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北跨”,从“边缘”到“前沿”
十年前,随着城市化发展,西安“退二进三”“退城入园”的战略部署,夹在西安二三环内外的不少企业都在为找个新的“落脚点”而发愁,向西、向北并不是他们的第一选择,用多久才能赌一个区域高速发展的未来?十年后,随着“北跨”“西融”战略的加持,各区域新区完整完善的规划出台,西安重资投入的交通基建设施。
曾经的城市“边缘地带”正在成为经济发展、产业增长的“前沿阵地”。
而手持隆基绿能、创维等一系列行业龙头企业项目的泾河新城无疑是这一变化最有力的案例。
XI'XIAN从“边缘”到“核心”泾河新城已然站在北跨最“前沿”
作为城市新区,泾河新城的区位在此前称不上优势,然而蛰伏繁华,方能惊艳四方。
西安“北跨”是决定城市未来30年发展空间的重要战略,跨过渭河,推动城市从单中心向多中心、多组团转变,渭河北部地区独特区位优势更好转化为开放优势和经济势能。
早已定下“西安北跨战略核心聚集区”这一关键定位的泾河新城,近些年潜心打造核心产业,除大众耳熟能详的隆基绿能外,还有创维智能电子产业园项目、陕煤新能源核心材料一体化研发生产基地项目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在泾河新城落地开花。
仅2022年全年,泾河新城签约落地项目33个,投资额就高达674.5亿元。
而2022年,泾河新城全年省级、市级、新区级重点项目分别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42%、140%、141%,均超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全年GDP、财政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和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多项经济指标快速增长,增速均位列西安市前茅。
蛰伏并不意味着沉默,没有站在舞台中央时,泾河新城始终在充实着自己。
正因如此,2023“北跨元年”,泾河新城顺势跃起,以其前瞻性的战略目光和厚积薄发的定力,赫然屹立在“北跨”版图核心之位。
身处北跨“核心”,泾河新城也在上半年交上了一份“核心成绩单”。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泾河新城10项主要经济指标中,7项在西咸新区排名第一,其中,泾河新城GDP同比增长24.6%,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4.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36.1%……
“千亿级光伏产业链、百亿级智能家居产业链、以茯茶为核心的百亿级休闲文化产业链”三大产业链逐步壮大成势。
“北跨”开局之年,泾河新城依旧保持着此前的惊艳增长,延续了领先态势,用好成绩为西安“北跨”发展增添动力。
XI'XIAN泾河新城为冲刺“前沿”提供保障
西安市2023年八个方面重点工作中,首要指出“着力壮大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新能源产业则是重中之重。
“双碳目标”指引下,光伏产业成为新能源发展的“主力军”,而隆基绿能无疑就站在光伏产业的最前沿。
据最新隆基绿能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46.64亿元,同比增长28.2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1.79亿元,同比增长41.63%。
综合来看,隆基绿能继续稳坐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单晶产品制造商宝座,单晶硅片和单晶组件连续数年出货量位居全球光伏行业首位,目前已成为我国高效单晶光伏研发投入最多、产品转化效率最高的创新驱动型先进制造企业。
丰硕成果背后,离不开泾河新城为隆基绿能一系列项目落地所提供的优渥发展土壤。
自2021年首次牵手隆基绿能之后,泾河新城在保障项目落地、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所展现出的效率和诚意,为隆基在高速发展时期的规模扩张和出货速度提供了底气。
投之于木桃,报之以琼瑶。
今年全面投产的隆基绿能年产29GW高效单晶电池项目,3个生产车间共设56条生产线,今年计划产能预计达15GW,产值预计超过150亿元,带动超过万人的就业规模。
隆基中央研究院项目被称为“光伏大脑”,无数科研人才将投身于此,无数光伏行业的新技术将在此诞生。而在投入运行后,预计五年内每年获得1000项科研成果(含200项专利),计划引进约4000名研发人才,每年缴纳个人所得税预计6500万元,同时,可为当地提供约2万个就业岗位。
6月,总投资约452亿元,占地3081亩,隆基绿能年产100GW单晶硅片及50GW单晶电池项目在泾河新城开工,隆基绿能用实打实的投资和项目,全力支持泾河新城打造“科技创新新引擎、先进制造业新高地”的发展定位。
而泾河新城紧抓隆基绿能带来的“龙头效应”,用好“链主”,深度挖掘,建设光伏产业园,打造技术领先、上下游协同、联动发展的千亿级光伏产业链。
城市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恰似“鱼水”,城市不断提升发展能级、创造发展机遇,企业才能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企业发展得好,城市自然也就更具生机和活力。企地之间深化合作、携手发展的重要意义,由此可见一斑。
泾河新城和隆基之间的合作,或许将成为继高新区与比亚迪之后又一对政企互相成就的“合作典范”。
XI'XIAN泾河新城如何保持“前沿”优势
“北跨”势头如火如荼,站在“前沿”阵地的泾河新城如何适应发展阶段的转换,持续保持领先优势呢?
无外乎在产业、平台、科创、人才、资源等方面持续发力。
近年来,在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智能家居等重点发展领域,泾河新城一直在持续发力。
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泾河新城紧抓秦创原平台优势,今年上半年,完善协同创新优势和陕科大签订协议,共建合作平台;强化创新主体培育,申报科技成果转化企业29家,新入库中小企业273家,更健全政策兑现机制,全力助力科技之花在渭河北岸结出丰硕的产业成果。
引项目,聚产业,用平台,抓科创,泾河新城活用各方资源,对这一整套“组合拳”早已建立自己的打法。当然,继续保持这套打法对泾河新城来说并非难事。
难得是,如何走出省市新区平台,去更广阔的天地聚拢优质资源。
招商引资是“走出去”最直观的表现,也是验证近年来泾河新城实力的“磨刀石”,道理很简单,若无吸引力,如何吸引企业?
7月28日,泾河新城在深圳举行“秦粤共点泾·智创新未来”东西部新兴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泾河新城产业发展深圳专题招商推介会。
推介会通过体现自身区位、资源、政策、产业上的优势,围绕人工智能、新能源电池、新材料、光伏等产业集群集聚式发展建设成果进行研讨推介,并就泾河新城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整体建设情况、光伏产业发展规划、项目落地典型案例等作了专题说明。
言之有物的推介,成功获得了多家企业的青睐,活动现场9个产业项目签约落户泾河新城,总投资52.33亿元,合作范围涵盖光伏关键辅材、激光设备、生物医药、新能源设备、智能电子制造研发等多个领域。
细数签约项目,无一不与当下泾河主力产业链息息相关,这体现了泾河新城招商引资有的放矢,对企业信息做了功课。而这种契合,也为合作企业带来发展机遇,近距离靠近行业龙头,上下游企业形成联动。
合作构建互利双赢。
XI'XIAN泾河新城为人才打造理想之城
人才是城市发展的第一资源,处于历史发展关键期的泾河新城,离不开青年的奋斗、智慧和汗水。
这座产业新城同时也是青年们的理想创业生活之城。
近年来,泾河新城下大力气联通各方道路,将主城区车程缩短到半小时内,“四纵四横”的交通路网格局,更进一步拉近了西安、咸阳都市生活圈之间的距离。
积极谋划实施的一大批生态项目——瀛洲公园、六艺公园、崇文公园等5个公园已陆续建成开放,泾河两岸5000亩花海“四季有花”,目前新城绿化总面积达到480余万平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年在西咸新区名列前茅,一个以“彩绿清”为特色的“生态泾河”已跃然眼前。
同时,抱持吸引人才聚集的目标,围绕住房、入学、就医等多方面引入优质资源,出台优惠措施,如西安交通大学附属泾河医院项目,有望在今年12月底实现试运行,该项目投用后,门诊将开设约34个临床科室,设置床位1500张,可满足日门诊量5000人次以上、年门诊量100万人次以上需要。
同时还有效果图甫一亮相便成为西安焦点的文化新地标——泾河新城国际文化艺术中心,该项目以“涌川”的形态流动汇聚,其动势如优雅的山川与河流,涌动不息孕育出自然环境和城市活力,更在建成后丰富区域居民文化娱乐需求。
在强化硬件建设的同时,泾河新城还不断升级人才保障的“软件服务”。
泾河新城成立的秦创原(泾河)科技人才·企业服务中心,通过健全机制、数据赋能、政策服务、人才关爱、要素配套等五项举措,全方位加强人才服务保障,“一站式”服务。
新发布的《泾河新城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方案》,从五大方面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主动为人才提供优惠政策,切实提升人才服务水平,真正做到服务人才,聚集人才,留住人才。
今年上半年,泾河新城累计引进培育各类人才3204人,完成全年任务的71.2%,其中海外高层次人才7人、秦创原创新创业人才17人、秦创原各类青年人才4000人。
未来,泾河新城还将继续优化环境聚人才、服务人才促产业,让更多优秀人才干事有舞台、创业有机会、发展有空间,在这座理想之城实现抱负,共同驱动“北跨”核心之地提升产业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打造西安经济发展的新中心。
荣耀西安网(ixian.cn)官方公众号。
作者:解革审核:Lyna监制:号称嬉皮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继续加油 {:mocs_44:} 加油 XI ' XIAN为什么中间要加一撇 很有活力的板块 {:mocs_6:} 浏览 年底看结果 这新闻看的人热血沸腾的!感觉不比首都条件差{:mocs_35:} 也应该来个东联,把渭南连接起来。 轰轰烈烈的,就是不知道股价为何跌跌不休{:mocs_35:} 好地方,大发展 加油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