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五幸:周六游西安世博园里的“长安塔”(随笔)
高五幸:周六游西安世博园里的“长安塔”(随笔)在我暂栖息地务庄小区正南方不远,可望见“长安塔”的轮廓身姿,到了夜晚,金光四射,与天上日月同辉,和周围的霓虹灯相映成趣,给宁静的夜晚增添了无限的魅丽。
长安塔,它以世园化的标志性建筑身份,俯瞰着广袤的灞水,仿佛在诉说着张骞出使西域的传奇故事。
周六逢双休日,我终于孓身一人信步重游了一回世博园,走近公园靠南边“小终南山”造型上的长安塔。
据官方媒介:这座塔有暗七层,含天罡北斗之数,明六层,取其四方上下、六六大顺之意。还有地下一层,万字从一开始。长安塔庄重而神秘,古朴而高贵,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绿色的生态公园中。地下楼层则像是明珠的根基,承载着沉甸甸的历史和文化。塔高99米,象征着中华文明的繁荣和持久。
这座塔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的高度和层数,更在于它背后的故事和设计者的匠心独具。它是由著名的建筑大师张锦秋院士设计,融合了现代科技和古代文化,将东方美学的婉约和西方建筑的挺拔完美结合。今年中国——中亚合作论坛就在塔下的会展中心召开,六国领导人踏上脚下的这块芳泽地。园内新塑的张骞出使西域的紫铜色雕象,仿佛在诉说着古代丝绸之路的辉煌和艰辛,也为长安塔庄重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没能登长安塔,只好站在塔下仰视,想象着站上塔顶腑瞰灞水,身边祥云环绕的感觉,耳际回荡着古道上的驼铃声声,感受丝绸之路上的风吹沙扬,时间仿佛凝固在了历史的瞬间,让人联想起張骞出使西域、长安号铁骆驼驰骋中亚,传播中华的文明文化和强大,西域的如黄瓜、葡萄、核桃、石榴、蚕豆、胡萝卜等友谊的种籽在神州大地播洒,开花结果,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
现在长安塔的这个地方,就是西安世博园所在地。在我的记忆中,这一块地方原来是灞桥街村、读书村和香湖湾村的土地。种的有小麦、包谷、红苕和瓜果,靠灞河堰楞一绺,也有取土挖沙的废弃坑。
“忽如一夜春风来”。一个占地218公顷的园艺盛会,选择了这个地方,让这儿的地方“旧貌换新额”,成为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主会场。来这里,你可以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奇花异草和珍稀植物,感受到不同文化的交融和碰撞。
西安世博园在2012年4月28日对市民免费开放后,迅速成为了西安的一张名片。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西安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气息的完美融合,也可以体验到园艺艺术的无穷魅力。
我站在长安塔下,凝眸静视着这一人工新造的塔,塔在阳光的照耀下,光彩夺目。与南郊的大雁塔、小雁塔古色古色不同,多了亮晃晃的玻璃这些时代的元素,古今中西结合,煞是壮观。想到反腐败斗争,看来这座塔还是嫉恶如仇、爱憎分明的,只保佑西安的长安和子民们的平安,没有因当年在西安主政的魏某洲等几个建过塔而循私枉法。
每个人都走自己的路,贪字熏了心,自作自受,怨不上别人,为人还是干净、淸白为好,历史上贪污腐化、人心向背的,一般没有好的落脚。
长安塔,不仅仅是一座塔,是一处景,而是大美灞桥的一个地标,是中华文明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意象表达,是人们祈愿国富民强、人寿年丰的精神寄托。
长安,长安,长治久安。长安塔寓意深远,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和期待,也见证了一个地方的变迁和发展。
游世园,观园里的长安塔,让我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现代的活力,亲近体验到了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生,感受到生命的蓬勃和活力,感受到人类的智慧和才气,同时收获到“敬畏生命、敬畏生态、敬畏生存”对人生的新认识。景由人造,路由人走,事在人为,人类真正主宰自己命运的是自己!
作者介绍:
高五幸,笔名:高五星,西安市灞桥区新筑街道新寺村人。20岁从写新闻报导开始,创作的剧本“席筒相亲”(与王韶之合著)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曾经是中共灞桥区委中心通讯组成员,西安晚报通讯员,被西安晩报,中共灞桥区委评为优秀通讯员。陕西省农民诗歌学会会员、法制文萃西部网特邀作家、陕西农村报网专栏乡村作家、头条达人、《美篇》文学领域优质作者、话题评论员,灞桥区作协小说委员,灞桥区诗词楹联学会常务理事。出版有《灞上烟火》《灞上人家》《灞上放歌》散文小说诗歌文集三部。
有才华就是不一样。 不错 持续关注 风中的百合花 发表于 2023-9-11 16:56
有才华就是不一样。
谢谢老师的鼓励和支持。 觀 丛西望安 发表于 2023-9-11 17:10
不错 持续关注
谢谢老师的鼓励和支持。 秦声悠扬 发表于 2023-9-11 17:32
觀
谢谢老师的鼓励。 高老师的作品用陕西话读起来比较有味道。 Aren-E 发表于 2023-9-11 20:08
高老师的作品用陕西话读起来比较有味道。
谢谢老师的鼓励和支持。 厉害了 继续赞! 彩,才,写出了世博园长安塔的神韵! 绿化工程 阅览 穆穆6 发表于 2023-9-11 20:23
厉害了
谢谢老师的鼓励和支持。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