日冬至,不知怎的,我想起少时的睡热炕。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灞桥地面的乡村,还笼罩着一种古老的、乡土的气息。那时的寒冬,农民们取暖主要靠烧炕。炕,这古老的取暖方式,与农家灶台相连,做饭的同时,炕也就热了。家里来了客人,首先请上炕,炕上温暖如春,是待客的最好。

农家的炕上,婆娘女子在忙碌着纳鞋底、织毛衣,她们低声细语,聊着家常,炕的温暖与她们的勤劳、质朴相辅相成。一句俚语“婆娘不要娃,怪炕背栏子高咧低咧”,充满了乡土的幽默和智慧。冬至时节,人们对于炕的依赖更加强烈。在那个年代,“两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是农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满足。

时光流转,时代变迁。如今,当我们上了岁的提及烧炕,年轻的一代似乎已无从知晓。他们听着如同天书一般古老的故事,对炕的存在感到陌生和好奇。取暖的方式已经从烧炕转变为使用电热毯、空调、电暖器或天然气。这种变迁,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科技进步的见证。

尽管如此,我认为不能忘记过去了的曾经,不能忘记那炕头的温暖。这是一种乡愁记忆,一种对家乡、对亲人的深深怀念。在空调的冷暖调节中,我们或许会忘记炕头的存在或温度,但我们不能忘记那灶台上的浓浓的烟火气,不能忘记婆娘女子们在炕上忙碌过的身影。

睡热炕那种温暖的感觉,那种家的味道,那种与家人共度的时光,都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莫名其妙的生出一缕缕乡愁,忆起一串串往事。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没有下过苦,就不知道今天的甜。让我们在新时代的洪流中不忘初心,铭记我们的根。尽管取暖的方式已经改变,但我们对家乡的情感和对亲人的爱永远不会变。在每一个冬至时节,让我们心中充满对炕的怀念和乡愁的温度,更加热爱和珍惜现在拥有的幸福生活。

作者介绍:

高五幸,笔名:高五星,西安市灞桥区新筑街道新寺村人。20岁从写新闻报导开始,创作的剧本“席筒相亲”(与王韶之合著)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曾经是中共灞桥区委中心通讯组成员,西安晚报通讯员,被西安晩报,中共灞桥区委评为优秀通讯员。陕西省农民诗歌学会会员、法制文萃西部网特邀作家、陕西农村报网专栏乡村作家、头条达人、《荣耀西安网》大学士、《美篇》文学领域优质作者,灞桥区作协小说委员,灞桥区诗词楹联学会常务理事。出版有《灞上烟火》《灞上人家》《灞上放歌》散文小说诗歌文集三部。



风中的百合花 发表于 2023-12-22 09:30:41

冬至快乐,记得吃饺子!

高五幸 发表于 2023-12-22 09:36:41

风中的百合花 发表于 2023-12-22 09:30
冬至快乐,记得吃饺子!

谢谢老师的点评鼓励。

小树林 发表于 2023-12-22 10:31:33

热炕好哇,两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儿,冬至快乐!

高五幸 发表于 2023-12-22 11:36:50

小树林 发表于 2023-12-22 10:31
热炕好哇,两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儿,冬至快乐!

谢谢老师的鼓励和支持。

狼啸天下 发表于 2023-12-22 12:21:00

已拜读

高五幸 发表于 2023-12-22 13:59:42

狼啸天下 发表于 2023-12-22 12:21
已拜读

谢谢老师的鼓励和支持。

田于兰 发表于 2023-12-22 23:46:05

赞!

zcd 发表于 2023-12-23 00:32:49

现在已经禁止农村烧炕了啊!

无所谓的山 发表于 2023-12-23 04:56:09

时代记忆美好时光岁月静好

大耳将军 发表于 2023-12-23 05:08:37

我们都是烧炕上长大的孩子

铁面无私 发表于 2023-12-23 06:42:33

兵哥哥 发表于 2023-12-23 07:10:54

加强学习

蔚蓝1990 发表于 2023-12-23 08:06:10

乡土气息

此用户已注销 发表于 2023-12-23 08:09:38

{:mocs_30:}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高五幸:睡热炕——时代的烙印与乡愁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