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榆林:塞上驼城 创新求变
9月11日,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简称“榆林创新院”)催化材料综合实验室,白色的实验机器人机械臂正在不同的试剂瓶间灵活地“穿梭”着,小心翼翼地将不同的试剂按照配比要求混合,配制实验所需的催化剂。“这是我们打造的国内首个人工智能催化实验室和催化新技术AI实验室,通过自动化、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与催化技术开发深度融合,改变了传统催化技术开发的‘试错式’‘经验式’的研发模式。”榆林创新院执行院长任晓光向来访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团介绍最新的科研成果。
榆林创新院是榆林市与中科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合作建设的科研机构,主要通过开展能源领域应用研究,解决国家能源安全和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也为榆林打造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和创建国家级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提供科技支撑。
“通俗地说,榆林创新院相当于一个大型中试平台,负责把科研成果试验转化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任晓光告诉记者,目前,来自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等的工作人员已经入驻园区,以能源结构多元化、原料结构多元化、产品结构多元化的多能融合,推动现代煤化工不断延链、补链,实现多元化、精细化、高端化发展。
榆林创新院的落地生根,正是榆林市立足资源禀赋,不断创新求变,探寻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转型之路的缩影。
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化工基地,榆林在充分发掘煤油气等能源利用潜能的同时,也在新能源赛道抢滩布局。
在榆林华秦新能源氢能产业园,两个巨大的白色球型储气罐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醒目。
“这是公司通过风能、光能和水电解制备的氢气,主要供化工园区和氢燃料电池汽车使用。”榆林华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华秦新能源公司”)副总经理杨炎说。
2020年,榆林市引进华秦新能源公司打造氢能产业园,布局装备制造、制氢、储氢、用氢等氢能利用的全产业链,这也是榆林市针对氢能产业发展布局的首个项目。今年5月,陕西首台1000Nm/h高活性电极电解槽在园区首发,单位制氢能耗可达到4.087KW,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据杨炎介绍,榆林在氢能领域上游布局了产业园的同时,在下游也大力推广加氢站及重卡示范应用,目前已在榆林建成投用的陕西省首座1000公斤固定式加氢站可满足10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加氢需求,华秦联合榆能集团与陕汽集团开展首批10辆49吨氢燃料电池重卡车也在持续运行。
作为资源型城市,绿色低碳、智能科技是榆林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位于神木市的陕西小保当矿业有限公司,树木繁茂,现代化厂房与绿色生态和谐共生。
在智慧调度指挥中心内的巨大电子屏幕上,井下各系统生产线数据一目了然。
“我们矿区目前全部实现智慧化管理服务和生产调度,不出办公楼,也能知井下事。”小保当矿业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征说,这正是陕西小保当矿业有限公司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成果。
近年来,小保当矿业有限公司不断加强与高科技集成技术服务商和高端科研院所、设备制造商的跨界合作和技术融合力度,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技术,建成集智能综采、智能快掘、智能煤流、智能运输、智能销售、智慧园区为一体的智能化矿井,不断探索传统能源企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新思路。
据介绍,随着智慧化系统和设备的广泛应用,矿工生产时间已经减少了三分之一,生产组人员由原先的15人降低到了现在的6人,通过5G技术的应用,智慧化程度的提高让开采实现了远程可视化操控,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从传统的煤化工转型到氢能等新能源的综合利用,近年来,榆林市以创新求变,积极推动绿色低碳项目建设,建成17个“两链”融合试验区,2022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同比均增长90%以上。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创建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持续推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建设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更好地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贡献力量。”榆林市委常委、副市长赵勇说。
希望发展越来越好。 能源化工排头兵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