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 大美沣东荷苑【严建设】
日记 大美沣东荷苑【严建设】2023年07月02日 Sunday阴雨今日早课。苏东坡描述大雨的一首七绝: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热夏难得的凉爽天气,细雨霏霏一派朦胧。气温25度。早起照例与老妻相商出游之事,想到眼下是拍荷季,去王莽乡拍荷花吧。上网一查,说是王莽乡的荷花还得时日,不是十分好,则想去沣东荷苑。前几年曾去过一次,因疫情未开门,吃了闭门羹。老妻上网一查,说可以去。照例说走就走,联系内姊伉俪,一行4个奔七奔八老头老太驱车直奔西咸新区新韦斗路而去。 不到40公里,虽是周日也不堵车较为顺利。冒雨在公路边停车后,走过一个写有普贤寺的仿古牌楼进大门。牌楼下遇到一对擎伞依偎而行的时尚年轻人,则向美女打个闻讯,问里面怎么样啊?美女明眸照我一瞠,随即说了句非常美,美得很。我暗想,今天怕是遇到一个没见过世面的美女。如今正是赏荷季,哪里没几朵荷花。哪知进门后,眼见里面树草葱茏,红绿相衬,荷花盛开,睡莲璀璨,千屈菜耸立岸边,头顶密密麻麻悬挂很多彩色仿古伞,池塘并不时喷出水雾,刹那间水汽弥漫,如白云出岫,浓雾氤氲迷迷茫茫约约绰绰恍若仙境美不胜收,宛然阆苑仙葩。兼凤尾森森,风送清凉,似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不觉说出一个妙字来。则慨叹美女此言不虚。荷花盛开,荷叶沐熏风,红绿相映,睡莲璀璨,红黄白紫色泽参差,水漉漉的晶莹剔透正是出水芙蓉。还有有茅草棚、乌篷船。元好问词曰:有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似琼珠乱撒,打遍新荷。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遇到几位网友握手寒暄。有一人见我看他发愣,笑道自称是余下火车站的,我给他拍过照片还在网上。十几年前我曾随华商网美女永儿等人去余下拍摄火车,岁月荏苒,不觉十几年过去了。有几位陌生但喊得出严老师的摄影发烧友蹲着拍摄豆娘和青蛙,豆娘纤巧,出双入对,攀附莲茎,青蛙太小,不及人指甲盖大小,蹲伏荷叶之上。见有人来,立即将身一耸,扑通扑通潜入水底。辄口占歪诗一首云:风掀莲茎倾欲斜,夏雨淋漓润荷花。野合纵情豆娘媾,不知今夜谁人家。其门前有免费停车场,人多空位少停不下来。上百辆车停在路边,蔚为壮观。其门券免费。此地拍荷甚好,我还会再来的。过去困难年代,赏荷花是一种奢侈,城区的极少,也就莲湖公园有一点,不成规模。兴庆公园没有。庭院里盆栽的荷花非常稀罕。当然夏天若去长安县、户县等地还是看得到莲藕池塘的。晚上蝉鸣蛙声一片,到处是萤火虫。约约绰绰看到模模糊糊的荷花盛开。然后我们到了曲江一家烤肉店,叫了烤肉烤鱼等吃得饱了回家不提。其西瓜、稀饭等照例免费。而现在在城市里看到荷花也不错。上世纪70年代,这个季节若到乡下,很多荷塘荷花盛开,蛙声如鼓。公路上草丛里到处是绿莹莹的流萤。根本不稀罕。现在萤火虫很难看到了。当年人吃不饱肚子,很多人拿着手电筒在水田里逮青蛙。二哥曾带我也去过,我不想逮,觉得手里捏个青蛙心里毋粟得很(别扭)。忽然又想起陈忠实荷塘边的一段记忆。20年前的一个夏夜,我接到陈忠实电话,问我有事没,我说没事儿,他说没事让我去荞麦园3楼喝茶去。我说那好吧,我开车去接你,他说不用不用,他还住在石油大学北院,走过去很近的,自己走过去算了,我说那好吧。那天是陈老师买的单。那天我在他手上买了11幅书法准备送人。价格没谈。彼此心照。我是按邢小利说的大致价钱给他,只多不少。他没看直接塞进皮包里。他说,你想要一两张去应酬直接跟我说,不要钱。我总是当人面喊他陈老师,若是单独相处喊他老陈的。那天晚上,他吸着巴山雪茄,跟我说起一件事,说是1980年的时候。他在灞桥区基层工作。当年也是分片跑分田到户的的工作。他说他实际上最佩服的人是柳青,也就是刘蕴华。很早很早就看过创业史,新中国现代文学(疑似当代文学),主要表现战争和农村的。主要为三红一创。三红就是《红岩》、《红旗谱》、《红楼梦》。奥不对,没《红楼梦》,是《红日》。一创就是咱柳青的《创业史》。这里边《红岩》是描写监狱的,《红旗谱》和《创业史》是描写农村的,《红日》那当然是描写战争题材的。尤其是《创业史》,那是对他影响极大的。我暗想:我13岁那年倒是独自拜访过柳青,一个影响了一代人,虽然讴歌大锅饭的农业合作社,过去被文学青年敬仰的作家,不知现在的少年少女们知道否?我对创业史也是很早就看过耳熟能详。当年父亲订过《收获》杂志。我就在《收获》上看的,一口气看完。他说是有一年也是夏天的,黑咧,他骑个烂自行车,路过灞桥区一个荷塘边想歇一歇坐下抽烟,花开得繁很,他心里很烦,毋粟得很。问他为啥?他说实际上他当时搞的那项工作跟柳青的主张是背道而驰的,柳青是主张走合作化道路的,但他当年搞的是分田到户包产到户。三自一包。跟毛是唱反调的。事实上柳青宣传的那套农民是吃不饱肚子的。是死胡同。我一直以为,柳青和陈忠实都是我的老师,我深受其影响。他曾拿出两盒巴山雪茄相赠,我其实不吸烟的,但却之不恭,声明之后,还是收下了,如今搁在酒柜里算是个纪念品吧。最后他说叫我明日还是去西四路接他跑一趟桃园路。太美了 不错不错 图文共赏 美美 美美美! 老有所乐,摄影技术优秀 “三红一创”和“青山保林”,应该属于十七年红色文学的经典。“三花一铁”,“新敌艳野”也应在此范畴。也包括巴金的《上海的早晨》,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好 最喜第二张,氤氲荷叶,绿灰相映成趣,美! 好 好 好 请收下我的膝盖 {:mocs_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