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建设 发表于 2023-12-7 21:17:23

日记 冬游兴庆宫记事【严建设】 2023年12月07日 Thursday

日记 冬游兴庆宫记事【严建设】2023年12月07日 Thursday今日大雪节气。黎明前携相机出门,在街旁拍摄卖早点的摊贩,然后买油条油糕豆腐脑胡辣汤回家,并口占歪诗《大雪既事》:晨轩大雪现熹微,晓风残月觅晨炊。街头白汽弥漫处,汤饼一提我欲归。今天风和日丽,难得的冬季小阳春,朝阳与残月遥相辉映,气温骤升至18度,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与老妻还是去兴庆公园吧。公园里人很多。兴庆公园如今成了老人的天堂,在里面游逛唱歌跳舞不亦说乎。主要是门票不要钱,老人车子还开得进来。几十年来,公园里承载了老一辈人温馨而羞悦的回忆,我熟悉好些人的初恋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包括我自己。现在总之还是年轻人少了点,也有些汉服美女、拍摄婚纱者来这个皇家园林取景拍照。当然老头老太拿着长枪短炮来此地的也不少。里面新设了各种小吃和更新了儿童乐园,如厕更是非常方便,没多远就看到公厕,里面设施应有尽有,卫生没的说。西安城的诸多公园,我最喜欢来的最多的就是兴庆公园,亭台楼阁一山一石一草一木非常熟络。几十年来在此地拍摄过1万多张照片。我在兴庆公园里,每次都能遇到一些熟人朋友以及熟悉的陌生的网友。今天也不例外。我在小桥头遇到了我的发小刘孝丽,我们上小学的时候关系非常好,但13岁进入西安市20中学后,分班了,从此我俩见面竟再也不说话,宛如陌路人。她有个如花似玉的小姐姐,芳龄比我大1岁。芳名叫刘美容,唇红齿白柳眉杏眼腰肢窈窕,曾是西安市20中学文艺队的。1966年我10岁了,她常带我和其妹出去玩,去南郊文艺路东壕村一带挖野菜。还带着家里的电工刀在东壕村割过农民的苜蓿,被农民撵骂。当年农民种植苜蓿是喂牛的。我们仨去过革命公园,兴庆公园,还有杨虎城公馆和张学良公馆。都是步行,回家时又渴又饿又累。当年走在去张学良公馆的建国路上,路过陕西省作家协会门口,门前有一副白纸黑字的对联,其内容是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公园里环境好了绿植多了,也成了鸟儿的天堂,各种鸟儿来此过冬。比如鸽子、喜鹊、麻雀、珠项斑鸠、鹡鸰、啄木鸟、欧亚乌鸫、白颊噪鹛、黄臀鹎、领雀嘴鹎、白头鹎、白鹭、苍鹭、夜鹭、鸬鹚等等,以及那种荣登电子游戏榜单的愤怒之小鸟。当年曾整夜打游戏,主要是俄罗斯魔方、超级玛丽。欲罢不能。记得同时应市的是植物人大战僵尸。老妻在附近烤鸭店给我们老两口子团了份4人餐,4人餐倒也不贵,98元,但份量少,像是儿童餐。我俩年近七旬吃得罄净。一般般吧。在过去的年代,烤鸭是一种奢侈品,一般人想都别想。70年代西安最初应市的是在东大街家丽商场东隔壁。当时卖14元/斤。剔骨鸭架2元。1981年4月我和新婚妻子旅行结婚,从上海到了杭州,然后去了北京。走进北京的便宜坊想吃份烤鸭,结果一看居然是17块钱一斤,盘算一下,一顿饭得吃掉我的大半月工资。贵的我们难以接受,当年我的工资是37.5元/月。然后自惭形秽就悄悄退出来了。冬日百花凋零,柳树绿黄相间,倒影入兴庆湖水里,水波粼粼,好像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抽象画作。冬天的兴庆宫,确实是一处老人们独特的天堂。纵使是唐朝辉煌的皇家园林,想象中古代哪有这么热闹,哪能让人们感受和体验其魅力和历史。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而已。那些精神矍铄的老人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载歌载舞,锻炼身体,太极拳、打乒乓、踢毽子、长穗剑、滚铁环等等,那几位踢毽子的男男女女踢得好得很,有的人金鸡独立倒挂金钩反向踢。在这个熟悉而又充满新鲜感的地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乐趣。非常好。跟老妻聊起,说可惜80-90年代亡故的老人们看不到了。可怜当年吃不饱穿不暖,节衣缩食成天搞政治斗争疲于奔命心身憔悴,当年大家都在装,都在说假话。全国七亿人连一句真话都不敢说。都装成非常喜欢毛著作的样子,其实绝大多数人根本一点都不懂。没办法。门票免费让公园变得更加热闹。老人们的车辆可以畅通无阻地驶入,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便利。而公园内的各种小吃摊点,更是满足了他们的味蕾。无论是烤红薯、豆浆、臊子面、甑糕、包子以及各类饮品,都能品尝到。现在公园的环境也变得更美。越冬的乔木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而公园内众多的鸟儿,更是给这里增添了更多的生机和活力。亭台楼阁和清澈的湖泊,让人们可以感受到皇家园林的独特魅力。而那些穿着汉服的美女和拍摄婚纱的情侣们,更是给这里增添了更多的色彩和活力。例如大名鼎鼎的沉香亭、花萼相辉楼以及南熏阁、九龙坛、李白雕塑等等。我喜欢兴庆公园。

大耳将军 发表于 2023-12-8 05:22:23

天气暖和

大耳将军 发表于 2023-12-8 05:22:34

6的飞起

大耳将军 发表于 2023-12-10 05:57:02

第一张图让我想起兴庆宫那两只铜鸽子雕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日记 冬游兴庆宫记事【严建设】 2023年12月07日 Thurs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