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五幸:农民也能研究“红楼梦”——参加罗忠义先生《红楼梦不是梦》作品分享会侧记
高五幸:农民也能研究“红楼梦”——参加罗忠义先生《红楼梦不是梦》作品分享会侧记12月9日,洪庆文化艺术协会在砚湾村召开罗忠义“红楼梦不是梦”作品分享会,让人们看到农民也能深入探究经典文学的风采和魅力。
这次分享会由灞桥区文联副主席李君利主持,他以热情洋溢的言辞,肯定了罗忠义先生热爱生活、老有所为的钻研精神。他指出,罗忠义先生以农民独特的视角,深入解读了《红楼梦》这部千古名著,展现出了农民对文学的热爱与追求。
韩怀仁教授在分享会上发表了《关于红楼梦语言叙述的艺术性》的主旨演讲。他以深入浅出、风趣幽默的方式,旁证索引,妙语连珠,让人们更深入地理解了《红楼梦》的语言艺术魅力。他的演讲赢得了在场人员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无疑也证明了罗忠义先生对红楼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思想倾向性。
而作为《红楼梦不是梦》的作者,罗忠义先生向大家介绍了他的创作初衷和思路。他表示,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揭示《红楼梦》并非梦境,而是具有深刻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文学巨著。罗忠义先生强调,《红楼梦》是源于生活,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象,这也是他作为农民研究者所深深体会到的。
在这次分享会上,鹿丁联老师则以“园丁”的角度,用两元化的目光,对《红楼梦不是梦》进行解读。他的解读深入浅出,启发性强,使人们对于《红楼梦》的理解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应协会秘书长苏西民先生邀请,我有幸见证了罗忠义先生作品分享会。在这个过程中,我耳听面命到了方家大师的真知灼见,受益匪浅。同时,也有幸与洪庆地区的文朋诗友、红楼梦一书的爱好者进行交流,收获了纯朴的友谊。
这次分享会不仅展现了农民对文学研究的热情和实力,也为广大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学习的平台。罗忠义先生的研究向我们证明,无论是农民还是其他身份的人,只要有热情、有决心、有智慧,都能深入研究经典文学,都能领略到文学的博大精深。
通过这次分享会,我们看到了农民研究者在文学研究领域的独特视角和见解。他们的研究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也提醒我们,经典文学的研究并不只是学者们的专利,而是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并从中获得乐趣的事情。无论我们身处何处,无论我们的身份是什么,只要我们对文学有热情,就能够成为一位文化研究者。
罗忠义先生的《红楼梦不是梦》作品分享会是一次成功的文化活动。它不仅为广大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又让我们见证了农民研究者的精神和经典文学的魅力。
作者介绍:
高五幸,笔名:高五星,西安市灞桥区新筑街道新寺村人。20岁从写新闻报导开始,创作的剧本“席筒相亲”(与王韶之合著)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曾经是中共灞桥区委中心通讯组成员,西安晚报通讯员,被西安晩报,中共灞桥区委评为优秀通讯员。陕西省农民诗歌学会会员、法制文萃西部网特邀作家、陕西农村报网专栏乡村作家、头条达人、《荣耀西安网》大学士、《美篇》文学领域优质作者、话题评论员,灞桥区作协小说委员,灞桥区诗词楹联学会常务理事。出版有《灞上烟火》《灞上人家》《灞上放歌》散文小说诗歌文集三部。
阅 我觉得农民可以研究任何东西,包括红楼梦。只要他多学识善钻研勤思考,分析社会人生,天理并没对他关门,知识并没地位限制。持之以恒,不要走火入魔,一定会有所得。诸葛亮在茅屋也知天下。农民只要有心用心,把时间摊上,或许能找到真理呢。这世界有什么,人心再深不可测,现实就这个样子,它理论能跑哪去?自大了不行,自信该有的。农民怎么了,只不过比人忙吧。
无为(李茂荣) 好活动 {:mocs_33:} 红学 高老师厉害 赞! 红楼梦文化永垂不朽 好! 爱读书,爱钻研的人到处都有,不论身份如何。 文学爱好,不论身份 好 {:mocs_30:} 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