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区域性股权市场上链之路
引言:区块链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在各行业有着重大影响,其发展及应用日益成熟,近年来也逐渐触及区域性股权市场领域。以其独有的去中心化、不易篡改、安全稳定等技术,与区域性股权市场的非标、大宗、低频、私密等业务特点相结合,与构建数字化信任机制、加强区域协作等需求存在较高契合度,为区域性股权市场创新发展提供基础设施支撑。随着区块链建设试点任务的推进,陕西区域性股权市场上链之路一日千里,成为推动地方金融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推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具有时代意义2019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2023年9月25日,《国务院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国发〔2023〕15号)提出“提升普惠金融科技水平,支持金融机构深化运用区块链等科技手段,稳妥有序探索区域性股权市场区块链建设试点,提升服务效能和安全管理水平。”根据《“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随着“数字中国”的不断建设,中小微企业将通过数字化变革,获得更大的发展动力。区块链加持 陕西区域性股权市场走上数字化之路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2020年6月,中国证监会正式启动了区域性股权市场区块链建设试点工作。2022年6月,陕西区域性股权市场被证监会纳入区域性股权市场区块链建设试点范围,在数据规范治理、穿透式监管、资源整合、创新应用服务等多方面突飞猛进,逐渐走上数字化道路。从大体来看,陕西股权交易中心(以下部分简称“陕股交”)作为全省唯一合法的区域性股权市场运营机构,是京沪深、“新三板”等全国性证券交易所在陕职能的补充。近年来,陕股交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与金融基础设施完善优化,不断升级线上平台的功能与服务,为区域内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安全、更高效的服务保障。陕西区域性股权市场的数字化之路,具体延伸到4个层面。·技术层面陕西区域性股权市场区块链技术采用了先进的共识机制和加密算法,利用DID(分布式数字身份)技术实现了统一企业数字身份,其可信任、可追溯、防篡改机制,确保了交易的安全性和隐私性,此外,该市场还支持智能合约,使得交易自动化和可编程化成为可能。·市场层面建立了基于“区块链+大数据”的企业分析系统,开展企业评估、数据沉淀、企业画像等,提升中小微企业直接、间接融资的便利性,实现数字赋能、信用赋能、金融赋能。·政策层面陕股交与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市场监管局、征信机构等共建政企服务系统,逐步实现了数据与服务的互联互通。与一站式民营企业服务和政策发布总平台——“陕企通”对接政策信息,研发政策精准对接产品,为企业提供精准的政策查询匹配服务。初步形成聚集地方政府、征信机构、司法等各类主体,共同为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生态体系。·创新层面陕西区域性股权市场依托现有业务,不断创新区块链应用场景,目前,“区块链+数据报送”“区块链+登记托管”“区块链+征信”“区块链+企业服务”“区块链+政策推送”“区块链+公证”等多个应用场景已落地。截至2023年10月底,陕西股权交易中心开展证监会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工作基本完成,场景建设基本实现,两年试点期内系统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市场基础功能显著提升,有效完成地方资源整合共享,创新服务应用初见成效。区块链赋能 安全高效精准服务企业陕西股权交易中心自2014年5月正式揭牌运营以来,历经九年多的发展,获得了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和认可,区块链建设初期,陕股交已经积累了可观的业务资源。截至2023年10月底,陕股交挂牌及展示企业2640家,托管企业1937家。为全省企业完成股债权转让交易2509余笔,交易金额63.7066亿元,办理各类融资358笔,融资金额87.2486亿元,孵化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044家,高新技术企业431家,省级上市后备库企业55家,专精特新企业89家,培育企业转新三板4家,主板1家。·聚焦“三类企业”,主动服务省内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上市生态培育格局陕西股权交易中心建设科技创新专板、“专精特新”专板(筹),及“秦创原专区”“西咸企业专区”“曲江文化专区”等特色板块,培育专精特新企业近百家,瞪羚企业6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40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千余家,提供精准政策推送、企业资质申报、融资对接、股份制改造等服务,辅助“专精特新”企业申报专利、体系认证等超过50项。陕西股权交易中心秦创原专区培训会·不断丰富企业服务手段,延展企业链,搭建产品线陕股交企业服务梳理整合形成3个大类、8个小类和40余项服务产品的企业服务体系,开设企业普惠培训课程,通过“线上+线下”举办培训活动百余场,培训企业4700余家,设立“线上课堂”,聚焦上市政策法规、资本市场知识与流程等内容,现已上线“微课堂”36期,“直播课堂”5期。·站稳“塔基”,延展资本市场服务触角开展“走进”系列服务,包括“走进上交所”“走进深交所”“深交所路演”等活动,为拟上市企业提供信息便利和与交易所的直接沟通渠道,举办“专精特新”企业资本赋能对接会等常态化企业培训课程,与各地市区县政府及交易所联合走访企业200余家,为企业排忧解难,输送金融活水。陕股交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训服务·夯实发展基石,股权托管引领企业规范化治理承接非上市公司、商业银行股权登记托管工作,共托管企业1900余家,托管总股本560余亿元,地市覆盖率为100%、区县覆盖率超过90%,省内商业银行托管覆盖率近90%,并扩展托管的范围至地方金融组织和合伙企业份额托管等,助力金融与产业资本循环畅通。加持区块链技术之后,陕股交不断优化服务流程,通过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功能,实现了自动执行交易、自动清算等功能,进一步提高了交易效率和企业服务质量;利用区块链技术,与省内各级政府部门建立了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实时共享企业信息、信用状况等机制。在人们最为关心的风险管理层面,陕西股权交易中心利用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性,保证了更加准确地记录与追溯各交易信息,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持续上链信心建好区域性股权市场发展“新基建”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关于区域性股权市场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对赋能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11月,证监会、工信部《关于高质量建设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全国股转系统与区域性股权市场通过监管链建立信披通、监管通、技术通、账户通的对接机制。今年8月,全国股转公司发布《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股票公开转让并挂牌审核指引——区域性股权市场创新型企业申报与审核(试行)》,建立“绿色通道”和“公示审核”两项机制,打通了三四板制度对接起点。10月,证监会就《区域性股权市场监管指引第1号-登记结算(征求意见稿)》等规范性文件征求意见,文件提出,统一区域性股权市场登记要素规范,将登记数据实时跨链报送至证监会中央监管链,逐步推动与中央结算对接,为多层次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奠定了制度基础。总体来看,陕西区域性股权市场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前景广阔,蕴含巨大的潜力和机遇。陕西股权交易中心将从以下几方面推动区域性股权市场实现数字化转型,提升对中小微企业的赋能量级。建立完善企业数字档案。引入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市场监管、大数据、金融机构、征信机构、司法等多维涉企明细数据,进一步完善数据维度,更好地对企业进行信用评价和实现惠企政策实施效果追踪。深入推进链上创新应用建设。持续更新迭代赋能平台服务功能,推动以服务中小微企业为核心,在发掘培育高质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等方面创新服务场景。推动业务智能合约开发。设计开发业务智能合约模板,按照模板要求完成登记托管、股权和债权融资等业务的链上合约化改造,并保证监管链对业务执行过程的穿透。进一步加强市场联通。充分发挥区块链在促进数据共享、优化业务流程、提升协同效率、建设可信体系等方面的作用,实现链上建设全市场身份、跨区域互认及可信可追溯,从更长时间和更多维度检验企业的实际情况。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加持和普惠性服务的不断展开,陕西股权交易中心将最大化的创新各项服务场景,破除技术壁垒,普惠企业服务,为陕西金融市场健康向善发展赋能。(记者 高翔 布楠)责任编辑:高晴
好 谢谢分享 {:mocs_44:} 高科技 {:mocs_44:} 好 好 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