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ake1976 发表于 2023-6-29 08:44:35

遗址见闻之楼阁台村

遗址见闻之楼阁台走过了数千年的汉长安城遗址,自隋在汉长安城东南新建大兴城为都城后,被逐渐废弃。也就是说隋朝之后汉长安城在没有发生大的变故。因此,如今的汉长安城遗址内以秦汉时期的文物古迹最多,还记得小时候经常能挖出秦汉时期的铜钱。不得不说,虽经历数千年的岁月洗礼,汉五铢铜钱依然刻字清晰,甚至比许多清朝时期的铜钱保存的还要完整,让人不得不敬佩古人的制作工艺。
遗址内保存完好的还有村名,阁老门、中官亭、讲武殿、楼阁台......这些村名放眼全国估计也没有重名的吧,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由东进入汉长安城遗址区内的重要通道--楼阁台村。
提起楼阁台,老的遗址区人都会想到一个名字---圪瘩,小时候楼阁台的别称就是楼圪瘩,当时的我总以为是大家对楼阁台的戏称,因为阁台和圪瘩在本地方言中发音极其相似,长大了才发现其实不是这样,其实楼圪瘩这个名字出现在楼阁台之前,这可能和村西侧的明光宫遗址有关。
明光宫,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修建。位于长乐宫以北,群众俗称“梳妆台”。楼阁台村西侧至今残留4个环丘形夯土堆,北面有一东西向的夯土台阶,是明光宫残存的宫城殿阁遗址。1992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将其列为汉长安城遗址内的重点文物保护区。除了明光宫,楼阁台最有名的遗址当属宣平门了,汉长安城全城共有12个城门,每门3个门道。东面自北而南为宣平门、清明门、霸城门,南面自东而西为覆盎门、安门、西安门,北面自西而东为横门、厨城门、洛城门,西面自北而南为雍门、直城门、章城门。宣平门是汉长安城东城墙上最北边的门。宣平的意思是宣告太平。西汉征战得胜之师,多从此门入城,故叫“宣平”。如今这里已经变成汉长安城遗址内唯一一座仿古旅游打卡地。当然了,它的存在并不容易,这个不去细说。]

做为距离城市最近的汉长安城村落,与经开区一路(朱宏路)之隔的楼阁台村,经济发展较好,起步早、产业多。再加上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外来租房户众多。据我了解,全村在册人口大约7千人,外来人口四千人左右,作为地域面积并不大的村子,人口密度还是相当大的,这都为村子的规划、环境、生态造成了巨大的压力。随便在网上搜索一下楼阁台村,大多是垃圾遍地、交通拥堵这些负面消息。当然了,作为汉长安城遗址内的村子,遗址内限制开发的政策必须遵守,造成这种现象也是难以避免的。
每次回家,如果不绕北三环,楼阁台村就是必经之路,这段路也是最让我头疼的,可以说是逢过必堵,穿村而过的丰产路本来就是一条乡道,规划并不宽。虽然前期遗址区内的道路进行了了改造,但并未拓宽,且没有安装任何交通设施。加上路两旁乱停乱放的车辆,沿街的商铺,毫无秩序可言的行人、村中的学校........这些因素夹杂在一起很难不堵。

目前看来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延长巨坤花卉市场南边的道路至楼阁台村西边南北向的道路,(图中延长黄线至黑线道路)这样就可以绕开楼阁台村,达到缓堵的目的。但是要在遗址区内新修道路并不容易,具体可行还要看各方面因素。
目前遗址区内政策不明、错综复杂,任何经济形式都有风险。但唯独一点,民房出租是肯定的没有风险的,所以,人口的持续增加是肯定的。规划不变人口却不断增加,越来越乱那就是必然。楼阁台只是现如今遗址区内的缩影,无数个楼阁台会不断的在遗址区内出现。村内道路改造提升的横幅也与不断加盖的民房形成了鲜明对比,要解决问题,这种不痛不痒的修修补补是肯定不行的。希望有关部门能尽快规划、合理布局,切实解决遗址区内的各种问题,让十万汉城人也享受一下社会进步的成果和经济发展的便利。

小西安不小 发表于 2023-6-29 09:02:00

{:mocs_44:}

亲爱的路人幸福 发表于 2023-6-29 09:22:03

加油

人潮里 发表于 2023-6-29 10:00:09

521727 发表于 2023-6-29 10:15:17

firstlove 发表于 2023-6-29 12:16:11

天外飞西安 发表于 2023-6-29 12:26:19

微红wh 发表于 2023-6-29 12:27:14

{:mocs_44:}

古月立青淳 发表于 2023-6-29 13:45:20

斌娃 发表于 2023-6-29 16:20:15

浏览

长安无处不飞花 发表于 2023-6-29 16:24:43

十万汉城人尽量迁出去吧!把遗址保护起来。

土豆马铃薯 发表于 2023-6-29 17:19:53

拍个照片看看

兵哥哥 发表于 2023-6-30 07:07:41

真美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遗址见闻之楼阁台村