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保障房87:商品房13,贫富差距悬殊,不是社会主义的模板
最新的房改政策出来了,加快建设保障性的住房,并且,让商品房回归商品属性,大家都说学习的是新加坡的模式,说的对,但是也不是全对。首先,整个新加坡主要是保障房,普通的劳动工作者工作几年之后就可以买这样的房子,但是,不能够进入市场流通,真正的实现了居者有其屋,这样的房屋在所有房源的接近87%。另外的13%才是真正的商品房。购买这13%的人是整个新加坡的高收入人群,简单来说,能购买这样的商品房的人其实不是真正的新加坡人,所以,当商品房的价格越高,政府就可以用来收益用来补贴保障房。我们的国情跟新加坡有非常大的不一样,因为房子关乎于户籍、养老,一定不能照搬新加坡模式,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我们的国情所面临一个大问题,这个需要很大一个智慧跟执行能力,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一定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造成贫富悬殊。但是整体来说,让居者有其屋,让商品房回归商品的属性,这是一个正确的方向。
现在有商品房的人远远大于13%,不可能让这些人搞均产,把房子吐出来。也不能让全国房价直接拦腰对半,那最近20积累的社会财富就化为乌有。所以保障的归保障,商品的归商品。 看楼主和楼上就知道,真正不想让普通人,低收入家庭住的像个人,活的像个人的,不仅仅是政策,更不是努力不努力,而是先富的这个群体! 哪有先富阶层,都是任人宰割的鱼肉罢了 你比光良唱的童话还童话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